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以梅州文化公园景观湖的底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水体扰动、上覆水初始磷浓度、水温、溶解氧浓度、铝盐浓度等因素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扰动、水温升高会增加底泥中磷的释放量;水中的溶解氧对底泥释磷有显著影响,较高的溶解氧浓度抑制磷的释放,较低的溶解氧则有利于底泥中磷释放;水中铝盐浓度大于1.00 mg/L时能够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底泥释磷存在一个临界浓度(0.55mg/L),当上覆水中磷浓度高于0.55mg/L时,底泥从水中吸附磷;当水中的磷低于0.55mg/L时,底泥向水中释放磷.  相似文献   

2.
淮河(淮南段)底泥内源磷释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淮河水体N、P等营养元素超标的原因,在控制条件下,采用实验室模拟法,对淮河主河道底泥和城市排污口下游沉积物进行了50天时间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两类底泥释磷的影响特征基本一致,升高温度、减少溶解氧含量和扰动上覆水均能加速磷的释放;厌氧条件下,底泥向上覆水释磷的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偏酸或偏碱条件下,底泥释磷量倍增,中性时(pH=7.5)底泥释磷量最小。t=25℃、DO<2.5mg·L-1、pH=9.5时,上覆水TP和PO4-P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516mg·L-1和0.445mg·L-1,是pH7.5时的5倍。研究还显示,淮河主河道底泥沉积层薄,内源释放不是淮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沉积物中磷的静态释放与表层沉积物磷动态释放两种实验方法,对泰达景观河道沉积物的磷释放能力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泰达沉积物对磷的束缚力很弱,经过12次连续解吸,总解吸量累计达到0.054 mg/g,已威胁到景观水体的健康.沉积物-水界面上的总溶解磷(TDP)平衡浓度在0.06 mg/l附近,当进水TDP低于此值时,磷会呈现逐渐释放的趋势.沉积物表面的扰动会促进磷的释放,但不是主要因素.在厌氧状态下,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要大于好氧状态下磷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烧杯试验,分别对Al2(SO4)3· 18H2O,Fe2(SO4)3,聚合Al2O3以及1∶1组合无机絮凝剂(Al/Fe)对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的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相同,静沉50min,投药量为700mg/L时,1∶1组合絮凝剂的除磷效率高于单独使用无机絮凝剂,TP去除率为95.12%.处理后出水TP浓度小于1.5mg/L,达到GB16889-2008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不同pH值对蒙溪河底泥总氨(TN)、总磷(TP)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中的TN在整个释放过程中,呈“单峰曲线”变化,pH越大,TN净释放量越大:底泥中的TP在酸性范围内,呈负释放状态,且pH越小,“负释放强度”越大:在碱性范围内,pH越大,TP释放量越大。pH在4.00~6.02范围内,水体中TN、TP在第1d开始负释放,TN在第2d回升到最大值,然后又下降,到第4d基本达到平衡,而TP到第2d负释放量达到最大值,而后基本保持平衡:pH在7.81~10.98范围内,水体中TN、TP释放量在第3d达到最大值,然后,TN又下降,到第4d基本达到甲衡,而TP释放量较小;pH为12.00时,水体中TN、TP释放量在第2d达到最大值,然后,TN有所下降,到第4d基本达到平衡,TP释放量倍增,其释放量为前者的3~8倍。说明底泥N、P营养物质对蒙溪河水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从长期受多菌灵污染的土壤中,通过培养试验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筛选出一株能较好降解多菌灵的细菌,并将其命名为C4.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等,初步鉴定为细杆菌属.多菌灵降解菌C4能够适应较广的温度范围,且在30℃生长最好,降解效果最优.当初始p H为7.0,且通气量大的时候,该菌株生长最好,降解率最高.在一定的NaCl浓度范围内,降解菌C4都能生长,且当盐浓度为35 g·L~(-1)时,降解率最高,结合实验所得数据,本次实验选择10 g·L~(-1).在最优降解条件下,降解菌C4在5~6 d内,几乎可以完全降解100 mg·L~(-1)的多菌灵,平均降解能力为18.5 mg·L~(-1)·d~(-1).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 Fe(Ⅲ)、Fe(Ⅱ)共存体系的单点快速分析法,导出了定量关系式。Fe(Ⅲ)、Fe(Ⅱ)的浓度范围为 1.000×10~(-2)mol·L~(-1)至 5.0×10~(-4)mol·L~(-1),当各自的浓度在 5.0×10~(-4)mol·L~(-1)以上、1.0×10~(-3)mol·L~(-1)下时,相对偏差小于 0.5%。当浓度低至 1.0×10~(-4)mol·L~(-1),相对偏差小于1.5%。在以上浓度范围内,Fe(Ⅲ)与Fe(Ⅱ)变动时,都有高的精密度,且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肥料与石膏配施条件下滨海盐土有效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肥料与石膏配施条件下,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处理较高,而以单施石膏2g/kg(F0B2)处理较低。(2)磷肥施用可显著提高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供试肥料品种间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以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F2)、无机复混肥(F1)处理最高,其次为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F4)和生物有机肥(F3),以空白对照(F0)最低。(3)随石膏用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呈显著降低趋势。(4)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存在明显动态变化特征,肥料施用后有效磷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终回复到施肥前水平。(5)从土壤有效磷角度考虑,滨海盐土肥料农业施用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三角梅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珍珠岩、腐殖土及珍珠岩和腐殖土等量混合为基质,扦插三角梅越冬枝条及当年嫩枝,分别对不同类型及浓度的生根粉、不同直径插条的生根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537mmol·L~(-1)NAA 0.296mmol·L~(-1)VB6型生根粉对插条具有良好的促根作用。用珍珠岩和腐殖土等量混合处理的插条,生根率最高,最整齐。健壮的越冬枝条是三角梅理想的扦插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7,(5):52-58
研究不同外植体、激素种类及其配比对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建立优良的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适合黑果枸杞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是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0.4mg·L~(-1)NAA+0.5mg·L~(-1)6-BA,诱导率达100%;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是MS+0.4mg·L~(-1)6-BA+1.0mg·L~(-1)NAA+0.5mg·L~(-1)IAA,在此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可连续增殖,在20d内增殖系数可达到3.22,且愈伤组织生长状态良好,质地松散,适合建立稳定高效的愈伤组织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pH计算是历年高考热点,解答此类考题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和常规解答思路外,还要巧解巧算,方能提高解题速度。一、纯水的pH计算[解题技巧]常温25℃时,Kw=[H~ ]·[OH~-]=10~(-14),纯水中[H~ ]=[OH~-]=10~(-7)mol·L~(-1),则pH=7;当温度升高,纯水的电离度增大[H~ ]=[0H~-]>10~(-7)mol·L~(-1),[H~ ]·[OH~-]>10~(-14),则pH<7;当温度降低,Kw<10~(-14),则pH>7。  相似文献   

12.
人发中微量磷的极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CL-Sb(Ⅲ)—钼酸铵—丙酮体系中,磷锑钼杂多酸有一个尖锐、灵敏的极谱波,其峰电位为-0.41V(VS·SCE),峰电流与磷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5×10-3μg·ml-1。方法用于人发中磷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乐果和三唑磷对黑眶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检测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有机磷农药乐果和三唑磷对黑眶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黑眶蟾蜍蝌蚪的死亡率随着乐果和三唑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水温21~25℃条件下,乐果对黑眶蟾蜍蝌蚪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5.5mg/L、61.0mg/L和56.9mg/L,三唑磷对黑眶蟾蜍蝌蚪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7mg/L、2.34mg/L和1.70mg/L.显示了乐果和三唑磷对黑眶蟾蜍蝌蚪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化学问答     
1.1 L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0.8 mol二氧化碳,求反应后所得的产物成分(除水外)及其物质的量.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粉煤灰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反应级数、指前因子和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粉煤灰对磷的吸附反应的反应级数为-0.0808,指前因子A为8.87×10^-12(mol·L^-1)^1.0808min^-1,表观活化能E为-25.45kJ·mol-1.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7,(4):169-172
以8398甘蓝的子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组合的NAA、2,4-D和6-BA,探索诱导甘蓝胚状体的方法。根据胚状体的诱导率和生长状况确定诱导甘蓝愈伤组织胚状体的最优激素及浓度组合,试验结果表明,8398甘蓝愈伤组织在0.1 mg·L~(-1)2,4-D、1.5 mg·L~(-1)6-BA组合的培养基中胚状体诱导率达到最高,为70%,胚状体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17.
将南瓜皮层组织切片与CO_2电极耦合,制成了谷氨酸植物组织电极。实验测得该组织电极对谷氨酸浓度的响应斜率为38.1mV,线性响应范围为10~(-5)-10~(-2)mol·L~(-1),相关系数为0.9991,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3.3%。该方法用于检测谷氨酸,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检测方法经济、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8.
分离提纯小麦、水稻和玉米3种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上的偶联因子CF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酶促反应生成的无机磷的含量,得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偶联因子CF1的ATP酶活力分别为:333.9μmol(P)·(mg(chl)·h)-1,358.4μmol(P)·(mg(chl)·h)-1和485.1μmol(P)·(mg(chl)·h)-1.结果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3种植物叶绿体中偶联因子CF1的ATP酶的活性强弱不同,但小麦和水稻之间的酶活性差别较小,而两者与玉米之间的差别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菘蓝组培过程中细胞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菘蓝试管苗幼叶为外植体,MS 6-BA0.5mg·L~(-1) NAA0.1mg·L~(-1)为愈伤组织培养基,分化培养基为MS 6-BA2mg·L~(-1) NAA0.2mg·L~(-1)。观察黄色正常愈伤组织和绿色水浸状愈伤组织在组织细胞学上的特性及由菘蓝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不定根的过程,得出:由菘蓝愈伤组织上分化的不定芽起源于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叶原基与原体-原套同时发生。不定芽的起源为外起源。不定根起源于维管束外薄壁细胞处,根原基向外需穿透皮层,突出愈伤组织表面,才能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不定根的起源为内起源。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抗坏血酸-硫氰酸钾-醋酸-醋酸钠-吡啶-明胶的混合底液中,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连续测定10种中药材中的铅和锌,在该体系内样品中的铅和锌在滴汞电极上产生灵敏的还原波,峰电位分别为-0.456V(vs.SCE)和-1.038V(vs.SCE),铅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范围分别为:I=16.15 Cx-73.00,r=0.9996和0.005μg·mL^-1~0.15mg·ml^-1;锌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范围分别为:I=5.891Cx+1.641,r=0.9998和0.006μg·mL^-1~0.20mg·mL^-1(Cx:浓度,单位:μg·mL^-1),铅和锌的回收率分别为:95.2%~104.4%和95.2%~104.6%;铅和锌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2%~4.97%和1.03%~4.60%,方法简单,快速,正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