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案例分析的背景“提问”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互动式教学区别于灌输式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如今的课堂教学又从教师向学生提问转向学生向教师提问,这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大进步。但是不是只要学生提问题,就是先进的教学方式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呢?先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断:《群鸟学艺》教学片断:师:我们已预习了课文,现在就把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生1“:唾沫”是什么意思?师:请坐。生2“:根基”是什么意思?师(还是):请坐。生3:群鸟为什么要到凤凰那儿学本领?师(纠正):学搭窝的本领。(接着又一句)请坐。生4…  相似文献   

2.
《称象》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曹冲小时候利用水的浮力 ,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是一篇难得的益智课文。有两位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都抓住了“曹操听了直摇头”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进行教学 :教例 1 学生读书思考并展开讨论。师 :谁来说说“直”的意思 ?生 :在字典里有好几种解释 ,在这里应该是“一个劲儿 ,不断地”的意思。师 :他理解得对不对 ?(所有的学生的思维都被集中在“直”是不是指“一个劲儿 ,不断地”的意思 ,即回答得对不对的判断里。)生齐答 :对。 (教学环节就此结束 ,教与学顺畅无阻。)教例 2 学生读书思考后展开讨论。师 :谁来…  相似文献   

3.
有位教师教学《村晚》时,对“山衔落日浸寒漪”句中“衔”的教学真可谓匠心独具。师:“衔”是什么意思?生:“衔”是指人用嘴含的意思。师:这里是这个意思吗?谁能联系上句想想它的意思。(请一学生朗读一、二句,教师随手板书)右图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生:太阳快要下山了,一半已经被山遮住了,好象被山含在嘴里。生:(恍然大悟)“衔”在这里是指“遮”的意思。师:对了。这里作者把山当作人来描写了。这堂课,教师不仅把“衔”字教活了,而且潜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段: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是美妙的意思。也就是“奇怪美妙”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是“稀奇”的意思。(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师: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  相似文献   

5.
【案例】理解“浩浩荡荡”。师:“长江之水,浩浩荡荡流向东海。”这一句中,除了说水势浩大,还点出了水流的什么特点?生:流向东海。师:也就是说,水有明确的……生:目标。师:对。再看看,“流向东海”(重读“流”)还告诉了我们什么?生:是流动着的。师:对,是运动着的。现在谁来说说“浩浩荡荡”什么意思?生:“浩浩荡荡”的意思是形容气势浩大地奔向一个目标。生:“浩浩荡荡”的意思是形容气势磅礴地向一个目标前进。【感悟】形象性、具体化是小学生思维的一大特点,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或意思比较抽象的词语时,常常会出现浅表…  相似文献   

6.
【片段1】师:诗中怎样描写“五岭”?生:五岭逶迤腾细浪。师:对“,逶迤”是什么意思?生: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师:嗯。“腾细浪”,为什么这样写?生:因为红军不怕困难,五岭山在他们眼里就像小波浪。师:好“,磅礴”是什么意思?生:气势盛大,雄伟。师:对“。泥丸”是什么意思?生:小泥团。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生: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该怎样读?谁来试试?(一学生朗读,语速太快)师:语速太快,谁再来读读?(学生朗读,有进步)师:好,我们一起来读。……【片段2】师:课文一开始就是一个传说,刚才你们说得很有意思,你…  相似文献   

7.
部编小语八册《采蒲台的苇》第6自然段中“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这句话的意思,学生难于理解。在教学时,我注意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解析这个难句。教学过程是: 师:敌人要搜查了。妇女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掩护干部? 生:偷偷地把孩子递过去,叫他们把枪插在孩子们的裤裆里。师:这说明了这些妇女对干部有着——生:深厚的爱。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了周步新老师教学《买猫头鹰》一课。其间指导学生理解“七嘴八舌”一词的教学,使我深受启发。 课堂上,当学生体会“丽丽和小伙伴们围了上去,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句话时,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师:读读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整体感知这个句子) 生:读了这个句子,我读懂了丽丽和小伙伴们为了猫头鹰展开了热烈讨论。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七嘴八舌”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读读“七嘴八舌”这个词,说说是什么意思?(先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师:是七张嘴八条舌头吗?(反诘,激发思维的火花) 生(笑):不是,…  相似文献   

9.
【案例】《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生:“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是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敌人发现。”这里的“纹丝不动”指的是战士们在生理上克制自己想动的那种念头。师:你从字面上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事实上,必须做到“纹丝不动”是有原因的。你再往前面读一读,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生:(朗读课文)太阳渐渐爬上山头。(师插话,原因之一:白天潜伏,更容易被敌人发现。)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师插话,原因之二:如此近距离的潜…  相似文献   

10.
《倔强的小红军》一文 ,是苏教版第八册的课文。文中第十自然段的一个“拍”字用得妙。就这一字 ,我是这样教学的 :(课堂实录 )师 :请同学朗读一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 ,轻轻地拍了拍 ,说 :“你看 ,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要求 :找出一个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字。)生 :通过朗读我觉得“拍”字用得比较好。师 :为什么呢 ?生 :一时回答不出。师 :(启发引导 )“拍”是什么意思 ?生 :(查字典后回答 )拍”是用手掌打的意思。师 :那 ,这里可不可以用“打”?生 :不可以。师 :为什么 ?“拍”和“打”在表达意思上有何区别 ?生 1 :“拍”的动作既…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略 )(点评 :教师将学生汇报的内容 ,用“狭路相逢”归聚起来 ;通过朗读进行回味 ,再现情景 ;引出问题 ,自然提示学习目标 ,体现了施教过程中的“收”。)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师 :我们首先从字面上看“勇者”是什么意思 ?生 :“勇者”的意思就是勇敢的人。师 :那文中的“勇者”指的是谁呢 ?生 :刘邓大军。师 :“胜”是什么意思。生 :胜就是胜利。师 :同学们理解得十分准确 ,那刘邓大军是如何英勇作战 ,取得最后胜利的 ,同学们想知道吗 ?好 ,我们一起看一看 ! (演示课件 )(点评 :先从…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段〗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二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  相似文献   

13.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14.
案例描述:我执教《静夜思》一诗时,刚出示课题就听见学生不约而同地背了出来,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有的还大声说“:我早就会背了。“”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了。”我马上意识到学生已熟知本课内容,看来按旧教案教学已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了。于是,我就果断地将预设的方案进行调整“:既然会背了,那我来考考大家‘,疑’是什么意思?”话音刚落,学生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疑”字上。生“:疑”就是怀疑的意思。生“:疑”就是好像的意思。……(师把学生说的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师:“疑”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诗人李白当时看见的…  相似文献   

15.
有位教师教学《村晚》时,对“山衔落日浸寒漪”句中“衔”的教学真可谓匠心独具. 师:“衔”是什么意思? 生:“衔”是指人用嘴含的意思. 师:这里是这个意思吗?谁能联系上句想想它的意思.(请一学生朗读一、二句,教师随手板书)右图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祖国多么广大》(第二册)一课共有四句话,其中最后一句“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既是本课的重点句子,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以下教学片断可供借鉴。 师:谁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 生:祖国就是“国家”的意思。 师:那美国、英国是不是我们的祖国?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那不是我们的国家。 师:不是。因为那不是我们的国家。(因势利导提示)所以说“祖国”就是——  相似文献   

18.
(教例 )四年级《我们家的猫》师 :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 (生读后提问 )生甲 :“蹭”是什么意思 ?生乙 :为什么说猫的脚印是几朵小梅花 ?师 :同学们认真读书动了脑筋 ,提出许多问题 ,让我们共同来解决。谁说说“蹭”是什么意思 ?生甲 :“蹭”指上下磨擦。生乙 :老师 ,这里为什么不用磨擦 ,而用“蹭”呢 ?师 :提得好 !大家给予他鼓励。 (生鼓掌 )哪个同学来说说 ?生甲 :“磨擦”给人感觉很生硬 ,不能表现猫亲近主人的样子 ,用“蹭”才有这种感觉。师 :哪个同学来做做这个动作…  相似文献   

19.
教学《西门豹》(第八册第15课)一课,教师可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思维训练因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抽象的词语形象化学生齐读第一段,划出表现当时邺地情景的主要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师:“田地荒芜”理解吗? 生:田地荒芜是田地无人管理,长满野草的意思。师:同学们说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样一幅情景? 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侧听,对中差生作必要的提示。如“天色怎样?”“房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录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自然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生:(自由阅读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是一个总起句,它指出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师:你很会读书!用中心句帮助我们很快地抓住了这一段的重点内容。能读懂中心句的意思吗?生:“特别好”,就是“特别棒”,或者叫“棒极了”!生:“技术特别好”,意思是技术非常高超,非常熟练。生:这是作者在热情地夸赞船夫。师:你们想不想也夸夸船夫?(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段中还有一个“中心词”,它最能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能找出并理解它吗?(学生读读划划)生:是“操纵自如”。“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