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的主观因素很多,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阅卷者的个人好恶,甚至已经成为误导学生写作取向的一根指挥棒,使写作教学背离了教育的本意,成为哗众取宠,完全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几乎每份语文考卷的作文题上都注明了"文体不限",我们的阅卷者又怎么能对作文文体亲疏有别?不能让"文体不限"这4个字成为诱人犯错的美丽的陷阱!我们又怎样去弥补不同的人评卷造成的评分误差以还学生公正呢?阅卷老师,应屏蔽起自己的偏好才会有一颗公正的心,要本着对考生十年寒窗苦读负责任的态度,给出科学、客观的评判。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开放化。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要求看,"文体不限"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要求之一。探究"文体不限"这一要求,不但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推动教师的写作教学,且利于继承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写作要求之一都是“文体不限”。命题者的“文体不限”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尽管如此,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都选择了记叙文,因为,对阅历不深的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好写,也容易打动阅卷老师,从而拿到高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应作为教学的重点。我认为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摒弃了过去那种只限写某一种文体的限制,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路,确实能让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和写作自由,能够让考生在考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潜能。但是,“文体不限”并非不讲究文体,有些同学片面地认为写作文不再有什么体裁限制,可以自由发挥,不像叙,不像议,甚至写成了“四不像”的文章。其实,我们还是需对“文体不限”进行限制一下的。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对“文体不限”进行“限”呢?第一,限定一种文体。如果你形象思维发达,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编…  相似文献   

5.
写作教学中的"不限文体"是针对中高考话题作文而言的,这一写作要求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要想在"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在考试中得心应手,语文教师就必须对"不限文体"此写作要求潜心研究,并有的放矢地付诸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的高考作文题目中有明确提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从命题角度看,高考作文试题给了学生较大的选择自由度。按理说如果题干上没注明文体,那就尽量写记叙文,一是因为记叙文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文体,理应有发挥余地;二是因为记叙文更容易感动人,获得阅卷者的青睐。然而,在考场作文时,考生十有八九选择写议论文。原因何在?笔者试作探讨。一、高考"重议弃叙"原因分析高考作文中议论文占到八成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议论文的特点所决定。议论文写作非常"保险",套路也多,对大多数考生而言,也最容易把握,确立主题后从正反、古今等角度选几个例子,第一段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由于对考试"文体不限"的错误认识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导致中学生在写作文体意识上的淡化,学生普遍存在应试写作问题,缺乏实际写作能力,所以加强学生在写作中的文体意识已刻不容缓。通过对"文体不限"正确认识的阐述,从分析学生文体意识淡化的原因入手,强调强化文体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翻开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试卷,其中作文要求中几乎都有这么一条:"文体不限。"对于"文体不限"这一点,媒体的声音惊人的一致:没有了文体的限制与束缚,学生得到了解放,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自由。然而,"文体不限"并没有带来作文教学的繁荣,相反,我们看到的作文教学实际依然是一片狼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无论是语文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还是选拔性的中考,大都以话题作文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还会在写作要求中明确标明"文体不限"的字样。于是乎,我们阅卷时就发现了一大批说记叙文不是记叙文、议论文不是议论文,而又并非散文、说明文之类的"四不像"文章。作为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考作文高举"文体不限"的大旗,鼓励学生自由写作、大胆创新.在这样宽松的写作环境下,涌现了不少富有创意的佳作,文体创新更是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郭红旗 《考试周刊》2013,(36):49-49
没有文体的文章是不存在的,文章的体裁是由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决定的。现在作文考试中的"文体不限"不等于"文体不练"。面对"文体不限",反而要文体多练,甚至要一对一地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切实解决"文体不限"带来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的格局是:先给一个材料,用来约束考生和阅卷者;再给提示语,进一步约束考生和阅卷者;最后给话题,让你在这个范围内跳舞。这种命题,对主观的限制更多了,但文体不限,记叙文与议论文终于平起平坐了。  相似文献   

13.
仇信宽 《考试周刊》2016,(13):47-48
在现实在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下,某些老师和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惰性,他们已经不习惯思考写作了,只希望套用现成的东西。究其原因如下:一是教与学关系不平衡;二是创作主体的丧失。那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对策有:一是命题者:让套话作文无用武之地;二是授课者:更新作文教学理念;三是评卷者:公正评分,严打"套话作文"。通过多方合力,让学生在真实的作文中找回自己的思维和感悟,远离"套话",还原真情。  相似文献   

14.
常有学生在写作时对"不限文体"的要求把握不准而写出"亦叙亦议"的"四不像"文章。为解决这种问题,学生首先要对记叙文与议论文有明确的认识,在写作中一旦出现文体不明的情况,可使用"迅速过渡""因势利导"等补救措施,扭转文体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语言测试的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公正性对学生的入学及提高或者挫伤其外语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英语作文评分公正性的意义,以及阅卷者及评分标准对评分公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近年来的中考作文要求中,关于文体要求已经越来越淡化,如2011年宁波市中考作文《——,不普通》写作要求其中一条关于文体的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重庆市中考作文关于文体的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又如2011福州中考作文题: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相似文献   

17.
文体,是写文章时所用的体裁。在高考作文和平常的作文中,我们常用的文体是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但实际上,文章的体裁远远不止这些,还包括一些诸如说明书、网络论坛类的"常用应用文体"。从近几年高考阅卷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证明,以"常用应用文体"进行写作,更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也更容易获得高分。但应该注意的是,大家在运用这些"应用文体"写作的同时,更要注意文体规范,不能写成"四不像"作文。本期我们主要讲解议论文体的写作规范及要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考改革的实施,高考作文也由原先的"材料作文"转为"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从高考作文"文体不限"所引发的消极现象入手,合理分析"文体不限"要求下对文体的不同解读,论述文体对高考作文写作的重要性,最后得出"文体不限"并不意味着文体意识将会被淡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不限文体,已经有二十年之久。但是议论文泛滥成灾,甚至出现了"四不像"的情况,而记叙文的写作却少之又少。纵观江苏省2014~2015两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组推崇的满分作文几乎都是记叙文,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重视记叙文写作指导,给学生营造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对学生记叙文写作出现的问题及时点...  相似文献   

20.
常言说得好:“写作无模式,文章有体裁。”虽然近年来中考作文大都是“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但这只是对具体文体不作强制性要求,并非是“取消文体”;考场作文如果文体特点不鲜明、作文形式不规范,是很难得到阅卷老师认同的。只有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才能写出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的高质量作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