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课外体育活动与1~3年级儿童视力指标及眼部生物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3年级(6~9岁)252名学生进行裸眼远视力、动态视力、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以及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年龄、视力、眼部生物特征参数和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 1~3年级儿童总体近视率为43.6%,各年级儿童裸眼远视力、角膜屈光力随年级增长而降低,眼轴、前房深度及课外体育活动量随年级增长而增加。儿童裸眼远视力与动态视力呈正相关(r=0.356,P<0.01),与眼轴、前房深度呈负相关(r=-0.380,r=-0.249,P<0.01)。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呈负相关(r=-0.622,P<0.01),与前房深度、课外体育活动量呈正相关(r=0.550,r=0.233,P<0.01)。各年级儿童裸眼远视力、眼轴、前房深度、课外体育活动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年级儿童按不同课外体育活动量进行划分,视力指标和眼部生物特征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课外体育活动量与小学1~3年级儿童眼轴呈正相关。随年级增长,课外体育活动量与眼轴长度均出现上升趋势。1~3年级儿童的裸眼远视力、眼轴、课外体育活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课外体育活动不会过早消耗儿童远视储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体育教学中低频15次、中频30次,以及高频60次的睫状肌训练对八年级学生视力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 在体育课中分别对3个实验组进行低频15次、中频30次、高频60次睫状肌训练,测量并分析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裸眼远视力与动态视力结果: (1)低频15次组学生的裸眼远视力与动态视力无显著性变化;(2)中频30次组学生的动态视力在干预后显著上升,裸眼远视力的提高无显著性差异;(3)高频60次组学生的裸眼远视力与动态视力在干预后均显著上升;(4)对照组学生的裸眼远视力与动态视力呈下降趋势结论: 体育教学中嵌入不同频次的睫状肌训练对八年级学生视力水平的影响不同,其中60次高频训练对裸眼远视力改善效果最佳,30次中频训练对动态视力的改善效果更好,15次低频训练能够基本维持学生裸眼远视力和动态视力的原有水平。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睫状肌训练能够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速度,促进学生视力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育教学中不同视标呈现时值的睫状肌训练对小学生裸眼远视力和动态视力的影响。方法:将123名小学生随机分为睫状肌训练视标呈现时值1 s组、3 s组、5 s组和对照组并进行32周干预实验,在实验前、中、后分别进行裸眼远视力与动态视力检测。结果:实验后,各实验组的动态视力及裸眼远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 s组和3 s组的动态视力和裸眼远视力后测较中测、后测较前测,以及中测较前测均显著性提高(P<0.05);5 s组的动态视力和裸眼远视力后测较中测,以及后测较前测均显著性提高(P<0.05);对照组的动态视力后测较前测显著性下降(P<0.05),裸眼远视力中测较前测以及后测较前测均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视标呈现1 s、3 s和5 s时值的睫状肌训练,对小学生的动态视力和裸眼远视力有积极影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视标呈现1~3 s时值的睫状肌训练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强化动态视觉任务的开放式运动技能体育锻炼和降低用眼负荷学习方式,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干预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动态视力(KVA)与裸眼远视力(SVA)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某学校六年级4个自然班学生168人,随机分为降负学习组、体育干预组、混合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通过不同干预方式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干预,干预前与干预后测量KVA和SVA。结果:降负学习组学生KVA和SVA较前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SVA有所提高;体育干预组学生KVA和SVA较前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KVA有所提高;混合干预组学生实验后KVA显著性提高(t=-2.268,P<0.05),SVA极显著性提高(t=-2.718,P<0.01);常规对照组学生KVA和SVA较前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2种视力均呈下降趋势。在性别差异方面,混合干预组女生SVA具有显著性提高(t=-2.368,P<0.05),常规对照组男生KVA出现极显著下降(t=2.897,P<0.01)。结论:强化动态视觉任务的开放式运动技能体育锻炼与降低学生用眼负荷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改善六年级学生的KVA和SVA,对学生的视力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延缓儿童近视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赵青峰  袁春华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70-171,169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视力变化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不少于三次的体育运动,每次运动不少于一个小时,对照组不进行体育运动,一年后比较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近视青少年的视力改善、视力下降均好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视力正常青少年的视力下降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体育运动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胶板、砂板乒乓球运动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裸眼远视力(SVA)及动态视力(KVA)的影响,为体育锻炼促进视力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六年级2个自然班共74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胶板乒乓球组和砂板乒乓球组,干预周期32周,采用标准对数视力灯箱、KVA检测仪对被试实验前、中、后测的SVA及KVA进行测试结果: 胶板组和砂板组被试的SVA和KVA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实验前、中、后测水平上,胶板组与砂板组的SVA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后测阶段,胶板组与砂板组的KVA具有显著差异(P<0.05),砂板组后测近视人数显著低于前测(P<0.05)结论: 胶板与砂板乒乓球运动均能提高六年级学生SVA和KVA。砂板乒乓球运动改善视力健康水平的效果优于胶板乒乓球运动,主要体现在KVA上。胶板乒乓球运动适合轻度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砂板乒乓球运动适合重度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  相似文献   

7.
关于保护大学生视力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影响大学生视力的主客观因素等 10项指标进行比较 ,又经问卷调查和对学生中不同视力群体的实验对照 ,得出如下结论 :初高中是学生视力下降的高发阶段 ,并有向小学发展的趋势 ,说明小学、初高中是预防近视的重点 ;而大学则是如何控制学生视力 ,“延缓”近视向不良方向发展。经实践研究证明 ,做眼保健操及与打乒乓球相结合 ,对学生视力的减退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 2 0 0 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分析 ,并与既往资料比较 ,结果显示 :2 0 0 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均以近视为主 ,其它眼病很少 ,远视更少 ;2少数民族学生近视患病率均表现出随学习年限增加而急剧上升 ;2少数民族学生近视率均为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2民族学生间的视力不良患病率和近视率的差距正日趋缩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有氧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CNKI、万方等数据库,获得有氧运动干预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影响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Stata1 2.0进行Meta分析.结果:1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1)运动组血糖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运动组血胰岛素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3)亚组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干预的总运动时间≥12周显著降低血糖;(4) Beggg检验结果显示:12篇有氧运动影响血糖和12篇有氧运动影响血胰岛素的文献均无显著发表偏倚;漏斗图对称性较好.结论:有氧运动能够显著降低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当总运动时间(周数)≥12周,有氧运动降低血糖的效应显现.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21,(11):961-964
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国内外身体活动促进的研究,指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支持性环境创建的4个"诉求":是影响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是践行青少年体育参与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干预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是提高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的内在要求。并提出4个"转变":由关注硬环境向关注软环境转变,以营造崇尚体育的社会文化氛围;由关注效率向关注公平转变,以实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单部门主导向多部门合作转变,以形成支持性环境建设的合力;由学校主导向"家校社"联动转变,以构建一体化的支持性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视力在不同类型体育项目间的发展特征,为体育锻炼改善视力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10岁无专门体育训练经历的在校学生和参加足球、乒乓球、跆拳道、空手道、游泳、体操等项目的俱乐部或体校学生,共603名。使用动态视力检测仪和标准对数视力灯箱测量动态视力和静态视力。计算动静比(动态视力/静态视力),并将其作为衡量动态视力发展水平的指标。结果:6~7岁是动态视力发展的敏感期(P<0.05),8岁、10岁男性儿童的动静比高于女性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外体育练习组的动静比高于普通在校学生组(P<0.05),开放性运动项目的动静比高于闭锁性运动项目(P<0.05)。结论:参加体育锻炼对动态视力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且不同运动项目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2.
频闪视觉训练是一种新型的训练形式,该训练模式由个体在间歇性视觉条件下进行训练,目的是在正常视觉条件下提高后续能力。介绍了频闪视觉训练的相关原理,列举和说明了频闪视觉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现状和使用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频闪视觉训练对不同运动项目、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好处,这对进一步推广频闪视觉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讨论了频闪视觉训练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及损伤预防的干预有效性,探讨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中不同部分、训练量、训练强度对干预结果的影响。方法运用布尔逻辑运算组合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等数据库自建立到2020-05-01期间收录的文献,经过筛选,最终录入13篇文献。结果70%的研究表明对儿童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干预有效,66.7%的研究表明对儿童青少年的损伤预防有效。结论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有效地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减少运动损伤,但是仍有少量研究的干预效果呈现不一致现象。原因可能为训练量及强度较低、训练的依从性和出勤率较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体育转播视觉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归纳法,对体育转播中的视觉技术的发展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体育转播技术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糊到清晰、从2D到3D的视觉革命,转播中拍摄视角的多维与多样、体育虚拟分析技术的引入以及3D画面转播是当今体育转播视觉技术的发展特征。体育转播视觉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大众对体育的关注度,丰富及提高体育视频资源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乒乓球运动对中学生灵敏性及视力的影响,对其进行了将近2年的有规律的乒乓球锻炼,对灵敏性的测定采用了六角反应球抓球测试方法和视力的测定采用了《视力体检表》。结果显示,经过2年有规律的乒乓球运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身体综合灵敏性、上肢控制物体能力、下肢位移步法特证以及左眼和右眼视力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身体灵敏性优于对照组,而视力也好于对照组,说明长期有规律的乒乓球运动可以很好的改善中学生的灵敏性以及预防发生近视,同时也为乒乓球运动在中学的进一步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训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奥运盛会的胜利召开,我国也迎来了体育运动的新高潮。体育场馆的多功能用途要求对内部设计中声学环境设计与视觉环境设计同样重要,且两者有机结合,可以相得益彰,达到双赢。本文将了解体育场馆设计、建造过程中的真实状况及困境,从两者相互结合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强调要在设计理念、材料运用及结构形式上提倡合作、合理设计,以期促进广大设计人员加深对设计理念的重视和了解,并指导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以,了解目前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现状和导引养生功的多种功法的健身作用;并通过实验法对普通大学生进行了18周导引养生功-八段锦功法练习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导引养生功对普通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影响。通过以上研究证实:它不仅具有健身效果明显,适用性强的特点,而且易成为终身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导引养生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卢昌亚 《体育学刊》2002,9(6):57-58
对随机取样的男女初中生体育课前后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3项指标进行测定,通过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和比较,结果表明,受试在体育课后有2项指标有所改善。这表明体育课和室外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立体视觉的维护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