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收文”不是档案——四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文论述了"收文"不是档案.从档案的定义和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唯一性及档案的形成上看,"收文"不是档案.本文认为"收文"是被作为"档案"保存的,并对"收文"被作为"档案"保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还对是档案、作为"档案"和"归档"保存三个概念进行了辨析.结论是"收文"可以作为"档案"保存,但它不是档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发文角度和收文角度两个方面谈了作者对档案与文件的关系的认识:无论从发文角度还是从收文角度看,档案与文件的关系都可以概括为:文件是档案的一部分,档案包含文件.同时,文章针对刘东斌先生的"档案形成在前"和"收文不是档案"的观点谈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衡量"收文"是不是档案的标准,档案的唯一性并非指档案只有一份,"收文"作为档案与"收文"是档案没有区别,档案馆档案重复与"收文"是档案无关等几个方面对"收文"不是档案论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4.
一、认真贯彻国家<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局公布了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规定>在明确机关归档文件材料的概念时指出、本规定中的机关文件材料是指机关在其工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这就从广义上确定了机关归档文件材料的基本属性,即机关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是本机关在履行法定的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5.
一、认真贯彻国家&lt;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gt;   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局公布了第8号令&lt;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gt;.&lt;规定&gt;在明确机关归档文件材料的概念时指出、本规定中的机关文件材料是指机关在其工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这就从广义上确定了机关归档文件材料的基本属性,即机关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是本机关在履行法定的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6.
药检档案与其他档案一样,具有"自然形成"、"历史记录"、"使用价值"的属性,但它又具有一般文件与科技文件的合一性、本单位与其他单位文件的不可分割性、档案产生的持续性、反映主题的相互交叉与包容性等自己的特点[1],其内容主要包括药检管理和药检业务两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记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正因为档案继承了文件原始记录性,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档案才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8.
文件与档案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事物.档案是由文件转化来的,但是文件转化为档案是有条件的.文件能够转化为档案,决定了文件与档案的内在联系性;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性,决定了文件与档案的区别.研究文件转化为档案的实际过程,有利于掌握建档、归档工作的方法,认识档案的属性、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档案形成在前,是文件的前身.文件则是档案的复制件"这一全新的学术观点提出几点异议.认为正确认识文件与档案的关系.文件与档案都应当采用广义的文件与档案概念:文件与档案都可以理解为记忆工具:档案的唯一性并不是说档案只有一份,就是文件的定稿.  相似文献   

10.
《兰台世界》2019,(Z2):111-112
<正>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业务的基础环节。用户是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收集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成效。一、企业档案收集工作面临的问题1.收集工作过分关注原始凭证属性。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企业在文件材料收集工作中,恪守"直接形成"的要求,以"记录历史""保存历史""珍存社会记  相似文献   

11.
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2,自引:17,他引:2  
本文通过人们认识到档案是社会记忆,是记忆工具的观点,对"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观点进行了质疑和反思.提出了"档案形成在前"的观点.认为档案是记忆工具,所以形成在前;档案之义形成在前,而文件之意形成在后;档案形成在前,是文件的前身,文件则是档案的复制件.  相似文献   

12.
文物档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从事或涉及文物本体保护、研究、管理和事业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拓片、基本,声像和电子文件等形式的历史记录.文物档案的特殊性在于它真实记载了文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记录了文物的基本价值,同时又从各个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文物独有的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规律及价值表...  相似文献   

13.
<正>档案是党和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反映各单位工作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和原始凭证材料。《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国家档案局9号令)的发布施行,是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对省直部门的下属单位档案工作的有效监管指导,编制好云南省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按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  相似文献   

14.
最初,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目的主要在于实现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有效衔接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以文件的登记、分发为"文档一体化"管理的起始点,以档案的借阅利用、登记为终结点.而网络时代改变了"面对面"管理模式.如果我们还局限于将文档管理的起始点定位于文件的登记、分发,那么电子文件将有可能失去控制,在文档管理范围之外运转,最终造成档案的不完整、历史记录的缺失.因此将电子文件引入到文档管理范围内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前端控制”思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作为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档案是由其前身--文件①转化而来的,这一点已得到基本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文件的记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文件以及档案的管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档案事业正被重新塑造和重新接受的信息时代,需要发展已有理论,建立新的管理思想,"前端控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档案是人类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结果.其是一种以最直白、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对历史进行记述、记录,也就是说档案是直接形式的历史记录."直白",说明档案并不需要繁文缛节、妙笔生花,只要能够真实地、准确地反映出所记录的内容;"直接"则说明了档案继承了文件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是历史事件真实面貌的再现.其具有历史事件、文献的再现性,所以其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所以,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政治、军事、经济、科学、记述、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7.
王锐 《黑龙江档案》2014,(3):169-169
正《档案法》所定义的档案概念,"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也就是说,"档案"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的历史记录,它的外延是具有这种属性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从这个概念出发,地质矿产档案可以定义为:是在地质勘查、设计、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文书和档案管理一体化越来越受到文书、档案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文书和档案管理一体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一、文书与档案的渊源公文的根本属性是文书。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就是过去的文书,文书与档案可以比喻成一对孪生兄弟。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档  相似文献   

19.
几点简单回应——再析文件运动理论某几个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文件与档案的历史记录性没有本质不同.不应将"制假过程的证明和档案",与造假分子制造的"假象的证明和档案"混为一谈;也就不能以"档案不能编造"来否定现行文件的"历史记录性".证据是能够证明真相的事实或材料,并非只能与"权利、义务和责任"挂钩,也就并非所谓半现行文件的专利.为文件划分运动阶段,不能既承认巴思克斯教授定义的文件现行性,又同时采行文件利用率标准,否则会造成逻辑混乱.文件的"线性运动"应正名为"线状运动".笔者过去概括的"文件横向运动论"主要观点,应表述为"文件纵横运动论";描述这种运动现象的更好办法,是跳脱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进行更加宏观的抽象.  相似文献   

20.
<正>重点工程建设档案是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科技档案的主体.如何做好重点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收集工作.重点工程建设科技文件材料(工程立项、申报、审批、可行性研究、前期文件、土地征用文件、设计书、协议、施工承包合同等),在旧档前是处在形成过程和现行使用过程当中,它们是现行的科技文件材料.通过收集归档,就转化为科技档案,发生了基本属性的变化.认识并且承认这种变化,是我们做好收集归档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