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几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凡是积极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就比较快:反之,就困难重重,打不开局面;“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已成为理顺职业技术教育外部关系的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经过分流,走向社会。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社会和企业开展的就业培训活动越来越多。这种培训,一般时间较短(一年以内),以学员掌握上岗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这种短期的就业培训与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虽同属后备劳动力的教育训  相似文献   

3.
李鹏同志在8月30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从全国范围看,目前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还很薄弱,特别是在多数农村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在“七五”期间还是应以发展为主。至于在某些省市,某些地区,如果朝业技术教育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则可以重点进行调整,在巩固的基础上加以提高。 这篇题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的文章说,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坚决贯彻“先培训,后就业”  相似文献   

4.
1.用人机制待完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贯彻积极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要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制度。优先录用经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学生就业,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应在获得岗位资格证书后上岗。对未经培训已就业的,要进行岗前培训。”毫无疑问,这个规定是正确的。但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  相似文献   

5.
我们公共交通总公司,担负着首都公共交通运输任务,现有职工7万余人。1985年以来,根据市劳动局的安排,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改革了用工制度。五年来,对进入公司的1.3万多名新职工进行了对口专业的就业前培训。实践证明:搞好就业前培训,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提高对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背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先培训、后就业的问题。《决定》指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已强调多年,局面没有真正打开,重要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准备缺乏应有的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术准备的观念,并且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  相似文献   

7.
高卫东 《职教论坛》2004,(13):21-23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就业准入制度是政府或行业组织对从业者的从业资格提出明确要求并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一种劳动就业制度.为落实"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就业原则,目前在我国由国家倡导并推行的就业准入制度主要有两个: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 实行“先培训后就业”是改革劳动就业制度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逐步改革了“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中央决定,从现在起对劳动就业制度进行第二步改革,即把大力开展就业前培训提到首要位置上来,从单纯数量上的安置转到提高就业者素质上来,以改变过去的“不培训照样可以就业”、“先就业后培训”等陈旧观念和不合理制度。旧的劳动就业制度,不利于青年钻研技术业务,也不利于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劳动就业制度实行“统包统配”,造成两个弊病:一方面,企业没有选择用人的自由,需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不会干;另一方面,待业人员不能根据自己志愿选择职业与单位。正如有的同志说的那样,旧的劳动就业制度好象“包办婚姻”  相似文献   

9.
在职教事业大发展的今天,个别地方的职教却出现了“滑坡”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未得到落实,对此,当地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各执已见。问题如何解决?我们从合肥市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旅顺口区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对象今年将实现全覆盖,并向农村扩展,形成就业和劳动培训新机制。 为提高初高中毕业生的素质,延缓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旅顺口区按照上级要求,自1998年起就在城区内推行了劳动预备制度,对未能升入高一级学府继续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一至三年的职业技术培训和相关教育。去年年末,旅顺口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对辖区内的培训对象再一次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并根据分布情况进行了划片建点,方便学员参加培训。旅顺口区对持有城镇户口的培训对象实行了“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对农民户口、…  相似文献   

11.
烟台市于1989年开始对职业高中(中专)毕业生进行技术等级考核,先是在市区部分学校进行试点,1992年开始在全市推开。技术等级考核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活力和竞争力。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制度。优先录用经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学生就业,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应在获得资格证书后上岗”。这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也指出:“凡进行技术等级  相似文献   

12.
陈建 《当代教育论坛》2005,(21):106-107
一、职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企业方面的原因1.企业劳动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不配套。为了推动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配套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制度。十几年过去了,“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仍没有完全得到贯彻执行。相当一部分单位仍然在使用没有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从而挤占了可以而且应该使用职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正如时任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改…  相似文献   

13.
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 1.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目前,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是87个,今后20年要逐步扩大到300个。2013年前,争取所有国家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工种)的从业人员都要达到相应职业资格要求。2023年前,对300个新规定的职业(工种),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职业中学毕业生的对口就业问题 近几年来,办职业中学的同志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做好毕业生的安置工作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本来,职业中学办学的目的就是为毕业生有职业可谋,为用人单位输送经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合格的劳动者。因此,职业中学毕业生的就业与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用人,中间需要劳动人事部门的沟通,并按政策规定把事情办好。《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要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并指出:“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象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许开车那样,  相似文献   

15.
一、深化职业培训制度改革。各地区要结合劳动用工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选择部分城市和国营大中型企业进行“先培训、启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和,“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试点。继续抓好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包括就业训练中心),实行“双证制”试点,把好新工人进入企业“入口”质量关。  相似文献   

16.
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快。1985年全区改建、新建的各类职业中学已由1984年的25所,38个专业,145个班,发展到43所,48个专业,246个班,在校学生由原来的6400余名增加到11000余名。 为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些市县根据“先招生、后招工,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提出今后招工、招干必须从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中首先择优录用。同时,地方财政部门和教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尽快建立与发展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新体系,并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这学期开学初,经市政府批准,由市教育局和市劳动局联合筹办初级职  相似文献   

18.
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2.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劳动者职业技术和技能3.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的鉴定书,就业的通行证4.就业准入———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5.再就业培训———劳动者再就业的加油站6.创业培训———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孵化器7.劳动预备制度———为青年劳动者就业做准备8.加快技工学校改革发展,为企业输送最需要的技术技能工人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先培训后就业”的方针,我国目前对中级技术工人的培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四化”建设的需要。以水利电力部“七五”人才需要预测为例,在2000年以前,平均每年需要补充技校生15000人,但目前的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建立我国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的问题与对策江苏赵坚,蔡跃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职业培训事业迅速发展,以贯彻“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和建立“培训、考核和使用、待遇相结合”制度为基本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