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文精神与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的一种关怀和尊重,具有永恒的价值。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通识教育的形成旨在纠正传统教育的弊病,通识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通识教育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的一种关怀和尊重,具有永恒的价值.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通识教育的形成旨在纠正传统教育的弊病,通识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通识教育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无疑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笔者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通过对当今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时代内涵等的分析,探讨通识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以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今天,通识教育的意义显得格外深远.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探索了通识教育下的高校课程整合理念和具体的课程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历史与逻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由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两大部分组成.从历史和逻辑两种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科学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东西方时这种关系的认识非常不同.西方的人文精神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我国传统人文精神虽能对科学的负面影响起到抑制作用,却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国通识教育应该重视发掘中国经典科学文献,帮助学生寻找科学文化的民族之根,使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目标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6.
面对高校人文精神缺失的诸多问题,通识教育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英语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人文通识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以《高级英语》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人文通识教育,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弥补了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不足,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气质.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使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外语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大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通识教育要具有普及型和层次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促进全人教育。  相似文献   

8.
要在通识课程实践教学中培育高职学生人文精神,这种来自实践教学的通识教育比理论教学更直接、更形象、更持久。在通识课程实践教学中培育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按照通识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开展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二是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开展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三是围绕专业实习实训开展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章开沅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关心的热点。关于通识教育,1988年秋天我在索菲亚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演讲曾有所阐述,现摘录数段如下;“此次会议的主题是:‘20世纪的大学──发展、问题、前景及预测’,我只就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加强人文主义教育对改变社会不良风气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播人文精神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主义教育,首先在教材建设上要精选富有人文价值的作品,其次在教学中要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自由文化精神理解的教育,其所提倡的自由、独立、追求卓越等精神正是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点。但是通识教育在移入我国时却变了质,不仅被窄化为一般意义的通识必修课程,而且还表现为大学通识课程对通识教育精神的偏离,致其在大学文化创新中的作用不足。为此,大学必须回归通识教育之本质,实现自由与创新的积极互动,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文化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的,我国古代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就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特征.师范学校是培养国家教育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师范院校体育课程中人文精神的融入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从师范院校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入手,对师范院校人文精神与体育课程的结合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humanist and critical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ttribute different goals to education in later life. Self-Actualization is the goal of humanist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while empowerment, emancipation, and social change are the goals of critical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s dominant in later-life learning. Both the humanist and the critical philosophies of learning in older age claim that this type of education is not empowering. Empowerment is a contested concept that has been defined through a set of constructs ranging from psychological capacities to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In terms of capital, empowerment translates into gains in identity and social capital, operationalized in the variables agency and social and civic participation,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mpowering potential of liberal arts courses using the BeLL survey data of 7,338 adult learners. Through a series of ANOVAs and a regression model, we found that age, gend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e number of courses, and changes in agency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social and civic participation. We concluded that liberal arts education does empower adult learners, especially older adults, women, and individual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Given that goal-related claims in 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have been empirically challenged, we recommend a new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as well as learners’ agential capacities and the structural inequalities they face.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人教育与人精神的关系;区分人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特点;进而着重分析感性思维方式与哲学思维方式同科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区别,揭示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重建感性思维方式与哲学思维方式,最终实现这两与科学思维方式的转换或整合。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对通识教育的功能研究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更多地关注通识教育的创新功能,忽略了其文化精神传承功能,而在人文精神发生集体性危机的中国当下和全球化语境下,通识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传承途径,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应该把“文化自觉”理念贯注到每个大学生心中,促进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铸就主体精神的文化自觉,这是当前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教育存在“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弱的人文素养”的状况,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统一,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危机都与人文精神的失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也正在重新审视人文精神及其教育 ,因此以下内容值得思索 :1 人文精神现状与价值。 2 人文精神与教育。 3 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任何时代,科学的生命永远植根于该时代的科学精神,因而,每个时代都具有其特有的科学精神。现代科学精神则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它反映了现代知识中关于自然的认识和关于人的认识的相互关联,也表现了这个时代人类日益意识别自己与周围环境世界息息相关的特点,因此现代科学精神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我们的科学教育要着力寻求一种视科学与人文既有区别又有交融的现代科学精神。本文探讨了现代科学精神的六大内涵及在科学教育中培养现代科学精神的四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