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耗竭性资源约束之下的R&D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利民  王海建 《预测》2001,20(4):62-64
本文利用Romer(1990)的R&D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了一类含耗竭性资源投入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得到了模型的平衡增长解以及在耗竭性资源可持续利用规范下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内生技术进步的生产率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翔  陈代娟 《预测》2002,21(1):70-72,54
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在于将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率视为内生因素决定 ,着重剖析决定内生技术进步的因素和作用机制 ,然而该理论的复杂和抽象 ,却使人们对其现实的应用望而却步。为此 ,论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两个主要模型 ,产品品种增加模型和产品质量升级模型在生产率测算中的应用 ,特别是分析了两个模型的生产函数和生产率测算公式。两种模型都揭示出经济中的研究与开发 (R&D)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 ,并为政府有关R&D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启示。文章还认为 ,在测算TFP增长率时 ,传统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的测算方式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以AK模型内生增长理论相官研究的统计分析为基础,追踪西方学者有关AK模型的最新研究动态.从赍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政府政策与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与科技进步等方面对AK模型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进行分析,探讨了理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与经济增长3者的矛盾,以Romer模型为基础,以绿色增长理论为支撑,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同时引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构建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双约束条件下的6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索经济的绿色增长路径及均衡增长率。研究发现:经济绿色增长均衡增长率除与相对风险厌恶指数(σ)和贴现率(ρ)有关外,还与资本产出弹性(γ)和资本产出率(z)有关。当0σ1,且资本产出弹性(γ)与资本产出率(z)之比大于贴现率(ρ)时,该封闭的经济系统将沿着均衡绿色经济增长路径发展,最终达到均衡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王丽君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1):104-112
通过对标准化、技术创新和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标准化对经济增长的内生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化、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发现标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复杂,在不同的滞后期相互之间的影响不一,不是单一的正效应或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胡沅昌 《科教文汇》2008,(36):230-230
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能动的部分,人力资本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本论文通过从知识外溢的角度分析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从专业化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卢卡斯的内生增长模型,最后通过对两个经济增长模型的比较分析,提出要对我国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教育模式,提倡“干中学”,并实现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静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38-139
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和重要源泉,新经济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纳入其经济增长模型中,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通过选用初中、高中和大学入学率作为人力资本指标,使用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了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R&D与中国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两大主流模型——罗默和卢卡斯模型的特点,将罗默模型的中间产品种类扩大的思想转换成一个产品研发(R&D)部门引入卢卡斯模型中,从而建立了一个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1978~2001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研发(R&D)投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分析表明,1978~2001年间,人力资本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为0.271和0.295),而研发投资(R&D)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生增长理论中的"规模效应悖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默等构建的第一代内生增长模型重点把握知识的非竞争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从而为实现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类模型中推导的指数式规模效应受到了实证研究的挑战。模型的推论认为,研发人员的增加必然带来人均增长率的指数增长。而二战后许多国家研发人员增加很多,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却变化不大。如何解释这一理论与现实的悖论,以消除内生增长模型中的规模效应,成为近来增长理论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在大量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详细深入分析了内生增长理论中的这一“规模效应悖论”,并对学者们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的各种努力做了概括。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非体现型技术进步(Disembodied Technical Progress)在经济增长中的内生性问题。由于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存在增进效率的作用,我们发现,管理要素在技术进步中所实现的部分构成非体现型技术进步的主体部分。基于管理要素的激励功能和配置功能,而将生产投入区分为激励型和配置型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引入管理要素的内生增长模型,并分析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内生特征,从而进一步解释非体现技术进步内生于经济增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绿色增长已经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绿色增长的实施对于企业成长作用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走势。因此识别绿色增长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可以为企业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选取1998-2012年间绿色增长与企业成长相关指标,建立绿色增长与企业成长的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绿色增长与企业成长的内在联系、互动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增长与企业成长在短期内处于波动状态,但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即短期内绿色增长的实施会使企业成长减缓,但长期来看,企业成长将在绿色增长的作用下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同时,企业的成长也会促进绿色增长的有效实施,最后二者进入良性互动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以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分析为主要内容,从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动力因素、质量变化、能力体现和阶段演进等四个不同的维度视角,构建更为完善的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分析框架,系统剖析高科技企业成长因素作用机制。提炼影响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与动力因素,反映高科技企业成长的质量变化,凸显高科技企业成长的能力体现,体现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表明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本论文选取GDP增长率代表经济增长状况,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增长率代表科技投入情况,技术市场交易额增长率表示科技产出情况,基于三个指标199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谱分析,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周期关系进行了研究。单谱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都有一个主周期,分别为6年和4年。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增长速度略领先于经济增长速度,科技产出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两者相关性的重新判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两者存在明显的非一致性。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并将中美两国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中用有效就业理论证明出我国同样存在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互动机制,并用计量工具对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主要探讨企业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成长,目前主要存在着内部成长、并购成长和网络化成长三种基本的企业成长方式和机制,它们分别对应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环境学派、资源依赖学派和集群理论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以1992~2010年全球106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经济增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经济增速高于7%时,不存在EKC拐点,增长将必然引起污染;相反,当经济由高速切换至中高速后,会出现EKC拐点.这表明经济增速由高转低对可持续发展是个好消息,"增速红利效应"大于"增长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17.
针对树木生长建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采用分形的方法对树木的生长过程进行建模。根据树木枝干和叶片的自然生长特点,模拟叶片的生长过程,采用分形的算法生成树木的主要枝干,并采用Logistic模型模拟树木的生长过程。通过改变树叶的大小、树的深度、弯曲度以及树的大小等参数实现交互式动态生长模型,能够较为逼真地展现树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我国经济形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我国经济将在当前逐步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GDP增长约为9.5%,工业增加值增长约为13.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约为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为20%,出口增长约为13.0%,进口增长约为15.5%,进出口总额增长约为1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约上涨2.5%。针对经济形势和未来社会发展目标,建议:继续发挥政府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遏制垄断行业人为涨价,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9.
张瑜洁  姜亚珍  游松财 《资源科学》2014,36(5):1037-1042
以中熟中粳徐稻3号为试验品种,研究气温升高对苏南地区(江苏姜堰市)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文献阅读获取当地播期试验数据,与同期气象数据相结合,构建水稻增温试验,模拟研究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升高有利于苏南地区的水稻生长。各生理指标受升温影响的具体表现为:水稻生育期缩短,尤其是营养生长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增量在播种至拔节期及拔节至抽穗期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减小,升温有利于水稻生长前期的叶片增长,同时也会加快后期的叶片衰亡;光合势(LAD)在播种至拔节期及拔节至抽穗期下降,而抽穗至成熟期增加;水稻生长各个时期的干物质(DMA)累积增量与群体生长率(CGR)均增加。分析表明,拔节至抽穗期与抽穗至成熟期出现气温饱和点,分别为27.5℃与23℃,均在最适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能源约束、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海霞 《资源科学》2014,36(5):946-953
通过构建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以及能源生产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稳态经济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能源增长率的加权和,只要经济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就可以克服能源的短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最优增长。采用我国2004-2011年30个省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研发资本的产出效率低下,应该更加重视研发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强化研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都为正数,且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小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更多地要依靠能源消费的增长。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本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