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数学中的“等”与“不等”都是绝对存在的.从表面上看,“等”与“不等”是对立的,但如果着眼于“等”与“不等”的关系,会发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另一面.可以这样说,任何数学变换都是“等”与“不等”之间的周旋.许多数学问题若能很好利用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解题中可以起到出奇制胜、化难为易之功效.本文以几个常见的典型例题,  相似文献   

2.
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等与不等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转化,可使许多问题得到解决,使解题过程更加简捷。“不等”与“等”的转化$玉溪第一中学@武增明  相似文献   

3.
相等与不等是数学中重要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转化的.一般来说处理相等关系比不等关系要容易些.本文介绍把不等转化为相等来简化解题的几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庆社 《初中生》2007,(6):28-31
同学们已经学过“等式”,又学了“不等式”,等与不等是数学中两个不同的概念,是统一于代数式中的一对矛盾体,它们之间和谐、优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而使数学成为运算工具,成为科学大厦的基石.因此正确理解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把握数学的内涵、掌握数学的运算功能是十分有益的.下面以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等与不等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关系,把不等问题转化成相等问题,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正确率;把相等问题转化为不等问题,能突破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它们既是对立统一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6.
“不等导等”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解题思想.本文就不等导等在解题中的表现形式和方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7.
从表面上看,“等”和“不等”是对立的,但如果着眼于“等”和“不等”的关系,会发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另一面.解不等式的实践告诉我们,不等式的解区间的端点是它的相应等式(方程)的解或者是它的定义区间的端点(这里把+∞、-∞看作端点).也就是说“等”是“不等”的“分界点”,是“不  相似文献   

8.
数学离不开相等和不等。从其意义来说,这是两个既统一又对立的概念,没有相等就无所谓不等,没有不等也无所谓相等。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密切的联系,在某种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贯穿着数学基本方法,从而使我们能用整体观点去看待中学数学问题,并进而提高综合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此举例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9.
常量、变量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问题是数学问题的一类核心问题,在中学数学中也展现了非常丰富的内涵.通过对三道例题的阐释,探讨了“由等到不等”与“由不等到等”两类问题的转化方法,这,种探讨是宏观的、大概的、粗线条的,但却渗透了相等与不等的本质解法.  相似文献   

10.
对于解集非空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 ,我们常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这类简缩语来说明其结果 ,同时也表明了它的解法 .这是用“等”来解决“不等”的一个典型例子 .从表面上看 ,“等”和“不等”是对立的 ,但如果着眼于“等”和“不等”的关系 ,会发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另一面 .设M、N是代数式 ,我们把等式M =N叫做不等式M <N ,M≤N ,M >N、M≥N相应的等式 .我们把一个不等式与其相应的等式对比进行研究 ,发现“等”是“不等”的“界点”、是不等的特例 ,稍微深入一步 ,可以从“等”的解决来发现“不等”的解决思路、方…  相似文献   

11.
李庆社 《初中生》2007,(16):28-31
同学们已经学过"等式",又学了"不等式",等与不等是数学中两个不同的概念,是统一于代数式中的一对矛盾体,它们之间和谐、优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而使数学成为运算工具,成为科学大厦的基石.因此正确理解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把握数学的内涵、掌握数学的运算功能是十分有益的.下面以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辩证法告诉我们:不等与相等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些数学问题貌似相等问题,却可以化归为不等的问题来解.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等与不等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这种转化,可使许多问题得到解决,且使解题过程更加简捷明快,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相等与不等是数学解题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例如有些数学题,表面看来似乎只具有相等的数量关系,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又难以解决;但若能挖掘其中的不等量关系,建立不等式(组)去转化,往往能获得简捷求解的效果.本文仅就初中数学中某些相等问题的不等解法举例说明如下,供参考.这种解法有助于学生转化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不等”与“相等”是一对矛盾,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它们既对立统一,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把“不等”关系转化成“相等”,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而寻找到“相等”关系中的“不等”,则可以破解难点、化解疑点.  相似文献   

16.
不等式的证明是不等式内容的两根主线之一,通过不等式的证明可以训练“等”与“不等”的变形方法,培养数学转化与化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线段不等关系的转化安徽省淮南市第16中学刘华为一般地,数学习题是由课本有关知识、信息、符号,通过迁移、发散和综合而来的.因而,顺藤摸瓜,探求问题的知识源,将为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思维导向.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例述线段不等关...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在数学解题中,相等与不等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这对矛盾又可以相互转化.现结合例题就这对矛盾的互相转化情况予以说明. 一、依据题设条件实施转化有些题目中,常给出了相等或不等的已知条件,我们在解题时,如果能灵活应用这些已知  相似文献   

19.
“不等导等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解题思想方法。由不等导出相等在解题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面几种:1.利用已知不等式(如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三角不等式等)中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导出相等例1.某公司为组装计算机整机,一年内共购入某种元件8000个,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属性中的"绝对"与"相对"概念入手,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存在"不等而等"的现象,即译文与原文的"不等"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传递原文意义,真正与原文的等值。以期对翻译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