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美国,每一个州的具体情况决定了其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即便是在同一个州,州政府对于不同的高校其治理模式也有所不同,体现了其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建立并不断完善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治理体制中,中国政府能够借鉴美国州政府丰富多样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持续不断地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治理是以网络架构为治理形式与结构基础的一种适用于现代复杂社会的有效治理模式。在网络治理的分析框架下,我国警务运行机制存在官僚制技术控制组织困境,警务运行网络结构配置困境以及公民参与供给不足等制度困境,应从警务网络建构、网络维护及网络监控诸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在促进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向新型的国家治理模式嬗变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媒体视角下,必须重新阐释现代国家治理的理念和内涵,敏锐抓住新媒体为国家治理提供的机遇,直面新媒体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挑战,并且积极回应新媒体视角下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建立和完善网络危机预警机制,提高政府应急处理能力,搭建全球化多向交流平台,抵制网络霸权。这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会显得十分迫切而又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民办幼儿园治理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中心—边缘"的治理模式下,由于单一的治理主体、落后的治理逻辑和僵化的治理路径,导致民办幼儿园治理陷入了治理成本过高、治理效果不佳以及教育风险增加等困境.为化解这种困境,可以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合作治理和构建动态治理网络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政府治理模式演进是政府治理理念、治理制度和具体治理方式或路径不断优化和变革的历史进程.伴随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由全能型到发展型再到服务型转变的,是法治政府理念的逐渐形成.法治政府建设也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面对"时空压缩"、人治传统多、动力不足、体制机制缺陷等诸多现实问题建设法治政府,就需要通过创新政府治理理念、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建构依法行政的现代政府治理方式,探寻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组织正在向网络化演进,大学组织内部和外部各利益主体分别形成了大学核心决策网络、高等教育服务网络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并为大学网络治理提供了契机。大学多元嵌入网络治理机制能够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衡量各利益主体嵌入各大学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途径和程度,实现沟通顺畅、协调合作、互信互惠的大学治理目标。完善我国大学网络治理,应加强学术团体与行政团体间沟通,完善现代师生关系,增强各利益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意愿,积极探索大学协同创新下的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治理模式是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话题之一。在当前我国强调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的背景下,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嬗变过程。总体而言,西方大学内部治理模式先后出现了四种形态:学院式、层级式、管理型和创业型,它们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大学发展的四种不同环境。这四种大学治理模式的出现时间虽然先后有别,但并非相互取代;相反,它们在一定时期之内能相互共存。西方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嬗变也凸显出大学内部治理模式改革的两大趋势:学术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保障,行政权力的行使越发专业化。毋庸置疑,西方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改革之路仍在继续,"网络治理"模式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可行路径之一,但在实践层面却有待进一步检验。西方大学治理模式的演变可为我国当前的高校治理改革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8.
复杂风险环境下,单一科层制的治理模式已无法有效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由此产生了“运动式治理”“协同治理”“精细化科层”等新的治理形式,但都未能在实践中形成稳固的治理模式。科层化协同即通过科层力量渗透或嵌入协同网络,使得科层因素对整个协同模式起主导性作用。科层化协同模式并不致力于完全打破科层制,也非协同制的异化,而是中国治理语境下的调适,使得协同效能得以发挥,收到持久稳定的治理效果。对在社会矛盾治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的S区枫桥式治理实践进行分析,是基于本土经验的理论化,或有助于我国基层社会风险治理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政策网络治理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网络治理具有启发意义.构建完整的教育政策网络治理模式需要从治理的主体、工具、理念、机制四个方面,思考转型期我国教育政策网络治理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供给转向合作治理模式、建立公私伙伴关系已经得到理论研究和多国政策的肯定。但是合作治理的运行方式和效果在公共服务中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以网络社区为代表的网络公共领域是实现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模式的重要途径。因此,新媒体能够成为这种转型的正向推动力量,它不仅可以通过直接建立网络社区等虚拟组织,引发当代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构筑合作治理模式的平台,而且基于新媒体的网络社区在实践中也发挥着显著的公共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治理视野中的中国行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新理论,成为了回应这一时代巨大变革的强劲的政治理论话语,在西方行政改革的实践中逐步获得了共识,并显现出一定的成效。今天,中国要摆脱市场化进程中公共管理低效的状态,在新的合法性基础上重建社会信仰,就应该将治理的神髓与中国行政的特质有机结合起来,从培育市民社会和中介组织、重塑政府角色以及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这三个方面着手,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公民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弥补,开辟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公民意识、培育了公民资格、拓展了公民参与,是对集中控制的专业主义行政模式弊端的部分消解。用公民治理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克服效率悖论、信任缺失、公民参与形式化等公共行政困境,必须建构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完善公民与政府合作机制、培育积极而主动的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资格和参与路径,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形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动员和组织社会公众利用网络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是完善民主政治、加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形式创新,更在于有效扩大了社会公众诉求表达和参与的权利边界。网络参与以其直接性和平等性为社会群体和个体提供了同等的与政府互动的方式,个体表达权更加充分;为公众在更大范围内监督和评议政府提供了制度性的机遇,引导和培养了公众的参与意识,社会公众权利意识增强。网络参与的意义还在于政府公共决策权力在网络开放互动中趋向公开透明,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有效性逐步显现。网络沟通还应注重参与渠道的畅通、有效和可控。  相似文献   

14.
具有行政色彩的职教集团作为民事主体在法人制度上具有跨“行政法”与“民法”的双界性,这是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症结所在。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现实困境突出表现在法律缺失、政府管制以及院校失位等三个方面。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实现,需“明确职教集团具备独立的法人主体资格,界定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边界;变革政府管理职能,解除职教集团对政府评估权威的路径依赖;建立健全职教集团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依法进行职教集团章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层管理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泉州市"城中村"社区治理仍是政府主导下行政型的社区治理模式,在这一治理模式下存在着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要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治理的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公民的自治能力,必须创新"城中村"社区治理模式,实行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的合作型社区治理模式。而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政府职责,积极有效引导社区居民和社区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是实现这一治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新社会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当前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社会管理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社会民众公共精神的缺失。通过公民社会、公民教育、法制建设培育社会民众的公共精神,对于加快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以来,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成为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核心问题。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正式制度中涉及中国高校自主权的主要政策与法规文本,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办学自主权"回归"演进中有五个不同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以政府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面对思想解放,提出高校办学自主权"回归";第二阶段,1986—1993年,以政府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标志,面对思想纷争,争取市场主体地位与更多"名义"自主权;第三阶段,1994—1998年,以全国人大颁布《高等教育法》为标志,面对两轨体制的转型困境,确认高校法人地位与有限自主权的"名义"法律保障,在招生就业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等领域高校办学自主权迈出制度性突破;第四阶段,1999—2011年,以政府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标志,原有涉及多方利益的存量改革固化,改革增量创新难度加剧,造成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困,也迫使学校寻求自主权确权的制度创新;第五阶段,2012—2017年,以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标志,面对全球治理浪潮,政府简政放权,探索确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碎片化自主权"回归"诉求转换为整体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自主权的演进始于突破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纠结于转型中的两轨制、转换于公共治理理念框架的实践,这将改变政府与学校就办学自主权的"分权"或"放权"的"线性"循环局限,转入到参与大学办学相关利益方关于权利、义务、责任、理念的制度重塑与学术生态培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官员治理的困境可以归纳为:一方面,官员群体行为正在失控;一方面,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化进程必须依赖官员群体的推进。导致官员治理困境的原因在于集体行动逻辑导致的政府缺乏自律意愿和能力,而社会监督能力不足。因此,官员治理困境的应对之道在于通过增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建立以表达权为基础制度化的利益协商和利益均衡机制,充分发挥公众行使知情权和表达权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保障——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治理理论:起因、学术渊源与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失效、市场失效以及全球治理等问题的出现,使治理理论得以迅速兴起;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有限政府理论和新自由主义思潮是治理理论产生的学术背景;民主、分权、参与、协商、合作等是治理理论最核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以及城镇化、无子化和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亲属担任监护人的可能性日渐式微,无人照料无人监护的特困群体呈几何式增长,政府公共监护资源有限,社会公共监护制度尚不健全。分析构建我国社会公共监护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要引入国际人权思想,树立社会公共利益本位观,营造政府承担社会责任氛围,构建以政府公共监护组织为主导、社会公共监护组织为补充的完善的公共监护体系,发挥社会公共监护组织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公共监护组织的监督与管理,构建完善的民政民生兜底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