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恨水的小说文本中始终交织着新、旧两种意识和观念的冲突.这种)中突既体现在叙述模式的选择中,也体现在他为小说设置的人物具体环境及人物形象中.作为一个普通而有代表性的文本,<落霞孤鹜>用脱胎又超出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在年轻的革命者同两个底层少女恋爱的外衣下,讲述了一个现代的才子佳人故事.这些无不是其小说"新旧杂陈"的表现.究其原因,还在于张恨水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写作深受市场化的读者群体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小说成功地实现了传播,其隐性原因在于准确定位传播者与接受者关系、立足报纸副刊、引雅入俗,创作出雅俗共赏、富有文化内蕴的小说文本;其显性特征表现为通过现代传媒成功实施了小说的文本传播和影视剧传播.张恨水的经验为当代通俗文学创作及其传播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叙述方式一般有幻事、演事与叙事之分。该文以大量文本细读为基础,探讨了神魔小说文本叙述的“幻事”特点,第一次划分出其文本“幻事”的四种类型,这在神魔小说的叙事研究上具有一定新意。  相似文献   

4.
在文体学框架下解析艾伦·坡《泄密的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别从词汇、句法、修辞和叙述角度四个方面分析了艾伦·坡的恐怖小说《泄密的心》。无论从哪个层面上作者都巧具匠心地使之服务于主题。运用这几个方面分析文学文体使读者能更透彻、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张恨水小说上,对于其散文的研究则显得较为沉寂。新时期张恨水散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小说研究与散文研究间的不平衡;散文能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问题;目前散文研究中显现出研究多宏观少微观、多思想少审美、《山窗小品》研究"热"与其他散文研究"冷"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小说大家.其小说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表现了十九世纪初的中国都市风貌.这种特定的小说题材,不仅形成了张恨水小说的创作个性--长处与短处并存,而且反映了其世界观中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彼此消长.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期创作则主要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化.镜像",体现了张恨水的一种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张恨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张恨水的生活追求中充满着才子佳人式的浪漫爱情婚姻理想.这一理想又因他所生活的时代与传统社会在时代精神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发展.作为一名通俗文学作家,张恨水的才子佳人理想自然地体现在他笔下的才子身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才子佳人小说风格中.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全能报人.报人角色贯穿了他全部创作的始终,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解读张恨水,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新闻事实作为题材直接进入小说的创作,使得张恨水的小说具有"信史"的价值;报人的职业特点,对他的创作转型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张恨水一直坚持的小说创作的趣味性,实际上与民营报纸的市场运作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抗抗的小说《情爱画廊》以新颖的题材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讲诉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中的图像叙事是一大亮点。从图像叙事来分析小说中文本图像与叙事。界定文本图像的概念,对小说中文本图像进行分类概括。通过分析文本图像与叙事,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解读张抗抗的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梅娘的水族系列小说作为分析对象,从叙事者的位置、叙述者的感知程度、叙述权威和叙述视点四个角度着手,对《蚌》《鱼》《蟹》的叙事话语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梅娘的这三个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比较明显的女性倾向。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和张爱玲在小说文本中对存在的追问共同指向了存在本质的悲剧性,这使得他们表层相去甚远的小说有了深层的契合,由于创作主体自身的印记,他们对于存在悲剧性的书写又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莽丛中》是芥川龙之介的一篇十分独特的短篇小说,它打破了许多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对它的阅读,让读者无法抵达故事的真实面目。通过从叙述者的不可靠性这一角度分析文本,显示了《莽丛中》的叙述魅力。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在中国通俗小说领域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土壤上,这其中尤以《红楼梦》对他的影响最著,特别是其小说的人物性格、表现方式和梦境描写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最深。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学的角度讲,小说的文本结构其实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作为“能指”的叙述,作为“第一所指”的故事,和作为“第二所指”(即由叙述与故事的复合作作为能指而负载的语义信息)的人生经验.换句话说,小说是小说家通过自己的叙述行为述说好一个故事来达到对人生经验洞幽烛微的把握.小说与历史在发生学上联系的实质,也在于小说对  相似文献   

17.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世据此再创作的作品众多,其中,现代作家张恨水的小说《凤求凰》便是据此进行再创作的新篇之一。小说注重在特定的环境中突出卓文君的形象,简化了原传记中的辞赋文章,并对司马相如本传中原有的人和事作了相应的改易,精彩演绎了文君与相如的爱情故事。再创作后的《凤求凰》在文本建构、人物形象塑造、故事基调设置与故事结局安排等方面均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使得《史记》卓文君故事原有的小说因素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在其创作的一百二十余部中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把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民俗事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敷衍、环境氛围的营造及典型人物性格的刻划,融为一体.这些民俗事象是一种形象化的民俗资料,是通俗小说创作对民俗学知识理论的补充和提高.张恨水小说所表现的二十世纪初的生活类型,着力描写刻划了社会前进中中国某些地域特有的民俗生活的波澜,显示出了当时时代中国人民独特的形象性格和风貌气派.身处民俗空间地域的张恨水,情感和意识深受民俗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孕育了张恨水通俗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9.
正成立于2013年2月,是由池州学院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科研以及通俗文学研究相关人员组成的学术团体,中心以张恨水史料的搜集、整理为基础,通过对张恨水小说创作实践、现象的研究,探讨通俗小说创作理论以及小说创作与市场关系等规律,进而延展至中国现当代其他通俗文学作家的研究。中心现有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1人。中心主要目标:(1)立足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恨水年谱》,搜集、整理20世纪中国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文学不仅在观念形态而且在文本形式上出现了很大变化,就小说而言,对叙事的自觉无疑是重要的方面.叙事者以病态的方式组织叙述是现代小说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对20世纪一些此类小说进行了比较阅读,抽取一些基本的范型,并尝试概括此类文本的写作特征、写作动机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