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0多年前,法国妇女出版社(Desfemmes)和有声读物出版社(Livraphone)根据社会的需求率先制作发行了一种“有声读物”。  相似文献   

2.
动听中国     
动听中国(www.ilisten.cn)是全球最丰富,更新速度最快的中文有声读物网站,拥有200多万集各类有声读物的内容储备,其中多数是热门畅销有声作品。从05年开站至今吸引大批的有声爱好者,注册用户更是以每天30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动听中国巳被网友誉为中文有声读物的“No.1”。《读者》《科幻世界》杂志有声版;每月推出的动听DVD有声杂志网罗动听精品;  相似文献   

3.
在1993年广电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音像制品评比中,江苏音像出版社出版制作的一套儿童音乐教育有声读物获得了荣誉奖,那就是《我和音乐一起玩》(含三盒音带和三册书)。这套有声读物自1992年面世以来,深受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们的欢迎,也深受孩子  相似文献   

4.
国内有声读物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 《出版经济》2003,(2):24-25
有声读物的兴起及市场现状 有声读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拥有一百多家一流的有声读物提供商,拥有众多一流的有声读物网上书店用以购买、租借和下载有声读物。现今美国的出版市场约75%的文字读物有对应的有声读物版本。 国内有声读物市场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早期在  相似文献   

5.
史秋雨 《图书馆论坛》2012,(4):32-35,20
重点分析我国有声读物的受众和特性,阐述有声读物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以及图书馆建设有声读物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开展有声读物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贺钰滢 《出版科学》2016,24(1):90-95
以亚马逊旗下的奥德博(Audible)公司为研究对象,介绍美国有声读物的受众特点,梳理奥德博公司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对其有声产品开发、发行与推广环节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声读物的市场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声读物是指"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式磁带、高密度光盘或者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任何录音产品"(美国有声读物协会对有声读物的定义).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40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有声读物出版市场,有声读物成为其出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每年有声读物在美国有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王曙光 《出版广角》2016,(22):59-60
有声图书的市场增长点主要集中在童书、大众类出版领域以及优质声音资源块面.对于众多互联网听书平台而言,争取到图书的优质内容版权以及声音资源,是抢占市场的关键环节.而对于出版社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市场争夺战中,正确认识有声图书的市场容量,重视有声图书的未来发展前景,利用目前纸质图书出版资源的优势,将这些图书的有声读物版权掌握在手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各类阅读载体的进化,有声读物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有声读物的出现不仅给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也为传统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对中国有声读物版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新媒体环境下有声读物版权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安 《科技与出版》2021,(6):103-109
发展壮大有声读物出版产业,必须重视版权保护,尤其是版权许可.文章基于对2010-2020年我国115份司法判决书的实证研究,发现有声读物版权许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寻求版权许可,擅自录制传播有声读物的侵权行为频发;二是虽有寻求与有声读物出版相关的版权许可,但因版权许可不规范而产生的侵权行为多发.对此,应通过强化一般许可、推动集中许可、寻求法定许可等途径,构建合法且高效的有声读物出版秩序,推动文字作品有声出版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阐述了有声读物带给公共图书馆的现实意义及公共图书馆自主制作有声读物的可行性,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当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自主制作有声读物,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相关服务,打造自己的品牌,积极抢占社会公众新的阅读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有声书读物是阅读与音频跨界结合而来的,有声读物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还需要更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将采用选取CNKI收录的从1997年至2020年关于有声读物研究文章作为研究评述的文本分析对象,试图对中国大陆有声读物的研究现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孙诺 《传媒》2015,(15):52-53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有声读物在移动终端渠道拥有了良好的传播基础,而4G技术的成熟则为高质量的数字有声读物的传播提供了渠道.无线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化,数字有声读物作为一种对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的补充形式,成为必不可少的、被越来越多用户所接受的阅读方式.移动流媒体技术使得数字有声读物的传输更加快捷,未来数字有声读物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符合人类新型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4.
移动有声读物成为继纸质书和电子书后的第三种出版力量,用户对数字有声读物的需求包含获取知识的认知需求、获取代入感娱乐需求、获取慰藉的情感诉求以及释放视觉的全场景诉求。通过有声读物的内容挖掘、载体形态扩展、语音交互优化以及市场需求细分等途径,可以进一步释放有声读物的经济价值,实现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美芝 《传媒》2017,(8):43-45
有声书,又称有声读物,也可称作有声出版物,其英文名称为"spoken words"或"audiobooks"。美国有声读物协会有较为权威的定义:有声读物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式磁带、高密度光盘或者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任何录音产品。  相似文献   

16.
听书起源于美国.1952年在纽约创办的蒙德凯唱片公司是第一家以出版发行有声读物为主营业务的公司.1999年,Audible网络有声读物公司在NASDAQ上市.2006年9月,有声读物在美国已达到8.7亿美元的销售额.2008年3月,亚马逊公司斥资3亿美元完成了对Audible网络有声读物公司的股权收购.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2018年度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卷第80题的考查内容,分析在有声读物出版中对著作权问题的常见认识误区。在辨析相关错误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广大考生正确界定有声读物制作的性质,明确出版有声读物需要获得的授权内容,并对有声读物所涉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有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有声读物在移动终端的传播得到了良好条件。而3G技术的成熟则为高质量的数字有声读物的传播提供了渠道。随着无线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化,数字有声读物作为一种对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的补充形式,成为必不可少的、被越来越多受众所接受的阅读方式。移动流媒体技术使得数字有声读物的传输更加快捷,未来数字有声读物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符合人们新型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有声读物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数字资源,为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注入了新鲜活力.文章基于对CNKI中图书馆有声读物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梳理图书馆建设和推广有声读物研究脉络,发现研究成果可从资源、服务、推广和受众四个维度进行解构,并对此分别展开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以期为图书馆有声读物未来...  相似文献   

20.
张伟迪 《出版广角》2019,(20):36-37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用耳朵“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耳朵听而不是用眼睛“读”。多媒体的融合快速推动着有声读物的崛起,为有声读物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效提升了有声读物的竞争力。本文以公众号“每天读点故事”为例,对有声读物的出版与传播进行分析,探讨有声读物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