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者与受者是大众传播活动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新闻传播学的传统研究无论是传者中心还是受者中心,都把侍受关系看作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故不能揭示传播关系的实质。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传播关系的两极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主客体关系问题。从主体意识的失落、到主体意识的觉醒,再到主体同性的转向,这是西方人学与传播关系发展的共同历程。  相似文献   

2.
袁会 《传媒》2012,(9):37-44
正话题一:新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媒介定位陈韬文:传播学范式的转移——对数字化和全球化影响的反省西方传播学认为,信息的传播是通过信道由信源编码、受者解码、受者反馈再到信源编码的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而在数字化媒体深入发展的当下,传播的过程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第一,信源和受众的边界趋向模糊。传者既是受者,受者也是传者。第二,信源和受众之间的反馈加快,从延时到及时,速度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3.
龙炘成 《新闻窗》2005,(3):42-42
传播学中有“传播三要素”之说,即“传者、受者、信息”。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传者”就要多为“受者”着想,力求使其传播的“信息”为“受者”所能接受和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播诞生以来,媒介的新闻传播理念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的演变过程,两种理念的出现和各自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如今,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传播时代,传播技术和受众心理都发生了诸多变化,时代正呼唤着建立传受双方互相平等的现代新闻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人为本”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同样,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人本主义的理念也逐渐被认可,无论是传者还是受者,都是平等的个体,都有表达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共同的期望。所以,传者在进行传播活动特别是制作新闻的过程中,要本着人本主义的理念,用一种平视的眼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近年来,《中原石油报》在新闻报道中践行以人为本、凸现新闻报道的人本理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6.
李艳  王燕侠 《新闻前哨》2009,(12):69-70
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中,传者将信息传至受众,传播过程就结束了,受众与媒体之间不可能交流,传者与受者是单向的传播关系。这种模式使“传”“受”双方明显处于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地位.受众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传者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7.
在高科技、多媒体、自媒体平台纷繁涌现,传播无处不在的今天,如何能够识别控制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成了每个信息传者躲不开的问题。作为任何传播过程都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信息传者、传播渠道和信息受者,是诸干扰因素中可控程度相对较高的三个环节。本文将以这三要素为对象,具体分析具有普遍意义的传播干涉因素。  相似文献   

8.
钟之静 《今传媒》2016,(10):126-128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者间的关系变革,带来了新闻传播教育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革新势在必行。本文在阐述新媒体对我国教育传播模式带来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境,进而从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铭 《新闻窗》2013,(1):33-34
一、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缺失的表征 传播学者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新闻传播应人民的需要而产生,因服务人民而存在。“为人并有利于人”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些属性决定了“以人为本”就是新闻传播的题中之义,而“人文关怀”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发展。然后,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尽管多数媒体高呼“关注民生冷暖”、“倡导人文关怀”的口号,但是不少新闻作品却频频出现违反人性、  相似文献   

10.
马振 《东南传播》2010,(1):78-81
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其中包括旅游景点的建设,旅游景点的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设,旅游交通的便利程度等等。从传播的角度来观察,可看作是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即传者,受者和传播渠道。传者就是旅游目的地,受者就是游客和潜在游客,传播渠道是多种传播方式,主要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方式。在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者的互动作用的程度和方式往往可以决定实际行动的进行。也就是说有效的传播可以带来实体经济的直接提升。在网络化的今天,网络相对于别的传播手段拥有互动性强、传播面广、信息容纳量大等优势,因此,它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无法想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博信息传播的5W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的新宠,以其特有的方式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态。从传播学5W模式的角度对微博这一新的传播活动的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五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微博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化时代,电视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作为电视节目主体和骨干的电视新闻更是首当其冲。如何面对挑战,笔者从传播理念、传播技术、传者对受众的态度以及对传者的要求等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电视新闻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从信息平台迅速发展为一种新兴媒体,新闻在网络上的地位愈显重要。但目前质量不高、缺乏个性等的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我国网络新闻的发展,给网络新闻进行重新定位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传播主体定位——网民定位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传播主体本身包括传者和受者,在网络媒体中网民既是传者也是受者。但从发布新闻,而非信息的角度看,大多数网民目前主要还是作为受者,此文的研究也主要从这个角度进行。 第四媒体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体。网络传播可以是一点对一点,也可以是一点对多…  相似文献   

14.
魏佳 《新闻爱好者》2012,(21):20-22
只有国家执法者才有权力颁发通缉令,但在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能颁发通缉令,结合人工搜索与网络搜索,充分动员广大网民力量,颁发"网络通缉令"的搜索行为被称为"人肉搜索引擎"。本文从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分析了"网络通缉令"的传者和受者、传播内容、传播通路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周岩 《新闻三昧》2005,(12):26-27,30
传播学认为,人际传播的社会互动作为一种最原初的、最直接的方式,具有大众传播所无可比拟的亲和性与感染性。在人际传播中,传受双方相互影响的深度和力度要大大超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保持着人与人之间最直观的“面对面”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论微博客的新媒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旋 《新闻传播》2010,(3):45-45,47
2009年号称微博元年,在这一年里,iphone手机上Twitter被《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最潮的事情,新浪微博成为中国微博第一品牌,搜狐微博、网易微博进入内测,国内微博网站已超过30家。笔者试从传者受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速度、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六个方面证明微博客不仅仅是一种互联网形态,更是足以引领传播革命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18.
卡尔·曼海姆的社会学研究充分考虑到了现代传播这一要素,认为传播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使他成为最早具备现代传播观念的西方社会学家之一。在其知识社会学理论中他对知识传播的框架、途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新闻传播工作者的教育等问题的论述,构成了他的现代传播观念,并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传播学中.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主持人作为媒体代言人.是媒体“人格化”的代表,充当着传者的角色。因而,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认知有着下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传播理念由“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的不断转变.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受众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受众认同在本质上是对传播效果的肯定.所以主持人形象塑造真正被受众认知才有价值。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由于在媒体的频繁出现,他们便成为公众的、社会性的人物。他们还是自身所属媒体形象的体现.同时,由于媒体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主持人有时也就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0.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电子商务活动的一种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传播学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发展规律及与社会的关系。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研究客户关系管理.重在探讨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如何改善企业(传者)与消费者(受众)之间的传播效果,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