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战争小说、美国战争与美国文化之间形成互动对话关系。本文借助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从文学与历史及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剖析美国战争小说对美国历史及文化的建构和解构功能及其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
运用社会学理论,对体育与战争两种社会现象进行辨析。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体育与战争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源头所在。对体育与战争中所共同存在的攻击性行为、体能需求、谋略运用、团队精神等因素进行类比分析。指出,尽管战争与体育存在多方面的类同,然而两者也存在互斥性:体育增进友谊和团结,战争却留给人们猜忌和仇恨;体育强调公平竞争,战争却是不择手段;体育是一种游戏,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战争则是一种杀戮,是对生命的冷酷践踏与摧残。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在学术界有多种定义,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题材小说、女性新历史小说等等,都是其诸种概念中的一种。厘清新历史小说的不同称谓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全面回归和了解新历史小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历史小说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遁入了困境,不少新历史小说家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竞技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作历史梳理,力图澄明通过竞技达到“育人”这一目的有其规律可循.首先论证了古希腊竞技在“战争竞技”、“政治竞技”和“宗教竞技”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培育“完人”的教育模式;其次论证了中世纪基督教背景下竞技与宗教之间的张力关系、宗教教化下由“野蛮”到“文明”嬗变的骑士精神,及以游戏精神为核心的骑士精神的本质;最后指明了以奥运宗旨为标志的竞技教育由萌生到明晰的标志性的历史节点.文章同时指出了自古希腊以来的竞技不仅始终发挥着对人的诸如宗教、战争、政治等教育功能,同时也在发挥着对“完整人性”的培育作用,这些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构成了竞技得以存在、发展与繁荣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观和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在20世纪末期颠覆了传统的历史叙述和文学叙述。它传人中国以后,也自然对中国的历史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新历史小说就是在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念影响之下而形成的,两者在历史观上是一致的。然而,作为西方舶来品的新历史主义和中国土生土长的新历史小说之间在历史观念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两者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文章即拟对两者之间的差异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历史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初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哲学流派。托马斯.库恩是第一个系统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他的最大理论建树在于提出了"范式"这个概念。基于范式学说,库恩提出了一种与逻辑主义主张截然不同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这个模式推动着历史科学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方一些符号论学者喜欢把概念和事物本身隔离开来看问题,引出了很多不成问题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历史与生活的社会演变过程分开或完全对立起来,而把它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或符号学的意义上来考察的时候,历史是否有意义,在多大程度上有意义?这样一个近乎荒谬的问题就被提出来了。英国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①在其《历史主义的贫困》一书中论述道:“我的主张是,历史没有意义”。②但紧接着,他又不得不加以补充说:  相似文献   

8.
自产生之日起,不同的哲学家对历史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作为哲学现代转向的重要根基。历史主义成为研究问题的重要原则与方法。马克思哲学是哲学转向的一部分,其在运用历史主义的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分析,阐述了他的历史主义方法及其内涵和本质,比较了他的历史主义与以往历史主义的不同。在现实的实践活动基础上解决了历史主义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揭示了被本质思维掩盖的“历史”自身,为现实生活世界寻求确定性依据,为作为人类理想生活的共产主义寻找必然性,在历史与实践的客观性上弥合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9.
杨祝媛 《职大学报》2009,(2):2-4,14
女性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创作潮流,女作家们纷纷重新解读历史,揭示被传统历史叙事遮蔽的女性生存状况.在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影响下,既有从旧历史观念到新历史观念的嬗变,也包含着从男性历史书写到女性历史撰写的转移.女性作为历史的主角,在叙事立场、叙事方式上对传统的历史叙事都有较大突破;而其构筑的母系史家族史更是展现女性精神困境、心灵冲撞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女性新历史小说还深刻反思了男权文化缺失与女性自我救赎的艰难.  相似文献   

10.
湖北剧作家沈虹光的战争历史题材话剧创作有得有失,与其表现日常生活的话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用日常性的手法建构非日常性的战争历史,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历史本应有的剧烈冲突.视角的局限阻碍了沈虹光塑造立体感的英雄人物.其剧作在文学性方面效果突出,但平淡内隐的戏剧形态下,缺乏扣人心弦的舞台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泰国是缅甸最大的两个邻国。历史上缅甸与中国和泰国这两大邻国之间曾屡次爆发战争。透过这些战争的表面现象,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历史发展的脉络,归纳出这些战争的一些共同规律和特点。文章探讨的主题是从9世纪至18世纪期间的历次缅泰战争和中缅战争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断裂性是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核心范畴之一。作为一种复合存在体,它既是批评的对象,又是批评的方法。断裂性对貌似平顺统一的文本提出质疑,意在完成对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历史的重新阐释,从而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真实给予反思性批判。它拓展了研究空间,为更好地理解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内核提供了视角。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 195 0年 10月至 195 3年 7月的抗美援朝战争 ,是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人民进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 ,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重点有以下4个方面 :第一 ,抗美援朝战争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国际政治中说话是算数的 ;第二 ,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奠定了基础 ;第三 ,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起了强国的形象 ;第四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历史  相似文献   

14.
战略上的心理战是一种积极防御的心理战模式。通过对外开放中的“东学西渐”、多极化趋势中的“合纵连横”和新军事变革中的“因时造势”,展开对敌心理战,能够更好地遏制战争、赢得战争。  相似文献   

15.
(一) 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诸侯争霸,无休止的兼并战争构成了春秋时代大动荡、大变革的主要标志。《春秋》以大事纪的形式记录了春秋时代242年的历史,提到的战争事件就有483次之多;周初分封诸侯一千多个,春秋时代只有百余个,强大的十来个,春秋结束,便只剩下“七雄”(且不说三家分晋)。诸侯混战,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由此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当代英国小说家巴里·昂斯沃斯的《神圣的渴望》以令人振奋的航海大冒险,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将读者带入18世纪邪恶贪婪的奴隶贸易历史中。本文关注小说中奴隶贸易的书写,结合文学文本的细读与社会历史语境的研究,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挖掘小说文本的深层结构和隐喻系统,探究奴隶贸易幽深的政治和经济渊源,揭示其隐含的英国与非洲和美洲进行大西洋奴隶贸易关系的真相,分析小说的文本历史性和历史文本性,以及大写历史小写化等特征。昂斯沃斯在小说中突出历史与文学的交融与互释,以当代的眼光完成了对文本再现历史的想象和反讽,以虚构文本丰富了新历史主义的探索形式。  相似文献   

17.
《无字》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书写中国革命历史,它不再拘泥于原先的意识形态框架,超越了事件发生当时狭隘的历史意识,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去反思历史。张洁以极富质感的个人色彩对辉煌的革命历史进行了个人化的重构,不但使得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浮出地表,同时使辉煌的红色革命史增加了一些异质性,历史及活跃在其间的人,是无法作出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的,也不能作出这种判断。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德沃夏克(Max Dvo■ák)的艺术史研究最为人所知的特色就是他被称为“精神史”的研究方法。德沃夏克将艺术现象、艺术潮流的发展与人类精神的发展演变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艺术不仅被视为一种独立自足的人类活动现象,而且被理解为人类整体生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无论“艺术史”还是“精神史”,德沃夏克的研究中都隐含着一个关键性的维度,那就是历史的维度。通过对德沃夏克艺术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的历史观念进行梳理,可尝试指出德沃夏克艺术研究的历史维度具有鲜明的历史主义特征。这种历史主义的特征既使德沃夏克的艺术研究能够深深触及普遍性的人类精神问题,同时也保证了他对具体作品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历史诠释学认为,历史的意义完全靠史家“赋予”。此论之所以站不住脚,是因为历史具有“本义”,它由历史的缔造者赋予,而与史家无关。后现代主义历史诠释学的真正和典型的代表是海登·怀特的《元史学》,该书不仅把有关历史意义的“生成系统”即史家赋予历史以“意义”的论述,完全置于“与解释问题有关的历史书写”框架中展开,还提出了一种专门的“历史诗学”作为其理论支撑。“历史诗学”的核心虽然叫“转义理论”,但“转义行为”最终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这就暴露了其历史诠释学乃至整个“历史诗学”的先验唯心论倾向。因为根据F.R.安克施密特的专门研究,“先验论哲学内在地是隐喻的,而隐喻内在地是先验的”,二者在性质上原本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0.
朝鲜战争是发生于二战之后的首次局部战争,其影响之大又超出了局部战争的范围。与传统观点一味强调战争的积极意义有所不同,本文全面考察朝鲜战争影响之下的国际关系,认为朝鲜战争的结局意义重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朝鲜战争的影响深远,又使新中国面对国际关系中的种种不利因素,走过了更为曲折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