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际兵 《出版参考》2007,(8X):47-48
马克思的“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个论断已经被人类历史的发展所证明,科学的这种巨大推动作用有目共睹。最近的三百多年,科学技术促使人类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人类文明烙上了科学技术的铭记。与这个世界自开端而起的几十亿年相比,这段时间微乎其微;与人类在地球上生活迄今的几十万年相比,它也微不足道;与人类六千年的文明史相比,它同样相当短促。然而,这段历史注定是独特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信息载体对阅读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纸介质和电子载体两种不同的信息载体阅读效果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纸介质载体的阅读效果要好于在电子载体上的信息的阅读效果;电子载体无法全面替代纸介质载体,纸介质载体仍具有存在的空间。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今天,要注意电子信息服务与传统信息服务的结合,以提高整体化信息服务的效率。表2。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每一次新的媒介出现,必然影响着人类的阅读方式;也正是基于人类对阅读信息量的增加和受众群体的细化,使得新的媒介形式产生。网络的发展无疑对报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如果能巧妙地将压力与威胁转化为动力与合作,利用技术实现报纸的数字化、网络化,就可以让平铺在纸上的文字腾空起舞。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全媒体发展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一、信息的发展过程与特征在谈到图书信息之前,我们先对信息的发展及其特征作一概略的了解。人类的信息活动,经过了五次飞跃发展:劳动使人类产生了语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息革命。第二次信息革命是创造了文字。有了文字,就产生了书信,使信息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印刷术的发明  相似文献   

5.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在人类历史上,阅读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行为是伴随着文字和文献的创造发明而产生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居住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创制了泥板书和书写在上面的楔形文字。中国的汉字则由甲骨、青铜器以及竹帛成为文字的载体,逐渐演化。人类早期的阅读生活便开始了,在数千年中,形成了阅读即生活的文化。较为典型的就是中国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遂初堂书目》序中所比喻的:“…  相似文献   

6.
张文彦  袁继慧 《出版参考》2023,(3):19-22+18
从社会知识史的视角看,信息茧房其实始终伴随着知识传承与传播的过程——面对知识生产广泛分散,人类便有了聚合的诉求,同质化、浅层次、机械化聚合的结果便是信息的茧房化。从读者角度看,阅读茧房是人类在阅读超载压力下的应激反应,是从现代社会到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越来越突出的阅读症候。纸书阅读的精神特征与物质特征使其蕴藏着其他媒介阅读尚不具备的破茧力量,有着催化新媒介产品的元阅读价值。展望未来,纸书阅读或许会作为一种文化技艺长存,为置身信息宇宙的我们提供沉思的绿洲。  相似文献   

7.
张慧利 《档案天地》2014,(12):48-48
正档案资料来源于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各环节,以声音、文字、图像等形式为载体,记载有效信息资源,不仅记载人类的过去,对保护必要信息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变化。本文立足医院档案管理层面,主要分析医院档案的历史发展,阐述其构成特点。一、医院档案的历史发展第一阶段,材料立卷阶段。1950~1970年间,是医院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 从结绳记事,刻木为时的人类远古文明发源之初,人类活动和人类社会就与各种信息、知识载体交织在一起,须臾不分了。如果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信息、知识载体与介质发展的历史踪迹,无论是早期略简单地直接被用作载体介质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石块、泥板,还是中原古老文化的甲骨、龟壳;无论是经过了初步加工,有了较强载体介质意义的古埃及的莎草纸与羊皮书,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图册;无论是自印刷术发明后一直占据信息、知识载体与介质主导地位的各类印刷物,还是二十世纪人类智慧之光,信息革命大潮中的骄子——机读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在这较为漫长的信息知识的载体与介质不断发展、换代、跃新甚至某些阶段毫不夸张地可以称之为革命的同时,一个固有的特征却一直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媒与图书营销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辉 《现代出版》2003,(1):30-32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信息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一部人类传播史,也就是人类创制和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自古而今,人类的信息传播史在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阶段后,如今又进入了全新的网络传播阶段。所谓网络传播,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90…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出版,这几年听到讨论最多的,就是数字出版和纸书的前途,我对这两种讨论的回答是:数字出版定会愈加蓬勃高速地发展;纸书不仅不会死,而且经过了几年的过度,已经适应了与数字出版并存的状态,就像手机现在已经人手一部,可固定电话依然还有着相当规模的应用。纸书还在,作为一个传统的出版人,我们的使命也就还在。数字出版当然也具备文化传承的功能,但是纸质图书依然有它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甚至纸质图书的本身也是一种需要被传承的文化。从人类阅读和文化传播的历史表象上看,纸质图书取代古老的竹简只是因为纸张比帛、竹  相似文献   

11.
沈水荣 《出版参考》2011,(25):15-16
阅读是人类观览并领会文字内容的一种行为,是认知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阅读方式往往有所不同,这在根本上是由不同时代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档案的载体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档案的载体与形态,是从物质的角度研究档案载体与形态的演变过程。这对于探索档案的起源、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有一定意义。一、档案的载体档案的载体,是档案信息借以记录与存在的物体。档案载体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1、档案的多载体。从人类开始将某种文字符号记录在某一物体上,以图记忆与保存行为发生的那个时候开始,档案就已经产生了。  相似文献   

13.
按需出版——一个折衷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红辉 《出版参考》2007,(6S):24-24
纸本书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写作、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养成了人类独特的阅读文化心理和审美体验。阅读几乎是与衣食住行具有同等地位的行为模式。“好书一本,清茶一杯”、“雪夜闭门读禁书”等等这样的生活趣味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的血液中,无法设想没有纸本书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活动概述 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后,或者和文字同时产生。我国的汉字,出现在距今约六千年的黄帝时期,也就是仰韶文化的晚期,约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后期成形。所以,我国最早的阅读活动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如果说有了读物(书本)以后,真正的阅读活动才产生,那么,我国的阅读活动只能起始于有了甲骨文的殷商时期,而这距今也已有三千多年。  相似文献   

15.
文字的历史是一则充满奥秘的故事,又是一部曲折离奇的侦探小说,千变万化,它们本身似乎就能吐露令人陶醉的信息,吸引着人们的兴趣与好奇心。文字的产生使人类在现世之外寻找到了与过往的历史、未来世界相沟通的通道,它记录、翻译,把思想,也把声音化为纸上的符号抵抗着时间的流逝。它作为思考、酝酿理念以及创作的凭借,成为人类证明自身存在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档案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在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笔者以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明确档案在文化中的角色定位 档案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自有文字以来,档案以它丰富的载体和浩瀚的内容.真实地反映和再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鲜明的历史和时代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话阅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建立与全球开通,使电脑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加上通讯科技的迅猛发展及与互联网的相互配合,催生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本文仅就网络对阅读的影响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对纸介出版物的阅读长期处于主流地位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从原始先民对各种图形和记号的识别到后人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的认知,人类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人类记录、传递、获取信息的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人类通过阅读记录在泥块、草叶、树皮、龟甲、兽骨、兽皮、石板、陶片、竹简、木片、缣帛等载体上的图形和文字符号,沟通…  相似文献   

18.
贝叶经——承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神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环境的因素,让傣族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种傣族称为"戈兰"的贝叶树,由于历史的"青睐"便成了傣族书面语的"载体".对贝叶的使用傣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人类初始,只有口语而无书面的文字,人们纷纷到佛祖处祈求文字.不同的族属都有承载文字的工具,汉族是纸,傣族是贝叶,哈尼族用牛皮.佛祖施恩,在纸、贝叶、牛皮上写了同种文字.在取文字返回途中,路经大河时,汉族纸张上的文字因水浸透,佛祖写的字变乱成为方块字.哈尼族牛皮上的文字,因牛皮可以充饥,牛皮便成为充饥的食粮,为此哈尼族没有了文字,而傣族的贝叶,可以防水、不能充饥,傣族的文字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写在贝叶上的傣文.  相似文献   

19.
祁玉萍 《档案》2008,(4):17-18
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字、从活字印刷到现代数字信息,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载体经过无数次历史的回旋和变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人们研究历史是通过那些实物记忆和记录在载体上的文字来演绎历史的发展和变迁的,那是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记忆。而数字信息光靠我们人类的眼睛是无法识读的,它需要借助保存数字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和相应的软硬件环境。站在未来的角度试想一下,  相似文献   

20.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社会发展史上称之为“史前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是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来进行传递和交流知识信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大量积累,人们便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或者表达思想,人类阅读活动的开端,便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