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索科技期刊集群化运营模式,以中国煤炭学会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煤炭领域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当前刊群建设的主要进展:设立了期刊出版部、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和新媒体事业部;推动建设了行业第一个期刊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并详细阐述了主要建设成果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实施“煤炭精品期刊建设工程”,增强行业期刊凝聚力;加大“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新刊吸纳力度,扩大刊群规模;加大“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创新力度,推动期刊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打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集群运营模式,以期建立起一套与“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发展相适应的集群运营模式、管理机制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不同集群类型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在平台建设、运营模式和平台服务功能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特点,认为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是目前中国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最大障碍.文章提出实现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路径,即以商业出版社为龙头、加大收购并购力度;以学科为纽带、以平台为载体,实现期刊跨主管、主办、地域集群发展;引入企业力量协同办刊,提升刊群运营能力;与平台技术服务商合作,打造数字化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3.
在多模式集中办刊和融媒发展的背景下,资源环境科技期刊集群的出版功能和知识服务体系构建正处于积极拓展的阶段.本文从出版、运营、服务和宣传等角度提出了刊群体系融合和内部优化建设的6项策略:单刊和刊群有效结合,实现资源集成化、共享化发展;优化刊群结构,明确英文刊、特色刊和精品中文刊发展定位;创建资源环境领域科学数据与期刊论文关联出版实践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富媒体出版和集群平台增值服务能力;深入探索期刊集群由学术传播向深层次、个性化知识服务衍生的模式和途径;依托学科特色鲜明的系列学术会议提升LoRES平台的传播功能,并提出了刊群向外拓展建设的方向和可能性,以推动跨媒介的学术出版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转型升级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4.
赵琳  张莉  陈禾 《编辑学报》2022,(5):528-531
专刊专栏是科技期刊获取优秀稿源、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增强期刊学术引领能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抓手。随着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期刊集群为专刊专栏组稿带来了优质学术资源。本文以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信息科学刊群专刊专栏组稿实践为例,阐述了集群化背景科技期刊专刊专栏组稿路径,总结了刊群资源互通互利、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期刊集团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背景下,回顾国外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发展路径,在分析比较我国现有科技期刊集群模式的基础上,认为专业性学科刊群是当前我国刊群建设的核心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专业性学科刊群的建设和未来发展进行思考,提出发挥优秀期刊的品牌效应,基于现有集群进行品牌扩张和强强联合,以集群平台项目的建设为纽带推动刊群的建设,由期刊出版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等专业性学科刊群的建设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朱拴成  代艳玲 《编辑学报》2022,(6):624-627, 632
为打造煤炭精品期刊群,实现50余种煤炭科技期刊协同高质量发展,中煤炭学会自2015年以来,加强期刊发展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成立了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带领刊群在期刊集群化管理探索、办刊模式创新、刊物质量提升、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建设;促进行业学术交流,密切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办刊队伍,提升期刊科技服务能力、培养优秀编辑人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经过7年的建设,煤炭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已初具成效,在团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推动科技期刊事业发展,整体提升刊群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为做大做强煤炭期刊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集群化是当今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流态势,是期刊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梳理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集群化项目试点单位的刊群建设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情况,总结试点单位集群化发展实践经验,分析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突破属地管理制度、倾斜支持创办新刊、加强资金支持试点单位、办刊人才建设政策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冰 《出版广角》2022,(20):14-20
文章结合国内刊群建设实际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实践,提出国内科技期刊发展必须要走集群化道路,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平台与人才这两个重要支点的建设。一是加强生态级平台建设,包括技术平台与交流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要推进集群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开放科学设施建设,搭建高端对话平台,拓展国际合作网络。二是加强人才建设,包括学术队伍人才与期刊出版运营人才建设两个方面。加强平台和人才两个支点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卓越科技刊群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创新和竞争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陈平  宋启凡 《编辑学报》2023,(3):321-325
以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为研究案例,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平台的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的路径。介绍了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在期刊集群加盟、资源平台建设、新媒体渠道拓展等方面的进展,针对入驻期刊展示与运营、短视频增强出版、开放科学数据分享、虚拟专辑策划、内容主动推送、线上学术直播等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对平台的市场化运营策略提出了可行性经验。科技期刊集群化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打造国际一流期刊、繁荣科技期刊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提高了学术信息传播与推送效率,丰富了学术信息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学术信息在学术生态中呈跨平台传播态势,微信公众号、知识服务平台和期刊官方网站是重要的学术信息推广媒介。[方法/过程]以CS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统计C刊微信公众号开设情况,分析C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数据和同期CNKI论文下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C刊微信公众号运营能力有待提升,运营数据显著影响CNKI平台论文下载量。提出C刊公众号运营应进行持续性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search, models and systems traditionally assume that a single person is querying and reviewing the results. However, several empirical studie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identified collaboration during IR as everyday work patterns in order to solve a shared information need and to benefit from the diverse expertise and experience of the team members. Moreover, most IR systems that are employed in professional work routines are designed for individual use and prototype collaborative systems are too limited to support use in todays work practice. To bridge this gap, this papers develops and formalizes a decision theoretic approach towards supporting a team of people that explicitly set out together to resolve a shared information need. We develop a formal cost model for collaborative IR that considers the trade-off between estimated relevance of a document as well as estimated document redundancy. From this cost model, we use a decision theoretic approach to derive the notion of activity suggestions, that is, a formal optimum criterion that describes optimum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in IR as the solution of an integer linear program. Those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are suggested to team members with the aim to facilitate the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tasks. We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our model by means of search result division in two collaborative search tasks. In the conducted experiments, we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main knowledge and resulting relevance assessments of team members in fou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gathe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our approach can improve the retrieval effectiveness of teams in recall-oriented task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帮助学者深入了解团队成员亲密度、协作倾向对小规模在线知识协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小规模用尸在线知识协作的行为模式.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在线教育、科研协作等领域,为在线知识协作工具、平台功能改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用户实验,对小型团队的任务规划、信息检索、信息共享、信息使用和沟通交流5种类型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冰 《编辑学报》2022,(6):603-605
探讨医学期刊文章转载带来的相关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讨论医学期刊文章在被其他期刊、报纸、图书、网络平台转载中出现的问题。期刊文章转载会对首发期刊在下载、被引方面带来不利影响。转载中存在未获得再次发表或网络传播权的情况。文章的首发期刊在出版过程中付出了大量智力劳动,在数字化平台和传播渠道越来越能够全域覆盖的情况下,不建议同一文种同领域期刊间的转载。应加强网络平台使用文献资源的规范化治理,加强版权资产管理与运维和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14.
分析国内外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实践研究现状,借鉴彼此的发展经验,结合国内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基础,提出将其与高校其他管理平台关联的用户交流互动服务理念,以期将机构知识库建设成为数字校园的信息枢纽.认为应以个人科研助理、团队协同平台、机构知识仓储作为机构知识库的拓展功能,在提供比较完善的科研协同服务、学科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实现科研过程成果和灰色文献的自动存档,确保机构知识库资源的可持续自动增长,提升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科技期刊办刊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期刊主编、编委、学科编辑、审稿专家和经营管理团队等5个方面,对科技期刊办刊队伍建设进行了文献梳理和综述研究,归纳了各类办刊队伍的定位、作用、素质、责任意识和相关要求,并对各类办刊队伍建设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出版融合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和新业态,医学科技期刊需顺势而动,抓住机遇,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媒体出版平台。《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是胃肠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学科范围较为局限,使得读者群比较单一,在媒体融合出版时代,通过大胆创新,利用自身特色,走出了适合自己的融合出版发展路径。本文首先剖析目前医学科技期刊出版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和困境,然后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的相关经验进行阐述,总结了用心经营自建平台、借船搭建多渠道发布平台、拓展内容呈现形式、强大平台功能、获取新技术支撑以及加强编辑队伍建设6个方面的经验举措,以期能够为医学科技期刊的出版融合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中合作数字参考咨询的收益成本及其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网络环境中,合作数字参考咨询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各成员馆协作中更注重在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合作中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信息资源的获取和管理成本、劳动成本、时间成本。需要从管理层面、人员和技术、法律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补偿机制。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