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传媒》1997,(11)
试论报刊新闻作品的可读性文/张中山在报刊林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现在新闻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如何增强报刊新闻作品的可读性问题。没有可读性,或者说可读性太差,就会失去读者和订户,报刊就难于生存——这一点也与其它商品同样,读者(消费者)就是“上...  相似文献   

2.
曹鹏 《新闻实践》2005,(11):16-18
本文就报刊读者的消费行为展开讨论,分析读者怎么消费报刊这种商品,包括读者消费心理、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环境、阅读规律等等。集中谈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购买行为,一个是阅读行为,另外略谈第三个方面,也就是读者对报刊的使用行为。 对每位办报办刊的决策者来说,重视报刊读者消费行为的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凡有引文,一定要注明出处。”这是报刊、书籍出版部门对作者的一点要求。这要求无疑是合理的。因为编者和读者知识面再广,也不可能知道所有作者的所有引文的出处,而引文又要求准确无误,所以得告诉编者和读者一个核查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凡有引文,一定要注明出处。”这是报刊、书籍出版部门对作者的一点要求。这要求无疑是合理的。因为编者和读者知识面再广,也不可能知道所有作者的所有引文的出处,而引文又要求准确无误,所以得告诉编者和读者一个核查的地方。对此,我想提一点“反要求”:报刊在刊登引文的时候,也注明出处。如果认为全部如此没有必要或有困难,起码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不为人常见的引文能做到这一点。这样做的好处有四点:一是使文章更加可信;二是督促编者必须查  相似文献   

5.
不说做编辑要求知识面宽,要博学,不说少儿报刊的版面比成人报刊的版面要求高、要活泼……单就少儿的语言这一关就很难过,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编辑内容的语言少儿化问题。因为少儿报刊的作者不全部是小读者,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成人为孩子所写。少儿报刊也是成人为孩子们办的,大人办少儿报刊,心理状态、思维、语言、文字习惯很自然地和小读者有距离。少儿报刊要为少儿服务,取得他们的喜爱,为他们所接受,就需要我们少儿报刊的编辑下功夫研究小读者,接触小读者。必须对少儿的年龄特征、认识能力、阅读心理、语言水平、兴趣爱好等有较为…  相似文献   

6.
一张报纸、一份杂志办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编辑方针和读者定位,但与作者的支撑也不可分。因为作者本身也是读者,是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强化作者意识,为作者服好务是报刊社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报刊是渠,作者是源;报刊是树,作者是根。报刊在作者中的形象就是报刊的形象。因为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较一般读者更关心报刊,他们不仅阅读报刊,而且研究报刊,是报刊最有发言权的评论者;因为他们与报刊有直接联系,对报刊的服务质量有直接的体验。现在一些报刊社作者意识淡薄,在对待作者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探讨报纸等新闻媒介是否有商品性,报纸、新闻是不是商品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令人瞩目。现将有关论文的不同观点摘要予以介绍。 吴鸿业在《新闻动向》第三十期撰文说,五六十年代,一位教授提出过报纸的商品性,但对报纸根本属性的传统解释没有根本的突破,认为报纸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诚然报纸是精神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但报纸的商品性也是不容否认的。报纸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两重性:它能向人们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是它的使用价值,报纸又是通过流通(即买卖关系)到达读者手中,读者付出了一定量的货币,这就是它的价值。因此它就具有了商品的属性,不能因为报纸有政治性、思想性就否定了它的商品性。报纸作为信息载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作者指出,正视报纸的商品性,有利于报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承认报纸的商品性,意味着办报者心目中首先要有读者,要为报纸间的公平竞争和整个报业的真正繁荣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8.
偶然看到一期《新闻界》杂志(今年第2期),从一篇关于新闻商品性的综述文章里,我方知道去年新闻界有一场小小的关于马克思是否谈过新闻是商品的讨论。研究马克思著作多年了,尚没有听说过这个问题会有分歧,于是我又查看了去年参加这场讨论的两份杂志和一份小报纸。这里只就历史事实是否存在讲一点意见。马克思认为新闻是商品,这是历史事实。马克思生活在欧洲市场经济基本形成时期,这是他从事报刊工作的大环境。他最早为民主主义的《莱茵报》工作时,就谈到过报纸与读者间的商品交换关系,写道:自由报刊“是国家精神,这种精神家家户…  相似文献   

9.
如今通讯员采写稿件越来越难了,特别是企业通讯员采写的企业内部新闻,可以说很难在报刊上寻觅到一小块“栖身之地”。究其原因,笔者也作过深入的研究,原因如下:1.媒介大力寻找“卖点”,以求生存,是企业上稿难的主要原因。如今的新闻媒介除了极少数有国家拨款的外,绝大多数报刊属自找饭吃,自己要生存、要发展,就得在报刊上追求“卖点”新闻,吸引更多的读者,赢得众多的广告客户。为此,企业内部新闻与报刊追求“卖点”新闻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上稿当然难了。2.企业内部的“老三篇”新闻,如“四季歌”、‘”颂扬曲”、“总结调”…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01,(4):44-44
今年新年伊始,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向 8家擅自出版军事专版的报纸下发了违规通知单:江西工人报、安徽科技报、海南经济报、海南特区报、内蒙古科技报、湖北经济报、西藏科技报、安徽经济报。   近年来报刊重视宣传和普及军事知识,对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军事宣传中也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少数报刊不顾社会效益,追求卖点,炒作、渲染军事新闻;有的随意编造军事消息;有的夸大其词,哗众取宠以招徕读者,特别是军事泄密问题十分严重。针对上述情况,新闻出版署曾专门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军事报刊的通知…  相似文献   

11.
“顾客是上帝”,这是商界颇有影响的口号。现在,报刊界也流行着一种提法:“满足读者需求”。办报刊,是给读者看的,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否则便无法在读者中立足、在群众中生根。但是,“满足读者需求”这一提法,由于过于简单和抽象,有时也会成为“迎合读者需求”的别名。而“迎合”,在当前,已经成为一些报刊,尤其是充斥街头的不健康小报和刊物的一种倾向。因此,对“满足读者需求”作一点辨析,也许是有益的。读者需求,有正  相似文献   

12.
更进一步     
“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这是做新闻工作的同志以及做其他工作的同志经常在说的一句话。然而,这句话,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未解决问题;就以提出问题来说,也是不完全的。所以每每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好像话只说了一半,或者不到一半。我们的新闻工作,在党的直接领导底下,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不仅因为我们的报刊、广播同资产阶级的报刊、广播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还因为我们的报刊、广播在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党的指导思想方面,成绩是巨大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看不见这一点,或者低估了这一点,就会堕落为政治上的庸人,也就无从讨论问题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正因为我们的报刊、广播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斗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语言学家 A.肯伯说,“要让受众接受宣传,你所宣传的东西要为受众所需要,否则就不会在受众身上发生什么反应”。的确,报刊传播的任务最终是要通过受众(即读者)接受来完成的。读者是报刊传播的对象,也是报刊传播过程的终端,如果读者不接受,报刊工作者的一切劳动和物质代价都将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谁把握了读者的需求,谁就拥有了读者;谁拥有了读者,谁就拥有了市场;谁拥有了市场,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的冲击下,不少报刊发行量急剧下降。这与报刊对读者研究不充分,缺乏读者意识是很有关系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刊要赢得最广泛的读者,就必须把倡导读者本位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作为办报刊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理应成为报刊工作者的永  相似文献   

14.
广告字号不能再小了袁俊夫有些报刊对广告的字号压得又小又密,对此,读者很反感。因为这样的广告,看起来费劲,甚至看不清。这应该引起报刊社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我们报刊是办给读者看的,广告宣传同样如此。如果读者阅读起来十分吃力,甚至看不清,读者也就很难去关...  相似文献   

15.
最新清宫戏     
这不能算一部真正意义的清宫剧,因为这一次吕四娘追杀雍正竟一路追到了当代香港。清宫、时尚、时空交错,三大卖点结合得一点也不突兀,因为它们秉承的都是同一种娱乐精神。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位新读者,今年2月底为写一篇文章查找关于我国新闻界发展情况的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便“对号入座”向我推荐了《新闻战线》第2期。读后爱不释手,便又找来去年的杂志翻阅起来,虽然我不是搞新闻专业的,但我觉得这是一本好杂志,个性很鲜明,是读者的良师益友。 说它是良师,因为它具有权威性、指导性,《专稿专论》、《台长论坛》等专栏发表的各级领导的文章,还有新闻界权威人士的经验介绍、心得体会,都是高屋建瓴,对如何办好广播电视和报刊具有指导性,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讲也可以开阔眼界。 说它是益友,因为它越办越活泼了,只…  相似文献   

17.
今年新年伊始,新闻出版署报刊司继续进一步加强对违规违纪报纸的查处力度,向 8家擅自出版军事专版的报纸下发了违规通知单。   这 8家违规报纸分别是:江西工人时报、安徽科技报、海南经济报、海南特区报、内蒙古科技报、湖北经济报、西藏科技报、安徽经济报。   近年来报刊重视宣传和普及军事知识,加强国防教育,对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报刊在军事宣传中也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少数报刊不顾社会效益,追求卖点,炒作、渲染军事新闻;有的随意编造军事消息,移花接木,无中生有;有的故作耸人听闻的标…  相似文献   

18.
一些报刊的读者对象从报刊名称上就可以一眼看出,这对于读者选择很有益处。可也有些报刊却是大众化的,不少年龄、性别、职业和知识层次的,我们全且把这类报刊称作“大众报刊”或“普及性报刊”。这类报刊除机关单位公订外,更多的是家庭个人私订,读者面很广。以一个家庭而言,有一代、两代、三代  相似文献   

19.
《广州日报》的“卖点”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兵 《传媒观察》2004,(11):33-34
《广州日报》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过波折,但它走到今天,仍是一份叫好又叫座的报纸,业内不少人士都在研究它,见仁见智,高论不少,但不外乎两种结论,“内容为王”派认为,《广州日报》内容好,产品过得硬,具有受读者欢迎的有“卖点”的内容;而非“内容为王”派认为是品牌、企业文化等综  相似文献   

20.
新闻竞争     
报纸以前也叫新闻纸,因为主要刊登新闻的缘故。新闻纸是商品,自然要走向市场。有市场就会有竞争,这是禁也禁不了的。新闻是各式各样的,不同的报纸取舍不同,以此见品位;报人的观察有深浅、阅历有广狭、学识有厚薄,对新闻事件的解释与见解各异,以此见高下。报刊市场的竞争,似乎应当是品位与见解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