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清华大学出版社王明阜社长说:“随着计算机应用在社会上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完善,有可能从作者开始就用计算机进行格式化的写作,这样就把写作、录入、排版、制图表从一开始就结合起来。而编辑的过程同时也是校对的过程。”这里强调了作者交磁盘稿的条件。 使用磁盘稿,可减少原来审读、加工书稿时各环节间传递带来的麻烦,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地说,有下列优点: 1.磁盘稿可直接上机由编辑加工,设计版式,校改原稿;加工后的稿件可直接被照排系统调用发排出校样或胶片。这样,将录入、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等多个工序集中到一个环节完成,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工序衔接时间。为了保证编校质量,可以利用人员搭配交错进行,互相促进。 2.磁盘稿的出现,为编辑上机直接改稿、记录  相似文献   

2.
作者利用电脑写作并存储于磁盘的稿件习惯上称为磁盘稿。现在 ,光盘、E mail应用逐渐增多 ,称之为电子书稿更显全面一些。本文主要讨论电子书稿的运作。编辑熟悉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技能 ,辅以恰当的管理措施 ,利用电子书稿的技术优势 ,既能提高编校质量 ,又可加快出书进度、节约生产成本。如果编辑在组稿、加工和排版过程中措施不当 ,也会限制发挥电子书稿的优势 ,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烦恼。   一、电子书稿的组稿要求1.对作者的要求由于电子书稿的诸多优势 ,编辑应当鼓励作者尽量提交电子书稿 ,但因作者掌握电脑的程度因人而异 ,故对不…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出版社的编辑收到作者寄来的稿件也往往是装有Word文档的磁盘或一封带有附件的电子邮件。编辑可以使用Word软件直接对这种电子文本进行编辑加工 ,甚至能达到“编校合一”的目的。本文谈谈文字处理软件Word在图书编辑加工方面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替换”功能做统一性处理编辑在编辑加工书稿的时候 ,肯定要注意一个统一性问题 ,包括表达方式和名词术语等。如 ,书稿中常常有“其他”、“其它”等词语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 ,一般都会统一成“其他”或“其它” ;有“输入 /输出”、“输入、输出”等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来听到一些反映:“出版社的编辑部审稿太严了”。“编辑改作家的稿子,权力太大了”。“编辑就是不能改我的稿子,文责自负嘛”。这些意见传到编辑的耳朵里,有的编辑感到惶惑了。处理稿件时生怕得罪人,审稿还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文责自负”并不排斥编辑对作者原稿进行鉴别和判断,提出审稿意见,以致进行修改加工。出版社的编辑部是组织和接受作家原稿从事书籍生产的部门。编辑部进行审稿工作,如同工厂生产产品时对原料进行鉴别和加工一样,是一件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
亦杰 《今传媒》2006,(1):41
最近,某些报刊发出公告:来稿一律用电子邮件或软盘。我觉得此规定有“霸王条款”之嫌。随着办报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为了便于编辑用电脑处理稿件,应当提倡有条件的业余作者用电子邮件或软盘寄发稿件,但仅仅是提倡,而不应该拒用手写稿。报社不妨实行一段“双轨制”:电子邮件与  相似文献   

6.
给报社写稿,虽不要求书法水平,但也不能字迹太潦草,其码要保证编辑顺利、痛快和明白无误地编阅稿件。所以,通讯员或报道员首先要切记字迹勿潦草。其次是认真检查审核稿件。编辑部经常接到让人啼笑皆非的稿件。要么堂而皇之地空字,要么过分马虎粗心,结果有的人名、地名,术语等漏洞百出;有的语法、错别字比比皆是。稿件写好后,自己起码要认真检查一遍,然后请有关部门审核把关。再者,有关格式问题也应注意。新闻稿件,最好抄在方格稿纸上,便于编辑计算数字,也便于编阅。一张纸,切勿抄写两篇以上新闻稿件,因为报社按“□”编稿,如果不是一个“□”的,可能另一篇因为不对“路子”被浪费了。  相似文献   

7.
一、有些磁盘稿的打印稿并非“原稿”;规范磁盘稿可减少校对工作量原稿是校对人员校对校样的依据。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校对人员手中的作者手写稿逐步被作者随磁盘稿送来的打印稿所取代。由于目前大多数作者送来的磁盘书稿并非由作者本人录入,而是由别人代为录入的,因而其打印稿质量参差不齐。如送来的打印稿是经作者本人反复校对打印出来的,这样的打印稿可以作为原稿看待。但有时送来的打印稿未经作者本人核对,存在不少录入差错,遇到这种情况,校对人员就不能忠实于这样的“原稿”,因为这种打印稿不是原稿,而是“校样”。此时,应请编辑…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9.
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校对人员手中的手写原稿正逐渐被作者随磁盘送来的打印稿所取代。因此,研究磁盘稿的特点及其校对方法非常必要。  1规范磁盘稿可减少校对工作量磁盘稿与手写原稿相比,当然是打印稿整齐、清楚、容易辨认。目前大多数作者送来的磁盘稿并非由作者本人录入,而是由别人代为录入的,所以打印稿质量参差不齐。二是每个作者使用不同的汉字系统(如WPS,Word等),与出版社所用的专业排版系统不可能完全兼容。因此,出版社有必要对送来的磁盘稿进行规范。对于前者,出版社可对作者送来的磁盘稿的差错率提出要…  相似文献   

10.
编辑初加工是稿件经专家审阅后、给作者退改前,编辑先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它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编辑加工;后者是对作者修改过的、并已定稿的稿件进行编辑加工。 对于送审的稿件,专家一般是在学术或技术内容方面提出意见,很少涉及文字、规范等。如果编辑只将整理好的审稿意见向作者提出,作者修回的稿件可能不符合要求,编辑加工还有花很大力气。不仅造成稿面凌乱,而且有时还需作者再次修改补充,而延误出版时间,影响质量。如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期刊编辑面临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子出版技术的挑战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革命的冲击下,出版界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电脑制版打破了传统的手工制版工艺,文字已采用计算机排版,而且这部分工作在程序上已由编辑部来直接完成;出版物也突破了纸介质的单一品种,磁盘、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相继涌现,且出版形式也不只是无声的文字、图像,还包括了有形有色的、可视可听的、可复制的电子出版物。以文字、纸张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期刊现已难全面实现传播信息更全、更新、更准、更快的多种要求,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以其包含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更加完美、成本低、不受数量限制等优点成为期刊发展趋势。未来的稿件多是电子稿件,即是已经数字化的稿件,文字已经录入,图像声音都已处理好,只需编辑加工即可;未来的期刊出版形式将由作者自己选择,是网上出版,还是制成光盘出版或是印刷成册出版,只是要求出版者把信息加工成出版物信息就可以了。相应地,未来的期刊编辑,不光是文字编辑,更是声音、图像编辑;未来的出版系统提供给编辑的不仅是一个文字、图形加工平台,而是一个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的多媒体加工平台,传统的征稿方式也将转变为电子征稿与集稿方式。编辑活动领...  相似文献   

12.
提高期刊电子文稿校对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电子文稿,即作者以磁盘、光盘、电子邮件等形式,投寄给编辑部可直接用电脑打开并处理的文稿.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出版社和期刊编辑部的来稿中绝大多数是通过电子邮箱收到的电子文稿.电子文稿的出现,使出版工作省去了文字录入环节,简化了校对环节,同时使编辑人员对文稿的字数统计、删改取舍等更为便捷,无疑使编辑校对工作更加省时省力,为提高编校质量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白娅娜 《编辑学报》2014,26(4):351-353
通过统计《洁净煤技术》2010—2012年退修超过半年未回稿件的情况,说明作者无法修改、不满意刊用栏目、稿件处理周期过长、转投他刊或一稿多投、作者忘记修回或无法联系,是造成稿件超期未修回的主要原因。通过认真送审,缩短审稿周期;了解作者,做到因人而异;发挥专业优势,发掘文章新意;仔细检查修回稿,适当使用修改权等措施从主观上促进了编辑主动性的充分发挥。通过明确修稿时间,建立催修机制;借助技术手段,防止一稿多投;开展网络办公,优化编辑流程等措施从客观上完善了编辑部的稿件退修流程。通过以上措施,2013年《洁净煤技术》稿件修回率达到98%,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期刊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未来图书编辑加工模式探讨陈晓嘉电脑排版技术在出版业的广泛应用,使图书印刷前的一系列工作得以在出版社内部“一气呵成”。而由于各种多功能个人电脑的问世,使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弃纸从机”,在键盘上形成他们的作品,过去大篇幅的厚重书面稿件被代之以方寸之间的磁...  相似文献   

15.
对校对职能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作者交到出版社的原稿不再是单一的纸介形式,越来越多的是一张张的磁盘。这小小的磁盘,就储存了整本书的所有内容。编辑可以在电脑上对书稿进行编辑,印刷厂也不会出现因录入原稿而产生的排版上的差错。这的的确确为出版社减少了许多工作环节,减轻了编  相似文献   

16.
一、磁盘化原稿的含义   在我们的工作中,作者交给出版社的原稿有三种情况: (1)手写稿; (2)打印稿; (3)磁盘。   磁盘化原稿首先将手写稿排出在外;打印稿,可能原来是铅印稿粘贴的,可能是机械打字稿,也可能是计算机打印稿。   为了下面叙述方便,我们把计算机打印稿也划入磁盘化原稿,这样磁盘化原稿包括三种:有磁盘、无打印稿,有磁盘、有打印稿,无磁盘的计算机打印稿。   有时手写稿、非计算机打印稿,作者也提供磁盘,但除非作者特殊说明外,编辑加工应在原稿上进行,磁盘只作为排版时参考。   非计算机打印稿和计算…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修改稿件,即对原稿进行整理和加工。本来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最近有的同志提出“编辑不改稿”的主张。据说,国外有些出版社就是编辑不改稿的。我不了解这些出版社的具体情况,但据我所知,国外许多单位的编辑并不是不改稿的。比如,奥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修改稿件,即对原稿进行整理和加工。本来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最近有的同志提出“编辑不改稿”的主张。据说,国外有些出版社就是编辑不改稿的。我不了解这些出版社的具体情况,但据我所知,国外许多单位的编辑并不是不改稿的。比如,奥  相似文献   

19.
话说版前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前审读,对照国家新闻出版署1998年2月10日发布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应该就是“10.质量检查”中的“上机样检查”。即在图书临印前,组织专人对封面、正文进行检查,旨在通过对此前的编辑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防止可能存在的质量差错,以免造成政治和经济损失。从出版流程看,版前审读无疑是编校工作的延伸。书稿在经过三审三校一读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出片印制成书了。版前审读就是安排在出片之前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它对此前的审、编、校三项工作加以总体检验,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回去:合格者放行;发现问题,交回编辑处理以补充完善。因而,我们可以说,版前审读是编校环节中对书稿质量所设的最后一道关卡。同样是着眼于编校质量的检查,版前审读可以防患于未然,而版后检查———成书质量检查则是生米已成熟饭,有什么问题只能在损失之后加以补救,因而版前审读更为合理、更为经济。版前审读,作为图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出版工作的新形势下,越发显得不可或缺。从作者方面看,打磨不够形成原稿先天不足。随着电脑的普及,作者多以磁盘稿形式向出版社交付。而问题恰恰就多半出在这磁盘稿上。电脑写作,无纸化操作,看似便捷,为出版流程省时省功,实则隐...  相似文献   

20.
掌握现代校对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一:由"校对"向"校审"转变 现在有人提出以后的校对就是校审,这不无道理,原因有二:(1)现在的作者大多在电脑上写稿件,投稿方式也就变为送磁盘或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这样的稿件产生的错误主要是,作者用了不规范的词语、错别字和引用错误等.(2)电脑的智能化校对,可以纠正大部分的错别字、漏字、多字、形近字、同音字和成对的标点符号等,到了校对人员手上的校对稿,只剩下编辑漏改的和校对软件校不出的错误.这样的校对稿件只有是非可校.对一个校对人员来说,在没有异同只有是非可校且必须忠于原稿的原则下,他们必须采用校对独特的"点"校方法及审稿的审读查错的方式,纵观全书,进行版式、标点符号、错别字及重、漏句等的校读,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向编辑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因此,校审代替校对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