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与实践教学具有密切的关系。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为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提供依据,实践教学既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文章在把地籍管理课程知识体系分为两大板块和能力培养分为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系统原理,阐释了地籍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条件与路径。主要包括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机,改革考核体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加强实验教学指导书的编写。  相似文献   

2.
教师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对于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提升教师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将教师知识管理融入到教学中,在课堂准备阶段、课堂实践阶段、课后提升阶段分别探讨教师知识管理策略,以达到促进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20,(2):93-97
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文章提出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审视大学英语语法知识体系,指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法知识运用能力为目标,建构相应的语音系统知识、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等语法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以课程体系为载体,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的.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学科定位模糊、课程内容重复、实践教学缺乏、专业特色不足等问题.鉴于此,通过职业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调查,在胜任力理论基础上构建了财务管理的职业能力体系,并对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指出财务管理专业...  相似文献   

5.
教师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对于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提升教师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介绍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及核心的基础上,分别从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践阶段、课后提升阶段探讨了教师知识管理策略,以达到促进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知识教学主要以培养知识人、认知体或认知主体为取向,而基本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教学中确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既适应了新型实践形态对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体现了知识学与教的生活意义,也有助于克服学生的认知失灵问题。实现该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学科知识教学目标,从知识学与用统一的角度展开教学过程,评价体系也应同步跟进。  相似文献   

7.
知识管理视域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管理是理解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视角.技术本科的知识管理,包括技术知识形态和技术知识流程两个基本维度.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中,通过技术知识的获取、内化、应用和创造,可以促进学生技术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的整合发展.基于此,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是技术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通过接受教育和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和经验,体现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等方面。教师知识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其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的责任是教师职责范围内应做之事,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上。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即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知识和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为促使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要根据办学定位精心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体系与内容,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多渠道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改进课堂理论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开展学科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一种对系统知识依赖程度极高的"知识型实践"。与这种实践形态对应的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一种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基本环节包括:发现并确认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监控并调整方案以最终解决问题。为促进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过程应同实际生活情境密切沟通,以达到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双向建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要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组织等,均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性知识在教育界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讨论实践性知识时都集中在在职教师身上,忽略了在校的师范生。获取实践性知识对师范生知识结构的拓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有其内在生成机制,师范院校应该在增加课程内涵和优化实践体系等方面为师范生获取实践性知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心理学实验实践(双实)教学模式并不仅是简单地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验、实践两个教学模块,而是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针对心理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科学地构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出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其中,实验课程主要训练学生观察与分析社会心理现象能力,实践课程主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既不同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也不同于研究型高校教师,而是有其独特的特点,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存在PCK知识欠缺、教学实践性知识与科研实践性知识不能融合、有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不足、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实践性知识不足等特点.为此,应从理论知识学习、自我实践和人际学习三条途径发展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知识教学深陷"惰性知识"的困境,学生获得的知识仅能满足应试的需要,却难以在复杂的生活情境中灵活地迁移与运用。素养是运用知识、技能与态度解决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回应素养时代的变革挑战,要求知识教学从"惰性知识"转向"有活力的知识"。实现"有活力的知识"与素养的生成,有必要理解知识教学的情境逻辑、重建知识教学的实践意义以及实现知识教学的个人维度。  相似文献   

15.
丁琬琰 《中国教师》2011,(14):33-35
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如果学生无进步或无发展,则教学是无效的。要实现教学的有效陛,教师就需要从知识传授观向智慧传授观的转变。追求智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这种从知识获得到能力提高,再获得智慧的上升过程,就像学者何万国说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与获得的知识性质、表征、类型有关,更与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教学是教学链中的基础环节 ,课程教学的改革庞大而复杂。结合计算机有关课程的教学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如 :把知识看作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 ;知识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质疑是教学的重要方法 ;实践是培养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等作了思考和实践尝试 ,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性知识是反映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且体现在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中、并对其日常行为和教学行为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由教学理念、生活态度、反思能力、教学知识等构成,具有内隐性、情境性、即时性、自我建构性等特征,其价值和功能的充分展现与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态、行为和态度的及时改变密切相关。出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实践和实现教学价值最大化的意愿,清晰地把握教学情境中的各方面情况并使之相互适应和协调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必经路径。教师个人要积极开展课堂本位的教学研究,在课堂教学的层面创造性地落实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和不间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此提高生活和工作品质。  相似文献   

18.
论实践教学     
通过10年的实践教学,总结出实践教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实践教学具备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相关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工程知识,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式对能力发展作用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和制约。教学既要传授和学习知识,也要发展学习、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求知是人的本性。人只要求知就有求知方式。不仅求知和求能有不同目标和方式,而且求知本身就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式。人无论选择什么求知方式都能获得知识并自然促进能力的发展,但不同求知方式对知识增进及其促进能力发展的效果则明显不同。教学不同性质和层面的知识需要的教学方式既有知识和历史的普遍性,又有明显的时代性和价值取向性。各种性质和层面的知识教学都需要刺激反应、客观反映、主观生成和合理性建构等教学方式,但时代要求和价值取向不同,不同教学主体对不同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认识和实践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就不同,形成的效果也不同。知识教学方式对能力发展作用的结果可能产生正向平衡和不平衡与负向平衡和不平衡四种状态。教学认识论科学发现的主要旨趣是发现教学认识的各种可能性,而教学实践则必须整合它们的可能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因此,当代中国的教学认识论必须以合理性建构知识教学方式为核心整合各种教学认识论的科学发现,构建形成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TPACK视域下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顺应了时代要求,明确阐明了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生成特征。现行的教师教育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而TPACK具有的“重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交流与共享”的教师教育观为克服这些不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TPACK视域出发,结合教学实践,重构了职前教师教育新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