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与音响不是“语言”,但在棠些时候又胜似“语言”,它是常常被人忽视的语言。而电视记者、编辑们总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画面的拍摄和编辑上,常常忽视声音的表现力。其实,电视节目完全可以在声和画的综合表现上更完美更感人,这主要有赖于重视电视语言声画的有机、协调、巧妙的配合。  相似文献   

2.
著名编辑、我的好友李景峰同志,不幸去世了,噩耗传来,我不胜悲痛。我和景峰相识、相交已经三十余年,彼此亲密无间。在他患病期间,我曾多次看望他,希望他能够转危为安,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多做些贡献。谁知万恶的病魔,竟是这样无情,终于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作为出版业的一个关键层面——编辑.如何面对日益市场化、日趋激烈的世界出版大势,以世界化的编辑角色来审视出版业的发展做好编辑工作.已经至关重要。本书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回答了美国编辑的编辑分工、编辑思想、编辑理念,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美国编辑人在做些什么和他们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4.
1996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中国编辑学会第三届年会上,关于建立“策划编辑制”(亦称“组稿编辑制”)是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听取大家的意见,会后又翻阅了些有关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归纳成“八种议论”,以供同道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6.
钓稿     
当编辑,特别是副刊的编辑,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组稿。 组稿有不同的方法。 登门拜访、打电话或写信,先道仰慕之忧,继说约稿之意,再说些敬希赐稿一类的话,这是最通常的做法。至于写什么,何时写,就请作者自便了。这样的约稿,漫无目的,好处是方便,给作者以很大的自主空间;缺陷是成功率不大,时下报刊如林,到处约稿,这种天女散花式的约稿信或约稿电话,不少作者一天要接到好几次,哪里可能一一“赴约”呢?何况作者即便写了,编辑也已认可,但由于作者的看法未必与编辑室主任同,更未必与总编辑同,原封不动,不见客于上级,大删大…  相似文献   

7.
巩向红 《青年记者》2007,(12):73-73
一篇新闻稿件,如何找出自己的卖点,激起读者的兴奋点,把读者牢牢地抓住?这就需要记者写的稿件,编辑编的稿件,要“短下来、活起来、亮出来。” “短下来”。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早就提出,新闻要“短些,再短些”,而现在有些人步人一个误区——喜欢长。这一方面来自作者本身,认为写短了显得自己没水平,还生怕读者看不明白,一句话分成三句话,文风不正;  相似文献   

8.
毕岚 《新闻记者》2007,(5):42-43
2006年底,一封神秘邮件和几张人影模糊的照片,又把各都市报娱乐新闻版的记者和编辑“炒糊”了一回。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再来个“回放”,或许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相似文献   

9.
中国编辑学会委托湖北编辑学会起草了一个《图书编辑工作基本流程》,这是我们为了推动编辑工作规范化、提高图书质量所作的一种尝试。到会的大多数同志都认为这件事很有必要,从不同角度提了些修改意见。如强调规范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编辑的创新精神;编辑作为主体承担的工作和编辑参与的工作,对两者要分清主次,在表述上要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0.
董丽丽 《新闻三昧》2004,(11):41-42
短些,再短些。面对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信息需求日益增多的受众,编辑、记应有这样的要求。与受众需求相适应,各新闻媒体几十字到三五百字的短消息多了起来。但遗憾的是,这些短消息的质量相对不高,它们虽然简短、迅速、及时,但真正能给读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来稿少、质量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报社。这个现实影响编辑工作。但是,面对同样的现实,有的编辑就没有出现“等米下锅”的窘境,编发的稿子质量普遍比较高;有的编辑则是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编发的不少稿件真是目不忍睹。一些编辑学习抓得很紧,工作也很认真,但就是发现不了线索,抓不住苗头,对解决来稿少、质量差的问题没什么招数,主要原因是不敏感。怎么办呢?综合一些同仁的工作体会,我认为具体需要在4个环节上下些功夫。看文件要敏感一些同志文件也看,但看过了也就终结了,既不抄,也不记…  相似文献   

12.
编辑逛书店     
木童 《出版经济》2005,(5):48-51
自己也做了编辑,知道商业化运作中有时候难免应景文字,知道了刊物内容怎么组织得来,更对很多图书多了些戒备,不再奢望读到多少充实与惊喜。书越来越多,但是离思想越来越远;文化越来越时髦,但是越来越缺乏感动;“眼球经济”时代,一切都离眼球很近,离心很远,这些造成我们心理和视觉的双重疲劳,都不敢随随便便买书,渐渐地非经典名著不买,不敢轻易尝试其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期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科技期刊目前已达4000余种,编辑人员约有15000名左右。但由于历史原因,编辑学尚在议论阶段。为了创立科技期刊编辑学,应扎实地做些前期工作,如在主体方面提高编辑的素质和潜能,客体方面争取社会对编辑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一名“生长在世代清高人家”的女子给一位报刊主编写信谈自己的遭际:自己从小接受严谨家教,后离家赴上海求学,在校中亦从不曾和男生说过话。现在离校许久,外出行走常有男子在旁献些殷勤、说些疯话。上周日她与一女士同去影戏院,坐她右边的一位西装少年又对她献起殷勤。散场后她坐人力车回寓,只听后面说“快跟牢前面一辆女子的车子”!说这话的自是西装少年,他还护送她回寓,且主动为她付了车钱。这让她十分不安,遂写信请教“要用什么法子才能免掉这种为难”?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06,(15):85-85
近日,美国广播电视新闻主管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该行业正在悄然成为一个女性行业。目前,全美各主要电视频道新闻主播中,女性的比例占到了57%;电视新闻记队伍里,女性的比例为58%;全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里,女性的比例为56%;在电视新闻制片工作里女性所占的比例最高,为工作人员总数的66%。从整体上看,在整个美国新闻业里,女性都在迅速将男性“挤跑”,只不过广播电视新闻业中这种现象更突出些。  相似文献   

16.
走在路上     
生命不但有长度,也有厚度和宽度.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有限的人生就可以变得更宽些、更厚些.也惟有如此,走在路上,才有一种从容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素闻李仁臣有“背相机的老总”之称,4月2日在郑州升达艺术馆参观过他的南极写真摄影展后,在为他镜头下那些韵味隽永的南极景物抚掌赞叹之余,更萌生了采访他的念头,很快,便得到他的应允。  相似文献   

18.
“怎样可以使杂志的销路广大起来?”常常有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请教我从事杂志事业的“专家”,这一问,就窘倒我!因为“怎样”的方法很多,有时也很简单,说很长些,写一本书也说不完备;说得短些,归根结底只一句话——“内容充实!”  相似文献   

19.
一张报纸就好比人的一张脸,要经得住仔细端详,不仅要看大模样,看稿件内容、版面设计、印刷质量,还要看细微之处,是否有错别字。比较其他媒体,报纸对字质量要求得更严格,因为它不仅仅报道新闻,还肩负着传播标准汉字的责任,一个关系重大的错别字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及重大经济损失。如  相似文献   

20.
葛永庆 《中国索引》2004,2(2):60-61
原先我并不熟悉索引,更不了解数据库之类,但我的后半生却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也不奇怪,世上不少事物偶然中往往包含有必然因素。细细想来,我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