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味"这一概念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也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体现。关于这一概念的含义、意义等已经有不少人做了论述,本文将从辩证的思维角度来浅析"语文味"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
自从程少堂老师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后,关于“语文味”的研究已达十年之久,期间争论从未停止,主要围绕“语文味是什么”和“如何体现语文味”这两个问题展开。今天,人们再次质疑语文味这个命题,我以为还是针对语文味的模糊性而言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品咂教学与教师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味”理念是由广东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副教授在我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的,与以往众多的提法所不同的是“语文味”这一概念显得质朴、率直,甚至有点“土气”,没有丝毫的理论架势。但笔者认为,这也许正是“语文味”的可亲之处。它返璞归真,又回到语文的特点与功用的圆心上来了,很有玩味,显得通俗而又不俗,一听就懂。但要细究它的内涵,却非易事,要与学生共享浓浓的“语文味”更非易事。一、语文与“语文味”要品尝语文昧,首先就要界定语文的定义。语文是什么?对这个争论了几十年的老问题,笔者不想再涉陷其中,只想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  相似文献   

4.
“语文”、“味”的含义为何呢?“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义。“语文味”不是纯粹的味道,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只是一种文学鉴赏,而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语文味”这一概念,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非语文”、“泛语文”、“串味”、“变味”提出的,体现的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本性和本质。  相似文献   

5.
程少堂先生于2001年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并将其内涵界定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存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6.
著名小语专家杨再隋教授曾撰文提出了“本色语文”这一概念。如何让“本色语文”回归课堂?我认为读写结合是其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共安排了1666课时,占各科总课时的四分之一强,事实上,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所用课时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约占各科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花了如此多的时间,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少慢差费。造成小学语文教学事倍功半的原因,在于对小学语文定性定位的失之偏颇和教材与教学方法上的急功近利。很久以来,对“语文”这一概念,特别是对小学语文这一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它的概念内涵,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找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切入点,积极展开教学,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9.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只具备初中语文水平,入校一年后就要接触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理解得如何,就要看他们语文水平如何了。由此可见,中专学校能否培养出人才来,语文教师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语文”这一概念的实际内涵,已由语言与文字慢慢地转变为语言与文学,“语文”这一概念的悄然而变,是—个具有根本性的转变,所以中专语文老师既要教学生掌握语言与文字以备专业课学习之用,还要教他们掌握语言与文学,提高知识层次,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谈到语文时说:“彼时同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简言之,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语文”。叶老的话抓住了“语文”这一概念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传统学科。“语文”这一概念的内涵有多种说法,如“汉语文学”、“语言文字”、“语言文章”等等。依照现行语文的教材内容,语文课至少包含文字、语言、文章、文学及文史知识诸种因素,这是毫无疑义的。如果从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看,则语文课还应包括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等项教育在内。由此看来,语文教学担  相似文献   

12.
一、对“整体感知”的解读 “整体感知”这一概念引入语文教学之中,大致历经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其实质与内容相对来说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透析现代中职语文教学的些许误区和成因,引入“内涵张力”这一概念作为种植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理念和技巧,从而挖掘该层次语文教学的功能和目的,为当下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阐发视角。  相似文献   

14.
人文论和工具论足近二十年来关于语文教学本质论争的重要内容。争论的双方实际上是在相当宽泛的意义上使用了“人文”这一概念,并没有对“人文”这一概念进行澄清。对内涵和外延都没有得到明确界定的概念进行的这场论争虽然进行的很热闹,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其实从宏观层面考察,这一概念融汇了哲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深层次的语文素养内涵出发,对这一概念的历史源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阐释了语文素养对于人的读书求知、人格的健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语文素养.比“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抱着求索的心愿,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发智力因素,将开发大脑的记忆功能与语文能力训练融合进行,一个是基本客观记忆规律,一个是主观的课堂内外的训练,怎样将二者有机链接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是就目前语文新课标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所必然涉及的一些认识,提出了叶圣陶“大工具”论的概念,并指出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依据和功能,以促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并且把它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放在一起,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门学科,所以它既  相似文献   

19.
自“语文知识”这一概念1978年首次出现在旧大纲中以来,各方学者对它的表述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尤其是2001年新课标实行以后,更是引发了语文教育界对“语文知识”丰富内涵的广泛探讨,出现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因此通过比较旧大纲时代与新课标时代两个时期不同学者关于“语文知识”的界定,使其对语文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语法知识错综复杂,抽象枯燥,分歧较多,语法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尤其是中师汉语教学多年,深觉语法教学之不易。基于此,本文拟引入“系统论”这一概念,对中师语法教学的原理和方法谈一些浅陋的看法。一、关于“系统论”所谓系统,《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如“系统化”、“组织系统”,引申为有条理的,如“系统学习”。在系统这一概念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个“系统工程”: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进行组织管理,以求最佳效果的技术。它是一个原理,也是一种方法。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