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异学说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手段。西汉的董仲舒进一步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汉宣帝时期被朝廷所承认。由于汉宣帝早年受戾太子案的牵连,地位低微。所以他在补偿心理的驱动下,运用灾异学说这种政治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根据宣帝支持"榖梁"学而不是支持"公羊"学,以及汉宣帝对萧望之的厌弃和对宦官的任用可以看出,宣帝并不相信灾异学说,只是将其作为政治手段而已。  相似文献   

2.
礼从宗法制度中的行为规则逐渐扩展到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形成“以礼治国”的政治理念。贾谊受儒家影响最深,他的思想源流可以追溯到荀子,其礼治思想主要是对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贾谊也受到了汉初占统治地位的黄老思想的影响,但他思想的主线仍然是儒家思想,吸收黄老思想的目的是为了使儒家思想更具有时代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非常重视人性、荣辱理念、礼仪.荀子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即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具备层次性、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重要性、要加强礼仪教育、要重视荣辱观教育.该思想可加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论荀子之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孔子思学并举不同,劝学篇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更加凸显了"学"的重要性。这是与荀子整个理论架构有关的,荀子所说之学也与我们今天对于学习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其赋予了"学"更富实践的意味以及更加丰富的含义,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来揭示更加完整的荀子关于"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荀子礼治思想的构建是基于其人性论,以礼为核心,礼法并用,从而实现政治秩序重建.可以说,荀子的人性论对荀子之礼治思想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性恶说是其礼治思想的出发点.但是,荀子所构建的礼治思想的人性基础,并非只具有性恶的内涵,也具有性善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①,“最博学的人”,他第一个在历史上打起政治学旗帜并开辟了一条广阔道路。如果说他的政治思想是古希腊最丰富最庞大的思想宝库,那么,他的政体变革学说便是这个宝库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迄今为止,任何统治阶级所建的国家政体形式都不难从其学说中找到最原始最古老的摩本。他的政体学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史浩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四明史氏家族的开创者.他有着丰富、独特的政治思想.其文集<(鄮)峰真隐漫录>是研究他政治思想的重要史料.从文集可以看出史浩的政治思想包括:继承前人并有所深化的仁义思想;来源于现实的"君总大纲,事委臣下"的君道观和"自治为先,以图恢复"的和战思想.他的政治思想或有理论渊源或有极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墨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在先秦时期并称为"显学",墨子学说的独特价值在社会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他的正义理论--互利的平等主义.墨子从人之初的自然状态出发,推演出政治制度的最高原则--正义,而正义的具体内容就是一种道德上和利益上的平等待人.其核心思想兼爱兼利无论是作为价值目标,还是作为实现价值的手段,对墨子的正义理论都形成了强有力的辩护,墨子的正义理论不仅与儒学相比是一种更优的理论,而且其中蕴涵的"兴天下之利"的诉求,使其超越了时代的背景,在如今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更加凸显出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经济思想是其理论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指导原则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具体构成内容为先富后教、崇俭黜奢、轻徭薄赋及着眼于政治的分工论、均贫富等.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历史实际需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当时各国新兴的地主阶级通过夺权与反夺权、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已基本上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统治。苟子从其儒家立场出发,兼采法家之要旨,提出了一整套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思想。他在其著名的《富国》篇中提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对社会如何进行生产和消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试图就其"节用裕民"的经济思想做一简单探讨。一、艺子"节用裕民"经济思想的认识基础苟子"节用裕民"经济思想的认识基础来源于其"义利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章太炎以学者姿态迈入革命洪流,在政治价值取舍、政治制度安排上留下一系列思考印记。章太炎对政治的思考不仅在解决一时一地问题,更有其对人类永恒政治问题的关切与解答。他所造就的学说,不仅有政治思想史上的史学价值,更具政治哲学意义上的理论反思价值。今天,章太炎政治哲学研究要在前人研究的路基上走向“立体”研究,并呈现其思想中“活生生”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时期的又一位儒家大师,其道德教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荀子发展了孔孟的理想人格目标思想,对理想人格所包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提出的独到的道德修养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强调"社会本位"的政治学说,与传统自由主义学说相颉颃的西方现代社群主义学说和儒家学说之间无疑有其理论上的共通之处。然而,这种共通之处并不意味着由之可以回避西方传统自由主义学说为我们所提出的历史性任务。因此,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毋宁说肩负着双重使命:其既需要使权利政治、法制思想发扬光大,又必须积极回归于公益政治、共和精神的传统之中。易言之,不是二者之间的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二者之兼综的一种"第三条道路"、一种"后现代行政",这才是中国社会行政改革的真正归宿。  相似文献   

14.
孟子(公元前385年——前304年),鲁国邹邑人。他出生时孔子去世已经一百年,他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孟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等各个方面;纵观《孟子》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孟子的教育思想与政治、哲学等思想理论是互相贯通融汇的,本文试对散见全书的教育思想进行综述评论,以期今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5.
荀子博采众长,对百家思想进行全面综合,实现了儒法合流.他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控制体系,主张以"隆礼重法"为主体,以声乐控制、道德控制、习俗控制等手段为辅.以求实现其社会理想.他的控制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一些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重人"思想源远流长。荀子分析人与禽兽的区别,构建以"性恶"论为基础的"教化"观,对"重人"思想的必然、可能及其转换为现实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贾谊是汉代最早系统论述儒家治国方针的人,对汉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尤其是荀子的礼治思想,继而形成了自己的礼治思想体系。贾谊认为只有实行礼治,才能最终实现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以贾谊的《新书》为主要文献资料,分析其对礼与法、礼与仁之间关系的相关论述,旨在揭示其礼治思想的内在逻辑,形成更系统、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艮是一个充满斗争精神的人。面对腐败的政治,王艮敢于仗义执言,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他从"万物一体"的观念出发,热切地希望改变政治制度,救民于水火。他敢于向传统理论挑战,大胆创立自己的学说。在理论战线上,王艮应该说是一个特别具有"叛逆"精神和敢于斗争的人。但是王艮的斗争是很有策略的。他强调"身"的价值,主张一切活动以保身为前提,反对盲目的"杀身成仁"。他反对运用极端的手段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他强调"智处",避免风险,避免对抗。王艮的斗争策略为其理论创新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英国政治学家洛克以《政府论》第二篇为蓝本的思想学说,是英国光荣革命的理论表征,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但同时英国革命作为人类政治近代化的起始,使得洛克的思想学说中又包含有深刻的现代性。洛克政治思想中的现代性,从政治的祛魅与世俗化,对抽象的法的统治的尊崇以及政治社会中权力的分权与制衡,揭示出了走向法治的基本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文艺理论与他的政治、经济理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共同的理论基础、政治观念、策略思想和价值观念等,使邓小平文艺理论与他的其他理论思想,特别是集中体现其务实派思想特色的政治、经济理论,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由此也充分体现出了邓小平文艺观的特色和意义,同时也确证其所建构的文艺观正是名副其实的务实派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