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文学的文学性获得了实践的价值.文中用"陌生化"理论分析了玄学影响下的魏晋游仙诗发展过程中的三种变化,从而证明了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出的研究文学的理论值得很好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艺术的陌生化手法,打破人们意识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唤起对象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审视,而“陌生化”艺术手法包括三种艺术程序:即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结构的延宕。我国作家鲁迅的伟大著作《狂人日记》中,就自觉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并且产生了那种“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运用到整个文学艺术界,并在世界范围产生重要影响."陌生化"是通过对传统的解构和翻新,使欣赏者和作品之间产生距离美的一种创作方式.本文从油画创作的角度切入"陌生化"理论,重新整合其中"油画语言陌生化"的内容,发掘其内涵,探讨油画创作中"陌生化"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文学概念,在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陌生化的过程,是事物以崭新的面目呈现于人们的审美视野的过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又来了,爱情》中的运用,具有独特的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理论一直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和德国戏剧美学家布莱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理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具有一种将熟悉、众所周知的对象反映为奇特的、陌生的机制,不同之处是前者探讨艺术本质论,后者区分了戏剧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理论一直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和德国戏剧美学家布莱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理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具有一种将熟悉、众所周知的对象反映为奇特的、陌生的机制,不同之处是前者探讨艺术本质论,后者区分了戏剧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  相似文献   

8.
俄国形式主义者针对日常语言使用的自动化倾向提出了"陌生化"的诗学主张,认为艺术的技巧在于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以此来增强艺术体验的难度与时间长度。在形式主义者眼中,"陌生化"了的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应以"陌生化"诗学为指导,对传统文学翻译"重内容轻形式"的做法予以重新审视,以"陌生化"翻译"陌生化",在译文中忠实呈现原文的形式,使译文形神兼具,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诗学概念。本文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陌生化"。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陌生化"能使文学作品增添艺术魅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所推崇的一种手段,是多种技巧的总合.它不仅表现在语言上,也表现在叙事技巧上.在小说叙事中,通过运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即非常规的、异常的人物视角,可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本文将综合具体的文本分析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俄罗斯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移用于文学翻译的问题在文学界越来越受到关注."陌生化"与文学翻译中的"异化"问题及陌生化的程度问题是本文主要观点所在."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是"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可以共享的.适当的陌生化产生的距离是美的,但细部的背离应在整体的把握之中.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读者对事物的感知难度,延长读者的感知过程,从而恢复对生活的原初感受,使得文学作品有着无尽的审美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托尔斯泰就是善于运用陌生化手法的高手,其作品《霍尔斯托梅尔》通过叙事视角的改变、独特的情节描写以及对照手法的运用将读者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进行陌生化处理,引发人们对惯常生活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是十九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艺术原则,其要旨是要把熟悉的东西通过加工变得不熟悉,使读者感到陌生、新鲜、奇特,从而对它发生兴趣,产生去仔细观察了解的强烈愿望。把这一理念移植到阅读教学中来,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对阅读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所作的让学生产生一定距离感和新鲜感的教学策略。本文试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阅读教学的陌生化策略。一、阅读教学内容的陌生化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范莉 《文教资料》2007,(33):36-39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约翰·福尔斯著名的后现代小说,这部作品以其奇特的艺术构思而备受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使用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陌生化、叙事语言陌生化以及小说主题思想陌生化而"延宕"主题的。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村上春树秉承了与传统日本文学相异的内格特质,通过借鉴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陌生化的理论拓宽了他的创作手法。他的最新小说《1Q84》对"陌生化"手法的使用表现在小说中框架、情节、语言的新风格等方面。作者从新手法创作旧事物,读者从新角度观察旧事物,"陌生化"的艺术加工和处理方法使《1Q84》更具可感性。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作为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和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奇异词"这一诗学概念在理论内涵上颇多相通之处,但二者在理论语境和宗旨、理论内涵的深广度和理论构建的特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俄国形式主义者的"陌生化"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奇异词"理论既有继承又有深化和发展,但又缺乏亚氏理论的辨证性而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当今的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客观审视二者的理论内涵和成就,公正地评价它们各自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使其继续为我们的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陌生化”,是十九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艺术原则,其要旨是要把熟悉的东西通过加工变得不熟悉,使读者感到陌生、新鲜、奇特,从而对它发生兴趣,产生去仔细观察了解的强烈愿望。把这一理念移植到阅读教学中来,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对阅读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所作的让学生产生一定距离感和新鲜感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镜中》是张枣的诗歌代表作,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手法、文学的语言性以及文学的程序性这三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我们会发现这首诗歌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尝试对其进行扩容,使其延伸至语言之外的领域,得以解释文学史嬗变更迭的原因.并且,本文对形式主义的思想局限略作评述,以论证对该概念的扩容根据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