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王莉 《编辑之友》2011,(5):66-68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自2004年进军媒介领域,引领了资讯传播的新时尚,被人们喻为"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出版形式,手机出版掀起了报业数字化之路的第二次浪潮。手机报具有携带方便、读取自由、及时可靠、亲近传播等特点。截至2010年,全国各类报纸整体推出手机报近2000种,手机报的用户数量直线攀升,而我国于2010年7月提出的"三网融合"方案的预热与推进,对于手机报而言,  相似文献   

2.
继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之后,以手机报为代表的手机媒体开始成为人们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手机报在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展现出新的传播特性。本文在回顾重大突发事件中手机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手机报的传播新特性在实际应用——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手机报以其出版快、传播广、互动性强、更新信息便捷等优点,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面对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受众阅读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地结合手机特点,让手机报的编辑出版更加吸引人,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是当前手机出版界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分析手机报在内容管理、编辑形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手机报信息传播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导刊》2007,(6):13-14
手机报作为通信技术与传统报业的结合,成为传统报业发展的新方向。2004年7月18日,国内第一家手机报诞生——《中国妇女报》推出了《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此后手机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七大期间,手机报成为党代会新闻传播的亮点,发行量达到1.5亿份,受到读者受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手机报以其出版快、传播广、互动性强、更新信息便捷等优点.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面对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受众阅读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地结合手机特点.让手机报的编辑出版更加吸引人.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是当前手机出版界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分析手机报在内容管理、编辑形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功能成为传统报媒的短板,其制作出版周期,注定了其在抢信息、抢时效方面无法与网络、电视、电台、手机报等媒体比拼。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报纸是否就无法“突围”了呢?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功能成为传统报媒的短板,其制作出版周期,注定了其在抢信息、抢时效方面无法与网络、电视、电台、手机报等媒体比拼.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报纸是否就无法"突围"了呢?  相似文献   

8.
手机报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日常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诉求的增加,手机报科技传播的实践也与日俱增,本文将从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新时期手机报科技传播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报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日常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诉求的增加,手机报科技传播的实践也与日俱增,本文将从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新时期手机报科技传播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手机的普遍化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扩大了新闻的传播渠道。手机报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应运而生。但是随着"两微一端"等新闻资讯平台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报的持续发展。手机报在传统报纸报刊以及新闻资讯平台的夹缝中生存。本文通过分析手机报的优势和瓶颈,提出一些关于手机报的编辑创新措施,以此使得手机报在如今新形势下更好地融合媒介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手机报相对于传统报纸来说,能随时随地接收、传播信息,功能全面、互动性强。手机报-China Daily即《中国日报》手机报(CD)在创刊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喷薄而出",蒸蒸日上,取得了社会英语爱好者,特别是大中专院校师生的认可。本文归纳总结了中国日报"手机报-China Daily"特色,分析了其成功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手机报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日常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诉求的增加,手机报科技传播的实践也与日俱增,本文将从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新时期手机报科技传播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报业数字出版的新形式,近年来,手机报业务迅猛发展.随着彩信技术成熟和手机用户普及,手机报已发展成为传统纸媒转型的主要途径.但手机报用户只限于大中城市,存在目标用户不清晰、服务功能差等问题.广阔的区县、农村地区还是一片空白.手机报内容如何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成为手机报突破发展的瓶颈.鉴于此,舜网提出了手机报向区县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国第一家手机报的诞生,拉开了我国纸媒与新媒体联姻的帷幕,至今一路高歌猛进。从目前国内的发展和运营情况来看,手机报受到特定社会人群的追捧和青睐,已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途径。手机报的主要特点1.实现了新闻传播的量身定制,能够满足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报纸相比,手机报在时效性与互动性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使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信息传播发展程度的地域性差异,其在不同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以福建晋江手机报发展状况为实例,了解手机报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现状。文章首先介绍手机报的发展情况与特点,随后结合福建晋江地区手机报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四条晋江手机报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侯沁奕 《新闻世界》2011,(9):127-128
本文通过分析碎片化传播背景之下,手机报的传播特点及其编辑特点,以新华手机报(四川)为例,提出手机报编辑过程中突围的策略,以期对手机报的编辑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徐文婷 《新闻世界》2009,(5):112-113
从广播、报纸再到电视、网络,媒介本身是在不停进化的。手机报的出现意味着又一次的媒体转型。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手机报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手机报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所具备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得它能迅速地勃兴,而其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又对它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本丈试图对手机报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并简要的探讨手机报该如何克服缺陷,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
刘云霄 《报刊之友》2013,(3):113-114
随着手机出版的飞速发展,手机报应运而生。本文在整理手机报发展现状及盈利模式的同时分析了其优势及发展瓶颈,并重点对手机报未来的发展提出分析和建议,以使手机报能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手机报受众群广泛,成本低廉,在发送平台和接收终端之间实现了双向交互,但手机报本身也受到了版面、读者阅读方式的限制,这些特点促使手机报纸在牵手传统报纸组成一种新型新闻信息传播模式的同时,需要改变自身新闻编辑的方式,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使新闻本身更切合自身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20.
依托无线技术平台、遵循媒体传播规律的手机报,已进入全面开花的状态。从中央到地方,传统报业或新闻网站,许多媒体都创办了自己的手机报,一些报纸甚至认为此举是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但从国内众多的手机报来看,并没有将内容的供给足够重视起来,一般没有专门的内容制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