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益阳地区属湖南省疫灾多发之地,瘟疫以霍乱、天花、痢疾、血吸虫病等影响最大,疟疾、畜疫等次之。究其原因,除客观自然因素外,兼有诸多的社会因素。疫灾发生时,历代政府和民间都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一定成效。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巢湖流域疫灾高发时段集中在明嘉靖二到三年、万历十六到十八年、崇祯十三到十四年,清康熙四十七到四十八年、乾隆二十一年、五十一年和咸同之交;疫灾密集区域,以明代舒城、合肥和清代无为、庐江为多;疫灾危害比较严重。针对频发的疫灾,官方应疫行为主要包括增设地方医疗机构、设仓积谷、紧急救疫、灾后赈济和抚恤等方面。从各级政府救疫责任韧性以及地方官救疫行为来看,官方对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温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且其信仰形态会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在疫灾爆发时期,温州民间信仰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近现代温州的疫灾与民间信仰的文献资料和民间疫灾信仰仪式的当代遗存作为对象,阐释民间神祇的塑造、驱疫功能的形成和重构,以及民间信仰中消灾除疫的仪式,可明确民间信仰在疫灾中的定位,探寻疫灾影响下民间信仰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疫灾自古即有,地处江南地区的湖南是个疫灾多发地。由于疫灾的特点,使得人们对于疫灾总是恐怖或近乎绝望的记忆。一般疫灾的流行主要受自然疫源地、以及自然和社会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湖南地区而言,影响疫灾流行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战乱、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国民素质的整体低下成为影响湖南疫灾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民国后期的湖南,疫灾严重,主要的疫病有鼠疫、霍乱、天花、麻疹、伤寒、痢疾、疟疾、流脑、白喉等.这些疫灾直接危害湘省民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湖南是一个灾害频发的省份,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除水旱灾害之外,当数传染病流行造成的疫灾,这是一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的灾害.民国以前影响湖南的主要有鼠疫、霍乱、天花、麻诊、伤寒、肝炎、流感、疟疾、血吸虫、痢疾等.疫灾多由水旱虫灾饥馑引发.对于疾疫的救治方式,一为积极的方式,即施药治病;一为消极的方式,即巫术禳灾.近代防疫宣传和措施在城市也许有一定成效,但对广大贫苦人民尤其是农村人口来说,他们处于贫穷和饥饿的境地,首要的问题乃是解决温饱,卫生和防疫不过是一种奢望.他们缺医少药,遇疫仍不免"修斋建醮,乞灵冥漠".  相似文献   

7.
清代实行白银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制度,灾疫的发生扰乱了灾疫地正常货币流通秩序,使银钱兑价短时发生巨大波动。兑价所呈"银贱钱贵"程度往往与灾疫烈度、范围成正相关。随灾疫烈度加深、范围扩大,灾疫地与提供救援省份的银钱兑价亦产生联动。在灾疫地,"银贱钱贵"与物价快速上涨相结合,对当地人民经济生活形成双重压力。救灾时以银为主的货币投放进一步加剧"银贱钱贵",不仅于灾民无所实惠,同时也削弱经济救助效果。由是,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强有力的政府调度,科学合理的货币供给减灾措施当是灾疫救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明代疫灾之重仅次于清代。山西在明代共发生37次疫灾,平均每7.46年就出现一次,而且地域广,规模大,此起彼伏,首尾相接,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破坏。其特点为:疫灾集中发生在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万历、崇祯三朝;疫灾与其他自然灾害同时发生;战争诱发疫病等。面对疫灾的发生,朝廷采取了蠲免税粮田租、发帑赈济、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措施,民间力量则通过聘医送药、捐赠棺木、掩埋尸骨等方式积极救灾,扩大了救灾面,弥补了官方救灾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20,(3):41-49
在历史上,黄河三角洲地区时常发生疫灾,尤以明清时期最为突出。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水患、干旱、地震、蝗灾等自然因素,也与战乱、灾荒、经济状况、人口流动、卫生环境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使疫灾发生。疫灾造成大量的人口减耗,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卫生事业的进步,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894年,省港两地疫灾肆虐,不仅给两地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还导致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此,省港两地都开展了抗灾救灾活动,但由于两地社会状况不同,所取举措不同,抗灾救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带来迥异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文史知识的丰富对读写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懂得文史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之,文史知识很贪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253-256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的概念内涵、政策依据及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仪器设备维修价值的评判依据及数量标准,探讨了仪器设备维修价格的计价形式、内在构成及定价方式,概括了仪器设备维修的实施方式和机构选择,梳理了仪器设备维修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界定了仪器设备维修经费的筹措渠道及其使用范围,为提高仪器设备维修的管理质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浅析高校科技产业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实行“两权分离”、“校企分开”是前提,建立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是核心;加速改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资产投入与辙出机制的创新是重要内容;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是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从词源学考证,异化是一个含义丰富且有争议的概念。而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时期,异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外化、异化和对象化。从异化观中引申出来的美学观点在异化与对象化关系、人的本质和审美层面等问题上表现出不足,因此可以从历史和唯物的、自由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美是具体的肯定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自由的显现,其显现过程就是自由的实践,显现方式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16.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思政课的内在属性,二者相统一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但在思政课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去理论化倾向或过度重视理论性而忽略实践性的现象,思政教师队伍也存在着目标性缺失的问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推进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政课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环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是具体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政教学体系是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家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的概念为语境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的高语境文化产生基于谮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和集体主义价值现,而美国的低语境文化产生则是基于其民族大熔炉的事实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单一事件时间行为模式.二者之间的差异研究为中美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宏观的视角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233-235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实验设备的台套数和实验室用房面积一直以来是难点问题。五邑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通过设备使用率建立实验室建设模型,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比较合理、高效、科学地解决了这一管理工作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电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壮大,而快递员作为快递行业的生力军,其合法权益却屡遭侵害。深入考察快递员的权益现状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构建一张快递员权利的保护网,当以法律运行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