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试图通过设计“研讨与练习”,一方面呈现自己的编写课文的意图和目的,另一方面为学生自学课文和教师教学提供思路和参考。因此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对课文教学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也如此,绝大多数教师都会依据“研讨与练习”来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自学的。  相似文献   

2.
片断练习又名“小作文”,它是第六册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文的“入门功夫”。要训练学生组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离不开片断练习。因此,教学时我们要根据这一册作文训练序列,结合教材所选的10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片断练习。一、提供词语,组句成段这种形式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中心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连句成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有必要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来体现出练习训练的科学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一、设计“探究性”练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练习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取知识。如教学《…  相似文献   

4.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试用“练习式”教学法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对老师、学生来说都很轻松,不过不要认为这就是复习练习课型的代名词。“练习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化解为各种类型、既广泛又精要的训练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把握知识、培养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静 《教学随笔》2013,(10):42-43
课后研讨与练习是对一篇课文最为有效的引申和扩展,一方面重在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处理,能使学生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夯实语文基础。另一方面,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扩展,锻炼学生语文学习的技能,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教师合理高效地运用课后研讨与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夯实语文基础,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片断练习,现在统称“小作文”。教师要根据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阅读教学的要求,周密地安排几次必要的片断练习。一、指导写景物《梅雨潭》这篇课文,具体地写出了“亭”“瀑”“潭”及其周围的景色幽美。这篇课文教后,我亲自带学生观察小溪。站在高处,观看蜿蜒曲折的溪流,两岸碧绿的田野。着重指导学生观察景物的形状、姿态和颜色。又领学生站在溪边,观看倒映在水中的蓝天浮云,活灵灵的游鱼,洗澡的孩子和洗衣洗菜的女人。观察结束后,我出了《家乡的小溪》的题目,让学生仿照《梅雨潭》课文,按照自己观察的顺序逐一写出,结果内容很具体。  相似文献   

8.
怎样指导学生用自然段归并法进行分段练习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李效芝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学习给课文分段,编写段落大意。这是在三年级学习“段”的基础上,向“篇”过渡的转折点。它既有继续培养学生读懂学好一段话的能力的任务,又有逐步向读懂一篇课文能力过...  相似文献   

9.
品德课的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特别是练习中的“读一读”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灵活应用。这样,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把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1.结合“读一读”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借助每篇课文阐述观点、传递信息,而课后的“读一读”就是围绕课文所反映的观点而设置的。尽管有的只是几句名言警句,一个小故事或几幅简单的插图,但它们也都是为强化学生对课文所反映的品德观点的认识而安排的。所以,教师要很好地指导学生认真学习“读一读”,以加深学生对…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接受、强化和运用知识离不开课堂的有效练习。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每结束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教师都需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练习,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消化和吸收,以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练习过程与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设计新的练习内容与方式。所以练习过程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作出评价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对练习设计作了深入的探讨,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练习设计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使练习更好地发挥评价功能,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怎样设计练习”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在这里只…  相似文献   

12.
爱德华 《湖南教育》2004,(10):30-30
斯宾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为教人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些什么”。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基本采用“练习—批改—讲评”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只能引导学生“思考些什么”,不能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这与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无法接轨的。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语文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设计阅读教学。一、旁批点评法旁批点评法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对比、圈点、分析、归纳等方法,将自己对课文的鉴赏和品析写在课文空白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有条理地、顺利地实现对…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每一组课文都有其规律可循,教师一旦掌握其规律,其教学将会有事半功倍之成效。现以小学语文12册中的第三组课文为例,谈谈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实施“发现———学习———练习———总结———实践”的五步教学法。一、发现“发现”就是发现每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为此,在上每组课文前,都要先指导学生学习其“导读”部分,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有个大概了解,明确这组课文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训练项目。如第三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是:展开合理的想象。二、学习“学习”主要…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调查〉序言》、《〈呐喊〉自序》、《〈物种起源〉导言》三篇课文都是“序言”性质的文章,内容并不艰深难懂,课文后面练习较多,学生可以借助练习的指引和教师的辅导答疑来解决自学中的一般问题。教师的主要精力可用于启发诱导,组织学生求同辨异,必要时作画龙点睛式讲解,全部教学活动能够做到以学生的读写练习活动为中心。教学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目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15.
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如果把小学数学课划分为“新授”“、练习”和“复习”三种基本课型,那么以练习为主的练习课则占总课时的30%左右,即三种课型的数学学习有超过60%的时间是在练习中完成的。为了充分发挥练习的“训练、评价、发展、教育”功能,练习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注重价值性,克服随意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要求教师在设计习题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而非结果。练习的设…  相似文献   

16.
杨明华 《考试周刊》2012,(71):56-57
有人曾经问:"语文最难上的是哪一种类型的课?"不少老师都异口同声:"练习课难上。"是因为练习课教学的目的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内化和提高。正因为如此,练习课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对于某一篇课文来说更宽泛,对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更高。其次,它没有课文那样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字、词、句、段、篇等的练习内容。这些内容题型不一,相互之间又缺少承接,因此教师常常教得没有激情,学生学得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共四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军神》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将“预习”和“思考·练习”合并为“阅读提示”,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依据。本组“思考·练习”的变化主要有五个方面:一、重视朗读、默读训练。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课文,都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要求。另外,根据本组阅读训练重点,还提出了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二、避开了容易导致烦琐内容分析的题目,更加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如《狼牙…  相似文献   

18.
分科型语文教材的《阅读》课本与综合型语文课本相比,除了课文的篇目及其编排顺序有所不同外,我以为最主要的特点,就体现在习题的编拟方面。因此,处理好《阅读》中的各类练习,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一、要重视练习的提示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阅读一篇课文时把握住要点,是相当困难的。对此,编者除在每单元之前冠以“单元教学要点”之外,还在每篇讲读课文之前设计了“提示和思考”,在每篇自读课文之前设计了“自读提示”。另外,为了强调基础知识的“点”与“线”与“面”的关系,编者又在有些课堂练习和单元练习内,有计划地穿插和安排了些汉语、写作、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示和思考”,大都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练习被称之为“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 ,既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 ,又是学生由知识向能力、智力转化和发展的有效方法 ,还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及调控教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科学地设计练习内容 ,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 ,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完善地实现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要求 ,在练习内容的设计上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突出练习的趣味性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 ,因此 ,教师要注意强化练习的趣味性 ,使学生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达到“既能切实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又不降低教学质量”的目的,就要有效地组织作业练习,避免学生进行无效或低效的练习活动。一、正确地把握教材要求,精心设计练习的策略教师怎样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发挥教材的作用,设计怎样的练习使不同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