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逸飞先生的遗作《理发师》,把几段不合时宜的爱情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创作者试图通过涵盖一段历史而承载几对男女的情感纠葛.影片中的嘉仪、俞棉、刘寡妇三个女性形象都别有特色.她们在各自的情感生活中对男性伴侣的选择,极大程度地左右了她们人生命运的航向.看似是主动的选择,可是究其文化原因,不难看出,无论这三个女性怎样抉择,都逃不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主宰力量.女性依然是月亮,依然要靠反射男人的光辉来照亮自己.  相似文献   

2.
《北京折叠》作为郝景芳的代表作,用三个空间折叠共存却又壁垒森严的奇思妙想将社会三个阶层分离的现实进行了反映。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北京折叠》,遗憾地发现男与女的二元对立关系依然是小说男女形象塑造的逻辑起点,男性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主体性力量,女性只是作为男性参照物的非主体性存在。《北京折叠》并没有为中国当代文化中追求女性生命主体性和实现女性平等权利的历史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女性文化之所以不称妇女文化,是因为其建立在女性性别基础上,标示着这一文化与女性自然属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用性作基点来考察人类历史,可以打开围绕女性的“性”而形成的奇特文化扇面,了解女性文化实则是女权丧失、女性受压制的文化,透视出男性主宰的社会根源。女性的“性”不可改变但命运要变。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塑造了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形象。与那些侠肝义胆的男性人物相比,这些女性人物黯然失色。这一现象引起了历来研究者的兴趣,他们纷纷撰写文章讨论之,故见诸于报刊的论文多矣。综观这些成果,大家的思路基本一致,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作是一个反女性的典型文本。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水浒传》中的女性多为“红颜祸水”,男性英雄不近女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大肆杀戮,都体现出男性是社会的主宰。然而女性对人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犹如坚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着其自身主体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犹太文化发展至今已有四千年历史。在犹太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男性一直居于主导而女性往往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并不仅是"附属品",更是"救赎者",在男性世界面临崩塌之际,女性起着拯救男性的作用。本文首先从传统的角度对犹太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探讨,进而通过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以及《死而复生的人》深入分析女性在犹太社会中所扮演的"救赎者"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6.
刘剑钊 《海外英语》2012,(12):209-210
在历史的长河中,男性一直主宰着世界,起着主导作用。男性似乎已经形成了颐指气使、女性也似乎形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然而,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高涨,女性主义者们开始并敢于说不。她们要求消除成见、改变现状、提倡两性平等。该文以对英国作家哈代的杰作《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的纯洁、苦难、无奈、忍受和反抗等方面的描写,从女性主义视角进行重新阐述,从而推动对小说的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强烈的女性先锋意识致力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说艺术世界,在这个女人特有的世界里,男性的主宰地位不是被放逐就是遭到无情的拆解和颠覆。这些带有鲜明的女性性别特征的作品,致力于突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身份和个性特征,在某些方面颇为接近西方女权主义的女性阶段,这一领域以陈染、林白、海男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陆冬梅 《文教资料》2011,(36):260-262
本文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些不同阶层的男性人物出发,分析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不尽相同的女性特质,颠覆了西方传统意义上用来衡量男性的一些标准和特点.从而动摇了以男性为根基的男权社会的统治.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公认的“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言人,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一群战后追求梦幻的青年男女,但他们在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方面都与作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这些内在联系中,我们可以看到菲茨杰拉德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破灭的过程.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欲望,一种梦幻,认为在这块充满机会和财富的土地上.人们只要遵循一组明确的行为准则去生活,就有理由实现物质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现代女性的觉醒与困惑──英美当代女性小说初探王建会《美国传统辞典》给性别歧视下的定义是“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文化是男性文化,夏娃该对人类的堕落负有责任,是潘多拉打开禁盒,释放了各种罪恶贻害人类,伊...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中国有了真正的女性写作。九十年代的多数女作家开始在女性的天地里建构着女性学谱系。她们的建构最终导致了男性在她们作品中的严重缺席——被拒绝或被抛弃。在对男性世界抛弃的同时,女性作家也一直在寻找和建立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世界,在不断对父权神话进行解构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寻找母亲,企图构建一个温情的女性联盟。事实上,要使人类在未来世纪创造出更美丽的家园,只有抛弃任何不合理的一方压倒另一方的观念,男女两性携手共进才是最好的选择——不是男性联盟.也不是女性联盟,而是男女两性联盟。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作品《虹》是一部颇受争议的心理小说,体现了“无意识”和“性欲本能冲动”在人性中的主宰地位。而人是社会的人,必然受到社会的约束和影响,这种影响导致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的争斗、本我与自我的抗争。  相似文献   

12.
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向往是女性文学永恒的主题。 A· S拜厄特的作品也不例外。但是她的有关由男性主宰的邪恶世界必将沉入海中 ,被压迫的女性世界必将上升到水面上来 ,成为世界的主宰的思想 ,她的女人不依靠男人而能为自己创造生命和意义的思想 ,还有男性由过去的压迫和限制女性变成今天的对女性的占有 ,现代女性要反对男性用任何手段来占有自己的思想以及孩子是有抱负女性的羁绊的思想等为女权主义增添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春阳》与《郭老太爷的烦闷》分别是施蛰存与汤雪华的小说,同是性压抑的展示,男性、女性纾解的方式却不相同,从而在性别视角下对女性的性禁忌与男性的性放纵进行深入的挖掘,显示出男女两性作家不同的叙事动机。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作家王安忆从自觉的女性意识出发,重新讲述历史,反思历史,试图颠覆男性话语中心的统治,从而揭示出女性在历史中依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凸现她们被男性中心话语所遮蔽的被压抑、被漠视、被剥夺的真实的内心生存感受。并希望唤醒女性的独立意识,建立男女两性之间平等交流、尊重差别、互为补充、和谐共生的新型的健康关系,从而使人类发展实现最终的自由和谐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5.
《黄色糊墙纸》:一部女权主义的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色糊墙纸》是美国女权主义先驱兼作家吉尔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揭露了性别歧视和压迫,批判了不平等的夫妻关系,表达了提高妇女经济地位的思想;批判了男性对女性的文化压迫,提出了女性写作和建立女性话语的课题;回顾了妇女解放斗争的历史,提出了男女两性互相理解、共同努力以消除性别压迫的设想,堪称一部女权主义短篇小说经典。  相似文献   

16.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延袭了传统的男性凝视视角,以第三人称有限全知视角和赫索格第一人称视角交替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父权制下男性如何诉说不说话的“他者”。女性作为第二性,是赫索格“自我”外的“他者”。但索尔·贝娄又赋予这些女性新的独立个性,她们颠覆男性的主宰地位,反过来牵制男性,主动化为说话的“她”者。从“他者”到“她”者,不仅反映出美国当时的文化现状,即女性改变被书写的历史,她们给男性主导的父权制社会带来危机,更展现了索尔·贝娄对这一转变的思考和担忧。  相似文献   

17.
赵淑敏的短篇小说集《惊梦》,以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展示了在以男性为中心、宗法文化与现代文明交合嬗递的社会历史语境下,未独立的和已独立的女性所面临的种种际遇与困扰,从而对台湾女性生存与人格独立问题作了全面观照和深刻探讨,闪耀着反男性霸权的思想火花,为台湾妇女解放这个社会性的变革发挥了呐喊助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洪华 《九江师专学报》2004,23(1):30-32,73
鲁迅小说中的男性既有作者的现实思考又融入了作者的生命体验,而其笔下的女性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真切的生命体悟,从而造成了鲁迅笔下男女形象内在的一个失衡。  相似文献   

19.
阎真在新作《因为女人》中,以理解同情女性的写作态度和真实细腻的叙述技巧,准确刻画出女性在性别劣势下的无奈选择以及在欲望化社会的伤感结局和在男权文化中的无力挣扎。但是,不自觉的男性视角使作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是男权主导下的文化决定了女性生存的窘境,男女自醒共进下的文化变革才是改变女性未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间自己的房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的先驱,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最早在文学领域展开了对父权文化的清算,她批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肯定被父权社会拒绝的女性文学传统的存在,为女性写作找到了一个历史支撑点;她提出的女性作家应在不忽略自己性别特色的前提下努力达到双性写作佳境的观念,显较后来排斥男性的女权主义批评家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