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素质教育要求评好一堂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素质教育要求评好一堂课四川绵阳师范专科学校魏传宪评一堂课,总得有几条明了的标准。传统的评课标准,对于当今的素质教育已不大适用了,必须构建简明的新标准。课有合格课、好课、优秀课、特优课几个等级之分。这里仅谈一堂“好课”的6条标准。一、全力诱导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2.
评价“课”的优劣,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伴随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不再是“技艺展示”,更多的是“风格追求”,是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是学生带着个性去探究,课堂充满成长的热望,“教与学”成为师生体现和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一、不是“好课”的好课1“.中评不中用”的课不是好课。有时一堂课听下来,往往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根据评课的指标去评这堂课,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可以罗列出许多优点,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适时运用媒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觉得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评这堂课? 对年轻教师的汇报课,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能促成其进一步发展的点评就是好的点评:对一般的研究课,应该是一种“研究性追问”,能引发思考的点评就是好的点评;对比赛、评职用的课,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形成性评价,点评的目的在于辨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问题》上展开了“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的专题讨论,我认为这个讨论很重要,很有现实意义。一个教师弄清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并且能想方设法讲好某一堂课,就有希望讲好第二堂第三堂课。有好多教师问我怎样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我总是劝他们花最大的精力讲好一堂自己最喜欢的课,然后从这堂课中来总结经验,摸索出教学规律和自己应该走的一条路子来。一个名演员,每个戏上都得见功夫,但总有那么几个“保留节目”、“拿手好戏”。一个好教师也一样,每堂课都得用力,但要有那么几堂课讲得特别出色。我们经常举行观摩课,就是做出一堂好课的样子来给大家看,让大家共同研究。这种“解剖麻雀”的方法,是我们总结教学经验的捷径,历史教学是由一堂一堂接连不断的课组成的,弄清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总结了一堂好课的经验,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教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何泗忠 《教师》2008,(5):51-52
2007年9月,我校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改革伊始,学校就确立了“课堂主渠道为落脚点,学科教研活动为主线,学校全面启动为面”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推进思路。为了有效推动教师参与课改实验,学校实施了“六个一”教师新课程上岗实践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观摩一堂课,备好一堂课,说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反思一堂课;初步形成了“听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改进”这一良性循环机制。在连续3个多月的跟踪听课、现场研究、即时讨论中,大家的问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自然的数学课堂便是最好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法课上,涂荣豹老师给我们看《曲线和方程》课堂实录,要求我们针对课堂教学展开讨论。看过之后很多人就问:“这节课上得好吗?”要说这节课,我们可以罗列很多优点: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板书流畅,教态自然等。但总觉得少了点东西,不觉得好。有的时候,一节课充满了很多内容,各种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等,但也不觉得好。那“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好的?”这让我们多少有些迷茫。其实,对一堂课很难列出一些标准来衡量它的好坏。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评价,标准应该不是唯一的。如果用统一的模式去度量往往导致偏颇。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06,(7):21-21
我觉得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评这堂课? 对年轻教师的汇报课,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能促成其进一步发展的点评就是好的点评;对一般的研究课,应该是一种“研究性追问”;能引发思考的点评就是好的点评;对比赛、评职用的课,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形成性评价,点评的目的在于辨明讲课教师处于怎样的一种发展阶段,要力求全面公正。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探索,勇于改革,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一、学生自己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1.自评。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如,每上完一堂课,我们就让学生反思:“这堂课我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我有什么好的建议?”另外,我们还鼓…  相似文献   

9.
评课摭谈     
成功的一堂课 ,加上成功的点评 ,会交相辉映 ;不成功的一堂课 ,有了成功的点评 ,也能叫人“耳目一新”。笔者当教研员多年 ,听了不少课 ,自然也评了不少课 ,觉得评课需要在语言表达、策略运作、功效体现三个方面作认真的考虑 ,才能达到“艺术效果”。一、语言表达 :具体性、简洁性和概括性评课就是“动口” ,所以嘴上功夫到不到家是评课质量高还是不高的重要前提。但评课毕竟不是演说 ,不能信口开河 ,更不能“借题发挥”。1 .具体性。这里讲的具体性是指在“评”的过程中要尽量举些课中的例子 ,用实例来具体证明你对某教师的课所提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为学生“减负”的前提。但许久以来,对于衡量一堂课优劣的标准,我们只是单纯强调教师如何讲授,至于学生学得怎样似乎并不重要。课评时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这堂课讲得好。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和误导。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任何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上,教师的一切努力即“教”,都应围绕着树立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来进行。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为,学是教的根据,教是学的外…  相似文献   

11.
每堂课都有一个“结尾”,但是要上好一堂课,则需要一个成功的“结尾”。在小学自然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好每一堂课的“结尾”。一、梳理概括,再现新知给一堂课作一个概括性的小结:是自然课常用的“结尾”方式之一。如在讲《怎样认识物体(四)一金属》一课时,一般课堂上教师总是先借助于实验或举事  相似文献   

12.
“预设生成”是每堂课必须经历的,我们课前的“预设”都希望在课中能够“生成”,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生成”决定这堂课成功与否。但是,并非所有的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口语交际”课——《假如我是导游》.这节课我们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同时,作为一节“口语交际”课,这节课整堂课我们都将以说话的方式进行,不使用纸和笔. (生好奇.) 师:今天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导游词”,第二部分是“关于导游”.现在,我们先进人第一部分的学习.同学们先观看大屏幕上的景点画面,然后介绍你所看到的画面.  相似文献   

14.
一节高质量常规课的标准应为:教师既要传递出知识,又要让学生准确地接收到知识。其中,扮演关键作用的便是教师怎样上好课。那么,如何上好一堂课,使学生达到“吃透”“吃饱”这两个“硬核”要求?基于此,文章从教师走动量、学生书写量、师生对话量、知识大容量四个角度,探讨教师应如何上好一节课。  相似文献   

15.
观课评教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有人更是提出了“评课文化”的概念。评课如何进行,王荣生先生一言以蔽之:“对教案或课例进行研究,关键是作学理的阐释,要在剥去教师个人因素之后揭示出一堂课的‘何以好’或者‘何以不好’。”  相似文献   

16.
一堂课     
熊剑 《云南教育》2004,(11):45-45
一堂课何其短暂。然而,四十五分钟的价值又撑起一个民族的尊严(比如《最后一课》),一堂有谁能真正计量得清。课可以挽救垂亡的和平(假如让“鸽子”先生给小一堂课所包含的精神光芒可以照亮一个学生布什上一堂课),一堂课还可以承载许多伟大的意的一生。一堂课可以造就一个伟大的人或者一颗伟愿,但前提必须是我们懂得尊重一堂课并且爱它,大的心。当然,一堂课也可以扼杀一个伟大的天才。呵护它。一堂课所展示的精神力量提醒人们:尊重它!至少上课铃已经响起,让我们齐上一堂课,主题是:要学会尊重它。“学会尊重一堂课。”唯有这样,这个民族才会拥…  相似文献   

17.
戏有戏眼 ,文有文眼。“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 ,它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和艺术创造 ,因而一堂课也应当有它闪亮的眼睛 ,不妨称之为“课眼”。抓住课眼 ,有利于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第一 ,课眼是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切入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开头 ,必然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孔子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堂课的开头都要能够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样才能使他们积极思维 ,活泼愉快地学习新知。一节课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陈文博 《西藏教育》2010,(10):62-63
这次赴重庆巴蜀小学,参加全国学科大赛(西南片区)决赛课的观摩,让我们有了一次宝贵的走进课堂、观摩课堂、思考课堂、总结课堂、完善课堂的机会。通过七堂课的听、评活动,我的脑海中总萦绕着一个词:“有效”。这七堂课使我对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有了进一步地理解。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掌握预习步骤,学习预习方法,将一堂预习指导课纳入《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的教学。下面,是这堂预习指导课的实录。一、对话导入,激励信心师:“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师:我们在座的六十四位同学,有多少个“三人行”?有多少位老师呢?生:有二十一个“三人行”,七位老师。师:怎么会只有七位老师呢?能者为师嘛。这节课,陈老师就要从你们当中寻找老师。评:用这一有趣的对话作为“开场白”,巧妙地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意识到自己就是这堂课学习的主人。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角色意识”。二、交流资料,作好铺垫师:昨天,大…  相似文献   

20.
一堂课的教学结构是指这堂课的组成部分(或称教学环节)及实施各部分教学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其结构也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试卷(测验)评讲课的教学结构进行了多次探讨。现将我们的想法和做法简述于后,求教于同行。一、情况分析从我校及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对试卷评讲课重视的少,忽视的多;着眼知识智能提高的少,眼睛盯着分数的多;表扬鼓励的少,批评训斥的多;以学生讲、练为主的少,教师“满堂灌”的多;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