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  相似文献   

2.
去年,一位外国专家在我校听了一天的数学课,后来他就诧异地问我: “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这一问,引起了我的思考:儿童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就没有问题了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每天都接触到许多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很新鲜的东西,并努力想去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于是,各式各样的疑问便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的。 幼儿大约自两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幼儿最初的问题大多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三、四岁,幼儿常常会问:“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五、六岁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天上有太阳?”,“天上的月亮是不是跟我一样,不爱吃芹菜变瘦了?”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在接触周围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才能够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与家长应十分重视幼儿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科学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提问获得新知识,是发展幼儿智力、激发幼儿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现象描述:教师问:“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答:“苹果是又大又圆红红的……”教师拿出一个青色微红的苹果问:“这个苹果什么颜色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答:“这个苹果有色,有点儿红——苹果是又大又圆红红的……”两次问答,幼儿对于苹果的描述是如此相似。若说第一次提问引发出了幼儿经验似的回答,那么当教师手执实实在在的青苹果提问时,为什么幼儿最终仍会作出“红苹果”的描述呢?应该看到,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较细致准确地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观察描述,不过他们的实际经验却与物体概念之间对不上号。类似现象在…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期的孩子们都是非常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表明对这些事物产生了兴趣,有了探索了解的欲望。所谓"师者,解惑也",因此,老师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应对孩子们的提问,给予有效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们消除疑问,了解知识,并学会深入思索。那么如何来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呢?一、要认真地倾听幼儿的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都在不停地接触着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与现象。这些事物和现象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提问。因此教师遇到幼儿提问时,一定要  相似文献   

6.
标题中的"球"当然不是指真正的球,而是指教师提问之后,孩子们的回答。幼儿的回答是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积极回应。他们的回答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情况,也是教师检验自己教育效果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看到如下的情景:镜头一:活动时,教师播放了一个多媒体的画面,问:"你们看小兔怎么样了呀?"幼儿举手。教师说:"诗晗来说说。"  相似文献   

7.
现场追问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当幼儿回答了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度发问”,旨在再次激活幼儿的思维,促进他们对某一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或作更清楚的表达。现场追问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向幼儿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有利于师幼互动更加有效地进行。在动态的现场教学活动过程中,现场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无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常见幼儿盲目地跟随他人、跟随群体回答问题的现象。例如,教师问幼儿“有什么心愿”,一个幼儿回答“想变成一只恐龙”,之后其他幼儿大多就说“想变成怪兽”、“想变成奥特曼”、“想变成蜘蛛侠”之类;教师问“绳子可以编成什么网”.一个幼儿删答“足球网”,随后的回答多数局限于“篮球网”、“排球网”、“网球网”等。幼儿的思维活动缺乏创新.往往受别人的影响被囤定在某个小范围内,形成了思维定势。针对幼儿的这种“跟风”现象,笔者就我园的园本课题“幼儿不会提问、不爱提问”的子课题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的途径,“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以打破其思维定势,培养其创新思维。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可见,提问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语言活动中要激发他们大胆地表述,教师就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而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小班幼儿表达表现,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  相似文献   

10.
大班孩子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他们会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不像过去那样只问"是什么",还会没完没了地问"为什么",这使我们老师有时也感到难以应付,因为他们的问题涉及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回答他们的提问,需要  相似文献   

11.
彭乃聪 《广西教育》2013,(17):31-32
“善教者,必善问。”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提问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而提出问题后的二次提问——“追问”,则显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艺术。追问,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懂某一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第一次回答的情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再次补充提问,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有效的追问,往往能够再次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他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追问作为前一问题的补充和延伸,何时问、何处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提出问题来问,它是教师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策略。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引发幼儿的思考,推动幼儿的认知、理解、想象以及创造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了解幼儿认知现状,开拓幼儿思维的主要方法。巧妙而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加快幼儿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过程,更是发展幼儿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教师的提问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军军化名已经三岁了,一次一位阿姨问军军:“军军,你像爸爸,还是像妈妈”“洗了脸像妈妈,不洗脸就像爸爸”军军的回答干脆利落。“为什么呢”那位阿姨惊异地问。“爸爸黑,妈妈白。”军军回答。从这简短的一段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幼儿语言的绵绵童趣和可爱,亦如我们成人一样,幼儿的语言也洋溢着奇特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是思维的基础,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其心理和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整个学前期是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学习语言从理解词开始,再逐渐学会表达,词汇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标1使幼儿初步认识地震现象及其危害,知道地震是可以预测的,懂得在地震时怎样保护自己。2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和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准备1有关地震的录像片,幻灯片、图片若干。2鼓一面、吹塑纸或硬卡纸做的“安全小星星”若干。3课前请家长向幼儿丰富有关知识。活动过程一、认识地震现象及其危害请幼儿看录像,然后提问:1刚才录像上看到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你们看了以后心里觉得怎样是否紧张、害怕2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地震听爸爸、妈妈讲过关于地震的事吗3请幼儿讲讲自己在电影、电视上见过的地震和…  相似文献   

15.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出问题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带着疑惑,带着期待,走进了新课程的教学。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思索着这个问题,并始终关注着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每个学生潜心读书,  相似文献   

16.
有趣的广告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他们经常会哼唱一些电视广告的歌曲和广告词。如:“叮叮当,叮叮当,牙齿要健康,叮叮当,叮叮当,立白帮你忙……”;“黄废纸,蓝铝罐,啡胶樽”……有些幼儿甚至能自己改编一些广告歌词。幼儿发现自己身边到处有各种各样的广告,对广告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经常会问老师许多关于广告的问题。如:“为什么电视要播放广告?”“电视广告是怎样拍的呀?”……为满足孩子们对广告知识的求知欲,帮助幼儿了解广告的作用、种类、创作方法,以满足大班幼儿希望参与社会活动的欲望,从而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我们设计了本系列活动《有趣的广告》。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提问更多的是让幼儿回忆已经存在的知识,而不是促进幼儿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建构知识。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对话通常是“教师问,幼儿答”,往往只是为了发现预定的答案,缺乏活力。我改变以往的做法,尝试了“反问”的开放式对话。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有下列作用:第一,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检验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通过提问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展开联想,积极思维.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可是,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一些误区. 一、提问误区 1.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提问的无序性是指教师提问时随意设问,缺乏主次与前后贯通,这样的提问会分散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注意力.比如,有的教师提问时随意性很大,常提一些与授课内容毫无联系的问题;有的教师为问而问;有的教师以问代罚,刁难学生;有的教师搞突然袭击,猝然发问;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抽象空洞,使学生不知所云;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适当,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无序提问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中出现“问而不答”和“启而不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富有创新意识的“妙”问,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更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样,不当的提问往往会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导致“冷场”现象的发生。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被提问”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畅所欲言的愉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作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20.
“学问”顾名思义,学者必有问,不问不成学。在常规的教学中,学生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并提出学习知识进程中的问题,它是教师教学意料之中的常见的提问,被认为是意内的良性提问。然而教学过程有时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教师意料之外的提问,因为它是不常见的特殊性提问,加上教师没有心理准备,有时甚至是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将此类问题称之为“意外性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