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进行了新型聚合硫酸铁的合成实验 ,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用量、氧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并利用自制的聚合硫酸铁对染料废水进行了混凝脱色试验。结果表明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能生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硫酸铁产品 ,试验表明产品的混凝脱色性能良好 ,盐基度在 1 2 .7%~ 1 5 .2 % ,CODCr去除率 >80 % ,脱色率 >72 % ;增加硫酸用量及氧化剂用量 ,都可提高合成反应速率 ,当硫酸与Fe2 + 的摩尔比为 0 .1 4~ 0 .3 2时 ,减少硫酸用量可显著提高产品的盐基度 ,但当该比值小于 0 .1 4时 ,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氢氧化铁凝胶沉淀 ,导致最终产品的盐基度和铁含量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分子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镍铁氧体,考察煅烧温度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并以苯胺为单体超声乳液聚合制备了不同质量含量的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吸波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干凝胶在500℃下煅烧能形成均匀纯净的尖晶石型Ni Fe2O4;红外光谱显示金属一氧离子(M-O)键的特征吸收峰随煅烧温度的增加有蓝移倾向。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粉体的红外光谱测试发现其中N原子与Fe原子形成配位键的电子效应使聚苯胺各个吸收峰都发生红移,当镍铁氧体的质量含量为15%时,红移最大,复合材料最均匀。  相似文献   

3.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薄膜与Ni2+掺杂TiO2薄膜。通过XRD、AFM表征了薄膜的晶相和形貌特征,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接触角以评估薄膜的亲水性,以甲基橙作为有机污染物研究了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发现:少量Ni2+掺杂提高了TiO2薄膜的亲水性和光致亲水性。但Ni2+掺杂却使TiO2光催化性能有所降低。结果表明,TiO2薄膜表面的光致亲水性与光催化特性无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聚合硅酸铝铁(PSAF)为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考查了絮凝剂的加入量、水样酸度及无机离子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6-8,每100mL污水中PSAF加入量为0.40mL(SiO2的浓度为0.05mol·L-1),PSAF中Al/Fe/Si摩尔比为111,Ca Mg Zn(M)与SiO2摩尔比为0.31,碱度为0.8时絮凝效果最佳,CODCr去除率可达89%左右,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硫酸铝、氯化铁.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一个以铬天青为显色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为增敏剂,运用双波长法同时测定铁、镍含量的实验方法 .并探究了该方法的最适测定条件,确定477.00 nm、480.00 nm、496.00 nm为测定波长.计算出FeCAS、Ni-CAS在480.00 nm处摩尔吸收系数,测定混合样品溶液在确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并计算出Fe-CAS在477.00 nm与496.00 nm处的吸光度差值;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Fe3+的浓度;再通过Fe3+、Ni2+在480.00 nm处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Ni2+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Fe2O3/石墨烯(RG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导电性能良好的石墨烯网络起到连接导电性能极差的Fe2O3和集流体的作用.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180℃下得到的Fe2O3/RGO具有良好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不同倍率充放电过程中,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023.6mAh/g(电流密度为40mA/g),电流密度增加到800mA/g时,放电比容量维持在406.6mAh/g,大于石墨的理论放电比容量~372mAh/g.在其他较高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均保持基本不变.该Fe2O3/RGO有望成为高容量、低成本、低毒性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7.
周娟近 《考试周刊》2012,(87):158-158
一、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Fe3+分别与Fe、Cu的反应,以及Fe2+与Cl2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1.借助铁和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掌握铁的反应规律。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Fe H2SO4=FeSO4 H2↑Fe 2HCl=FeCl2 H2↑3Fe 2O2点燃Fe3O4 4CO Fe3O4高温4CO2 3Fe3CO Fe2O3高温3CO2 2Fe摇Fe CuSO4=FeSO4 Cu2.记住反应类型,减轻记忆负担。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是置换反应。3.掌握化学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防止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出现错误。铁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 2价和 3价,当单质铁与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化合物中,铁显 2价(即置换反应中铁显 2价,或置换反…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金属离子Fe2+、Fe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的竞争结合作用.结果表明,Fe2+、Fe3+对BSA的内源荧光都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的联合作用,主导作用分别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并分别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参数,Fe3+与BSA的结合能力强于Fe2+.弱的结合力使BSA与Fe2+、Fe3+相互作用后构型没有明显改变.当Fe2+、Fe3+同时与BSA相互作用时,二者表现出弱的竞争取代现象.  相似文献   

10.
具有亚微米结构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电子因具有介质击穿效应和量子隧道穿透效应而能自由运动,使材料导电.亚微米复合材料按电学性能可分为绝电材料、可变电导材料、导电材料三类,其中导电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其性能与金刚石的性能相反,可望广泛用于微电子和能源等高技术领域.微米量级的金属Ni粉和纳米量级的ZrO2粉在烧结过程中不发生界面反应和化学反应,使烧结体的微观结构维持在原始颗粒的尺寸,即亚微米量级,证明了在亚微米结构的金属陶瓷中存在着渗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在微波辅助技术的前提下32Fe +/Fe +摩尔比、氨水用量和微波功率变量因素对制备34Fe O 纳米材料的影响,并筛选出较优的制备条件。同时,对该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扫描分析。其结果表明:(1)32Fe +/Fe +摩尔比1:1、氨水用量15mL、油酸钠1.00g、微波辐射功率200W 和反应30min 为制备34Fe O 纳米材料的最优条件;(2)根据Scherer公式计算,该样品的平均粒径为10nm~20nm,且样品微粒形状规则,近似球形,晶体形状较好,粒径大小较为均一;(3)通过对比研究制备34Fe O 纳米微粒的微波辅助合成法、共沉淀法和沉淀氧化法,从XRD谱图分析可知,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得的34Fe O 纳米微粒的特征衍射峰明显,分散性好,且强度较高,说明该法所制得的34Fe O 微粒晶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熔盐法制备珠光颜料用片状氧化铁的最佳制备条件的探讨过程,通过在不同条件如熔盐种类、熔盐用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下进行合成,并使用光学显微镜对产品形貌和尺寸进行观察,从而推断出助熔剂法合成片状氧化铁的最佳条件.通过研究发现,在采用Na2SO4+K2SO4作为复合熔盐,并且熔盐用量与三氯化铁的摩尔比为5的条件下制备前驱体,在1 100℃下煅烧4 h,可得到平均粒径约为20μm,表面平整,形貌良好的六角形片状氧化铁晶体.并对制备的片状氧化铁进行了包覆二氧化钛应用尝试,表明该法制备的片状氧化铁满足珠光颜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级氧化法修复敌百虫污染的土壤,考察了pH值、Fe2+、H2O2、敌百虫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土壤中敌百虫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芬顿高级氧化法能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敌百虫,最佳条件为水土比2∶1,初始pH值3.0,H2O2/Fe2+的物质的量比25∶1。采用间歇式加入过氧化氢的操作方法,在污染土壤中加入Fenton试剂,敌百虫的降解率达到可达99.3%,并且其降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海藻酸钠固定化酶微球的扩散性与酶活稳定性,以纳米二氧化钛修饰海藻酸为固定化酶载体,Ca2+,Ce3+,Ni2+,Cu2+和Fe3+为杂化凝胶的阳离子交联剂,木瓜蛋白酶为模型酶,制备固定化酶微球.通过UV-Vis光谱检测酶活,考察了5种交联剂对固定化酶的动力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为交联剂时,固定化酶具有最高的亲和性、最低的米氏常数(Km=11.0 mg/m L)和最高的稳定性.研究了TiO 2与木瓜蛋白酶的质量比对固定化酶稳定性以及酶蛋白泄漏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二氧化钛与木瓜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固定化酶微球性能最好,因为二氧化钛能有效阻止固定化酶的泄漏.通过离子胶凝制备Cu/海藻酸/TiO 2杂化凝胶可获得较好的扩散能力和酶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偶氮水杨醛的酰腙类探针分子,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考察了其对Fe3+、Hg2+、Ag+、Ca2+、Cu2+、Co2+、Ni2+、Cd2+、Pb2+、Zn2+、Cr3+和Mg2+等12种阳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该探针在DMSO/H2O(体积比8/2)的含水体系中,对Cu2+具有专一选择性比色识别效果;且当加入Cu2+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而加入其它阳离子则无变化,说明该探针能够实现对Cu2+裸眼检测。  相似文献   

16.
在镍渣粉体中单掺或复掺NaOH、Na2SiO3、Na2CO3等碱激发剂,探究不同碱激发剂和H2O/Na2O摩尔比值变化对镍渣聚合物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压汞测孔法对镍渣聚合物净浆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掺Na2SiO3和Na2CO3条件下,H2O/Na2O摩尔比值位于22~24时,镍渣聚合物砂浆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较高的抗压和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橙黄G偶氮染料废水,借助紫外光谱分析了其降解过程,考察了多种因素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染料初始浓度和电解质浓度可提高橙黄G的降解率.改变溶液的初始pH值,橙黄G的降解率随溶液的初始pH值升高而增加.橙黄G降解60min后,无催化剂时,降解率达到71.68%;在催化剂Fe^2+和Mn^2+存在时降解率达到92.48%和89.69%,COD去除率为95.85%和63.44%;H2O2存在时,降解率达到78.91%.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荧光分子探针RBA,研究了其光谱性能及对Fe^3+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RBA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和乙醇/水溶液形成的混合介质中,对Fe^3+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荧光检测。在pH为7.0,553/576 nm条件下,随着Fe^3+的浓度递增,RBA荧光强度呈现显著线性增强。其荧光增强主要是由于Fe^3+诱导了分子中的酰胺闭环结构发生开环,导致分子结构的共轭程度增大。此外,RBA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Cu2+,Ag+,Zn2+,Cd2+,Hg^2+,Na^+,K+,Mg^2+,Ba^2+,Mn^2+,Co^2+,Ni^2+和Pb2+等的硝酸盐溶液几乎不引起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含有不同合金元素的Cr—Ni—Fe合金在600℃、Ps_2为48mmHg的硫蒸气下的腐蚀行为,这些合金在此条件下出现了以硫化为主的高温腐蚀。腐蚀产物以多层金属硫化物为主,也夹杂着少量金属氧化物。结果表明:当C含量在0.15%~0.45%时,合金的腐蚀速度在含C量为0.3%时有最小值,合金元素Cr含量的提高,使合金的抗硫腐蚀性能加强,合金元素Ni含量的提高,降低合金的抗硫腐蚀性能;而合金元素Al的加入,由于在合金表面形成了保护性较好的Al_2O_3及CrS的混合层,则显著提高了合金的抗硫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