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林 《当代传播》2007,(4):99-100
体育传播是人们通过媒介对体育信息的传递与分享.随着电子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以电视为主的传播媒介使体育的表演性和观赏性在视觉化层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广度,但其在传播、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其内部的两级分化.  相似文献   

2.
兰帅辉  尹素伟 《传媒》2023,(2):42-44+46
随着8K技术成为当前视频技术的发展前沿和视听媒介的发展方向,视频的非结构化信息存储和传播功能优势越发突出。本研究以北京冬奥会为个案,分析8K技术在体育传播领域中的应用与技术创新,讨论其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困境;分析其对媒介传播形态中具身传播、媒介格局变化、延伸畸形、意识形态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曦珍  楚雪  胡辰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23-33,108,109
随媒介技术的进化演进而来的传播信道,始终处于人类传播活动的核心地位。从不断演进的传播信道角度可将人类社会先后出现的传播形式大体归纳为道路传播、纸路传播和电路传播,与此相对应的媒介形态就有实物媒介、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同时,在媒介技术进化的过程中既暗含着不断演变的媒介时空辩证关系,又意味着传播和媒介的含义逐渐被狭义化的必然之势。因此,本文将以传播信道演进的历史轨迹为主线,并批判地运用麦克卢汉主义的唯技术史观分析人类传播活动的时空辩证关系、梳理三种传播形式和媒介形态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4.
电视体育传播中媒介话语权的失衡是媒介传播中常见的问题,因此,电视体育传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事件的客观真实性;构建高品位的体育文化内涵,增强体育传播的深度和价值;发挥电视体育大众传媒社会公共平台传播职能,构建普通弱势群体媒介话语表达空间;增强电视体育大众媒介传播的社会责任感,杜绝媒介传播领域在强势群体领域的极化。  相似文献   

5.
自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媒介"诞生以来,任何一次有关于媒介的技术革新,都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媒介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被总结为伴随性共生。在这一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与呈现形式都会伴随媒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媒介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是以媒介的发展为基础的,集中体现为媒介技术领域内的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6.
杨珍  崔赟 《新闻界》2013,(13):12-15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体育文化与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进行归纳,从宏观社会学语境中体育文化与媒介传播的关系研究、民族主义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研究、政治经济学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所蕴含的社会权力关系研究、全球化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的跨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令世人瞩目,网络媒体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和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主流媒体并驾齐驱,并且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媒介形式。网络作为体育新闻传播的媒介正展现出时效性、便捷性、全面性等越来越多的优势,使其越来越吸引大众的目光。网络在传播体育新闻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媒介传播中的重要新生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不单单是积极的,同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纸媒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也为探索中的报业延伸发展与转型提供一个好时机,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现实中大量的报纸媒体开拓微博平台,借力新媒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报纸媒体的微博平台成为微博上的报纸,这是不利于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延伸发展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介融合。本文从传播效果论的角度对报纸媒体的微博传播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传媒肩负着信息传播与引导舆论的职能,在其生存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经历过媒介的多种畸变。比如舆论一律,比如去主流化传播。前者混淆宣传与传播的本质,片面强调媒介的教化功能;后者则无限放大媒介的单一传播功能,以信息的碎片化、娱乐化、低俗化消费来主导媒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介形态的泛化,信息过载导致的"信息疲劳"、"信息迷雾"等现状使得传播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在这样一个变局横生的传播环境中,针对不同的视听媒介、各异的视听内容、个性化的视听受众需要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实施不同的传播策略.本文着重论述视听媒体传播策略中的整合传播、精准传播和品牌传播的具体运作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范明献 《新闻界》2007,(1):73-74
人际传播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频繁、最常见的传播类型。不同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体间的亲身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具有直接、双向、互动的特点。电视传播,虽然身为大众传播媒介,但作为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电视媒体,正如同学者所言:“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12.
西方视频传播的理论与媒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技术分析、传播意图、受众体验、文化价值还是市场机遇上,视频传播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要传播现象,网络电视、户外视屏、手机电视等移动终端等全媒体传播渠道开发,视觉时代的图像传播迅速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并激发阅读热情,不但丰富了传播的多元化格局,也为创新视频媒介策略创造了机遇。西方视频媒介和报业的尝试已经取得丰富经验,并为我国视频媒介发展和开发全媒体提供了宝贵借鉴。本文试图以视频传播的理论来源为借鉴,以西方视频传播的媒介策略为内容,深入探索视频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新闻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大量的体育信息传播的形式。体育新闻媒体是影响人们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它将体育文化及价值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给广大受众,引导他们认识体育,参与体育。岑传理在《感悟体育》中辩证地分析了体育新闻的传播效果:“按照体育新闻事件被披露后所产生的正面、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为媒介的体育博物馆完全符合拉斯韦尔的大众传播“5W”模式,同时又具有当下媒介的特征。体育博物馆的媒介特征以与体育相关的“物”为核心传播载体,体育博物馆的传者与受者分为“前台”与“后台”两类,“后台”结构是展览真正的传者,他们决定了展览什么,如何展览,要实现的展览目标与效果如何;体育博物馆的传播方式以线下实体场景传播为主、线上数字虚拟空间为辅助;体育博物馆媒介功能的释放进一步推进了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范祖荣  周建辉 《传媒》2015,(20):70-71
信息化时代,我国传统媒体开始走向并融入市场,媒体与受众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微妙且深刻的变化,从而出现了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体育信息传播模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受众对体育信息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消遣,这就要求体育信息传播模式尽快实现自我革新与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走向媒介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传播学成为显学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与媒介自身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社会的发展有关.从前者说,媒介在最近十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技术的进步,媒介由原来的报纸、广播、电视进入互联网时代、手机时代、DV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格局,使传播自身由区域传播走向全球传播、从文字传播走向图像传播、从小众传播走向大众传播、从单向传播走向互动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呈现全球传播视角,进而探询在全球传播时代对外传播过程中媒介“传播主体”的维度认知,在分析全球传播特性及其产生的对外传播形成的可能性障碍基础上,来理解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呈现全球传播如何影响媒介“传播主体”维度,并进而分析媒介“传播主体”身份构建与角色扮演难题,以期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寻找更为稳妥有效的方式参与国际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与体育新闻领域的融合,大大拓展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并丰富节目的制作模式。而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融合,令体育新闻的传播展现出多维度与交互性特征。而当互联网技术、融媒体技术不断升级与完善的过程中,未来的体育新闻传播将会更加的多元化、跨区域性。即“受众中心”理念会发生较大的转变,且更趋向全球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大众媒介传播到社交媒体传播,传播系统的控制始终以媒介为中心,将媒介视为控制的主导力量或中介力量,对传播主体实施绝对可控的控制措施,从而忽略了主体对媒体或系统的反向控制作用。智能技术的进步引发了全新的智能传播现象,特别是机器主体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不仅使传播主体的反控制地位日益崛起,更带来了诸如未知主体传播、传播无节制扩张以及传播系统螺旋式进化等全新问题。文章认为,智能传播时代的控制策略应该从发展的人类主体性与人类需求出发,在平衡其与可能存在的他者传播主体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分级控制与动态控制的不同视角,发挥智能传播系统的巨大价值,同时也规避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