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参考书(以下称“教参”)对语文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广大语文教师依靠这一“拐杖”,在语文教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对待语文教参上,目前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教师不钻研教材,不研究教学对象,照抄教参上现成的答案,照搬教参上现成的教学模式,消极依赖教参;有的教师则盲目迷信教参,认为凡是教参上的东西都是天经地义的东两,学生要是敢怀疑或提出异议,教师便斥之为异端邪说。这些现象的实质是,教师没有了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教学了,这无疑给语文教学带…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本应是"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活动。然而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不注重挖掘语文的人文内涵,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成了教参搬家,备教参,写教参,讲教参,唯教参之命是从。这样的语文教学,扼杀了多少思维,埋没了多少创造,真是出力不讨好。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让语文课焕发生机,充满乐趣,从而使语文课堂优质高效?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有了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本应是"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活动。然而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不注重挖掘语文的人文内涵,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成了教参搬家,备教参,写教参,讲教参,唯教参之命是从。这样的语文教学,扼杀了多少思维,埋没了多少创造,真是出力不讨好。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让语文课焕发生机,充满乐趣,从而使语文课堂优质高效?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有了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裘永红 《江西教育》2003,(17):26-27
教参,顾名思义是教学参考书,是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参考的。可以说,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涯,一直从未离开过教参。长期以来,教参确实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一个不出场的却又十分重要的角色。一编语文教参的初衷,当然是为了方便教师备课。因为任何一位教师的知识面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教参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诸如课文分析,课文作者的生活环境、写作背景、生平遭际和命运、主要作品、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以及教学中可能用得到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也就是说,教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集中地提供了教学的背景性资料,这…  相似文献   

5.
“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是“按照每册教科书的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语文教参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多数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工具书。本文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参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教参,顾名思义是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参考的。可以说,大部分语文教师(其它学科教师也大致如此)的教学生涯,从未离开过教参。长期以来,教参确实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一个不出场的却又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教参”领我入门编语文教参的初衷,当然是为了方便教师备课。任何一位教师的知识面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教参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诸如课文分析,课文作者的生活环境、写作背景、生平遭际和命运、主要作品、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以及教学中可能用得到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也就是说,教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集中地提供…  相似文献   

7.
"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是"按照每册教科书的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①。语文教参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多数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工具书。本文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参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相当多的老师一直都在按照教参的要求教。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按教参一路讲来,其效果是少、慢、差、费。唯恐少讲、漏讲知识点,亦步亦趋之后的现状是我们自己的教学少了个性、少了灵动。教师和教参成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参成了教师手中的法宝。恰恰是把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及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一中心抛到了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19):53-54
语文教学设计"教"与"学"的二元关系是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矛盾之一。研究当前语文教学设计存在的遵循教参保守性和主观意识性的"教",提出教学设计应从"学"教参转向学参考书。反思语文教学设计中的二元处理关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枚举"教"与"学"之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教"与"学"二元协调统一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流行着一本教学参考书,即教参。教学参考书,本是配合教材或课本的,即有为教学提供参考之义。但语文教参,却成了许多教师手上的法宝,过于依赖。严重的,可以说脱开了教参就不会教。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始终要关注三个问题: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师用书真的只是教学“参考”书.文本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参而不同于教参.出得了教参,入得了文本.就有我们的事情可做.下面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进行例说。  相似文献   

12.
一、论争 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教育界的思想空前解放,许多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受到审视、质疑。对“教学参考书”的反思便是一例。新课改背景下教参功能何在?有无存在价值?笔者检索到10余年来探讨语文教参的论文200多篇.其中有70多篇论述语文教参功能及使用问题。焦点之一是争论“语文教参存废”。有人严厉抨击教参的弊端,主张“废除语文教参”:  相似文献   

13.
读罢仝建设《取消语文教参如何 ?》(见《语文教学通讯》2 0 0 0年第 1期 )一文 ,初觉耳目一新 ,拍案叫绝 ,但冷静思考之余 ,又颇有一些异议。尽管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现行“教参”抱怨甚多 ,“教参”对广大语文教师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语文“教参”实在取消不得。理由有三。一、目前 ,中小学语文老师素质普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能娴熟地把握教材 ,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各具个性的语文教师毕竟是少数。在短时间内 ,我们无法对这些素质不高的教师大“换血” ,也不敢奢望在一段时期内通过行政和教研部门的“速成”培训 ,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校不少语文教师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学观念陈旧、封闭,突出表现在:一篇课文只有一个中心意思,不符合教参答案的就要判错,对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很不适应新课标语文教学的。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非常开放的。课堂上是学生解读课文,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教师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以教参为准绳,串讲课文,做统一的标准化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应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课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只要是以课文内容出发,言之成理、有据,不是牵强附会,风马牛不相及,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例…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接连听了几堂语文公开课。尽管这些公开课上得很花哨,但我总觉得有些什么不对劲,有很大“作秀”的成分,没有做到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老师设框框,学生套框框”的原因不可忽视。那就是别看语文执教者们用尽了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却始终没改变老师背教参,念教参,学生记标准答案,套标准答案这一轮回。老师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小,思考时间少,束缚了教学的活力。从小学到高中的课堂中,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那种浓浓的念教参,背教参,用教参所告诉的一切束缚学生思维的味道。甚至有些老师战战兢兢,恐…  相似文献   

16.
朱宏颢 《考试周刊》2010,(26):50-50
舞蹈是自由的,是身体的自由,更是心灵的自由。戴着镣铐跳舞,自由便被剥夺,更无赏心悦目的观感。语文教学如同舞蹈,而教材教参对于很多语文教师而言就是舞者的镣铐。教师要张扬教学个性,发挥语文教学的自由与教学之美,真正形成大语文的教学观,就要打破桎梏,放下教材与教参。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外 ,还应该对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更高的要求。现行的教参却对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了明显的束缚。从教师的角度说 ,授课过程中对某篇课文 ,某个问题按一套教参备熟了之后 ,造成思维定势 ,本身不去启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那又何谈去启发学生 ?上边考试时按教参出题 ,教师也只好按教参授课 ,即使有人想到这种方式的弊端 ,但忧于偏离教参学生成绩上不去 ,试题只有一套标准答案而不得不压下“创造”的念头。长此下去 ,语文教学的误人子弟现象将愈演愈烈。教师自古形成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和“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进,我国母语教科书的编辑和出版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之势。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关于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设和探讨却相对沉寂。而教师教学用书又是多数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凭借。这使得许多语文教师穿新鞋走老路,重复着由来已久的语文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复制着教参上的观点。学者所言"教参是鸦片烟","教参风行之时,就是合格语文教师绝迹之日"~([1]),虽然有点夸大其词却也道出了教师教学用  相似文献   

19.
聋校语文教学承担着帮助聋生提高语文素质的重任.而现今,从语文课阅读教学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过多地依靠<教参>等参考书,以至只有<教参>和命题者的理解和思路,没有教师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读罢仝建设《取消语文教参如何?》(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一文,初觉耳目一新,拍案叫绝,但冷静思考之余,又颇有一些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