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士的学徒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学徒的STW平稳过渡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受到学徒自身及外部因素的干扰,从义务教育到学徒培训、学徒培训期间以及从学徒培训到就业三个阶段的过渡风险日益凸显。深入探究瑞士学徒STW过渡的影响因子,在借鉴瑞士青年组织对适龄青年STW过渡的追踪数据基础上对STW过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为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学制体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待嵌格式”这一名称是周荐在1999年提出来的。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中期为初步探索阶段,有些学者在讨论其他问题时附带提及这类格式,但专题研究工作尚未展开;二、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为深入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待嵌格式研究的重要性,并有学者对其展开了较为系统的专门性研究;三、从90年代中期至今为多元研究阶段,对待嵌格式的研究呈现出可喜的局面,研究方法和视角更为新颖,研究内容更为集中和深入。  相似文献   

3.
有关晋商与边疆经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末民初对票号成败的描述;第二阶段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对票号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第三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晋商及其资本的探讨;第四阶段为20世纪最后20年,有关晋商与边疆关系的研究在区域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最后一个阶段为21世纪初,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有关晋商与边疆经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在史料扩展、研究视角以及理论方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批判的视角对美国的STW改革做了评论。批判的立足点主要是对STW改革的深层合理性进行分析。分析从两个方面加以展开,一是从教育内部,即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等;二是从教育外部,如企业制度、政治因素,文化制度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从STW到STC: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向工作过渡(STW)的改革曾经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但伴随着2001年STW机会法案的废止,STW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学校向生涯过渡(STC)继承了STW改革的核心理念,继续致力于改善美国青年的生涯准备.分析从STW向STC转变的背景,比较这两种改革之间的异同,可以探求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STW是指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文章通过中西方学术界对STW研究的现状回顾,尤其是对“国家比较分析框架理论”和“过渡模式理论”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STW的改革实践的描述,阐释了在市场模式下加强对STW问题的研究对于办好教育并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对STW内涵的探究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怡芳 《职教论坛》2004,(15):63-64
从学校到工作过渡School towork,以下简称STW,有多种涵义:①一个人一生中从普通教育结束到有报酬的就业的开始这一时间段,这是从个体的角度对STW的理解;②指专门的培训体系、机构与课程,它们为青年普通教育结束后的就业做准备,这是从机构的角度对STW的理解;③一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它包含一个系统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以及完整的实现这些理念的计划.本文主要从第二种涵义来使用这个词.  相似文献   

8.
<正>胡海青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中撰文,聚焦于美国、德国、加拿大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政策与实践,从政策目标与行动框架、政策工具和实施机制三个维度对这三个国家的案例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并提出对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启示。国际上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政策与实践的成功案例对我国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具有重要启示,作者在研究中选取、分析了以下三个成功案例:第一个是美国STW机会法案与STW体系。STW法案的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蓬勃发展。在此期间,我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刚刚起步,比较教育研究处于对外国教育的描述和介绍阶段;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比较教育研究已经进入了国别研究和专题研究阶段;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时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比较教育研究也更为广泛和深入。通过对各个时期学科建设情况的回顾和对所发表著作、论文以及承担的课题情况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脉络,从而认识并了解中国比较教育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坦桑尼亚裔英籍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毕生执着于非洲流散族群书写,探索殖民主义影响下非洲流散群体的命运与未来。古尔纳的流散书写源自其生活经历,得益于他身为作家和学者的独立思考和社会责任感。他的流散书写可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在这三个阶段呈现出主题、视角、思想、艺术等方面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美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中正式制度的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创期,从殖民地时期到1890年;第二阶段为确立期,从1891年到20世纪70年代;第三阶段为革新期,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美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中正式制度的变迁,明显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具有多元性;变迁方式主要为渐进式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供需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STW:当前西方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School toWork,简称 STW)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社会学、职业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西方各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一趋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本文拟从职业教育研究的角度,对西方 STW 的研究状况作一阐述,并力图从中获得一些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内西方"马克思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对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的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早中期,第二阶段从1989年前后直至9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则从2000年至今.各个阶段都涌现了许多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每一阶段独特的理论特征,在更深层面上也表明了国内西方马克思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式、历史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萧红的小说研究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带强烈政治色彩的文学批评,1980年代在"改造民族灵魂"文学传统下的重新审视,19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批评框架下的再度解读,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都有所拓展。纵览历史发展线索,扫描萧红小说研究的得失,并勾勒出运动的轨迹,不仅可以推动萧红小说研究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也将有助于整个现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这次"教海探航"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围绕"问题三"开设了一节公开课,下面就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STW"和"STC"是美国职业教育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教育理念。STW即School To Work,也就是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STW教育理念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其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整合,职业学习与学术学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创新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视角;20世纪70年代的政治视角;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组织文化视角。总体而言,技术视角将重心放在创新的采纳上,政治视角批判性地分析了创新过程中的权力关系,组织文化视角则探究了学校文化和行为模式对于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郴州地区的方言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研究限于单纯的方言材料记录;第二阶段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期,对湘南土话的研究从起始到日渐兴盛;第三阶段从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期,是郴州境内客家话、赣方言、官话以及综合研究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原则是我国教学理论中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有古代、近现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四个阶段,而对这四个阶段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20年间。本对这种研究状况进行了审视与评价,从整体上梳理教学原则的发展,为21世纪教学原则研究的深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多元文化视角探讨了加拿大多元文化对创意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将加拿大创意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归结为四个历史阶段,即20世纪50-60年代创意城市的规划与起步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创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创意经济的崛起阶段、21世纪初期创意城市的最终形成阶段,总结了加拿大创意城市建设的若干经验.  相似文献   

20.
广州近代建筑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研究主要局限于"十三行"夷馆的描绘;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开始进入繁盛时代,以广州近代建筑发展历程为线索,探讨近代建筑的演变和保护以及建筑型制等对城市空间与风貌的影响。目前相关广州近代建筑的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