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吸收前人思想和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科学的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而中共第一、二代领导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本价值观,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和“七一”讲话则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三个代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两个明一起抓,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德治和法治结合,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高等院校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努力造就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对"三个代表"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可以明确"三个代表"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推进和深化,以及"三个代表"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分析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源流的基础上,本阐述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生产力前提基础,先进化是根本条件,最广大人民群众是主要对象,并认为注重个性的多样性发展是其逢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不久前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又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真相。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历程,无不证明了共产党人的言行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致的。面临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成为“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才会在二十一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对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深入思考和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把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三个代表”抓住了人的发展的根本点,表达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要求,顺应了人的发展规律性,因而它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教育和市场经济,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体现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处处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观,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为基本条件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适时地分阶段地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丰富、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做好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对于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近80年来的历史经验,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要求,为我们迎接新世纪、经受新考验、实现新任务、赢得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世纪之交,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力培养高素质“四有”人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深入领会,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发展和理论创新;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用“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党必须在落实上狠下功夫,要人思想、政治、作风、纪律和组织制度上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