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杜甫诗歌中存在频繁的地理空间转换现象,表现为:在同一时间维度内将“此在”和“彼在”的地理空间进行对举,强调彼此相隔之远;纳入时间因素,将“现在”和“过去”的空间融入同一首诗,以今昔对比暗示盛衰叹怀;借助地理空间的切换映射其隐秘的精神空间,这些都与诗歌内涵的表达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句型转换是各种英语考试的必考题型,其中陈述句变为一般疑问句的考题出现频率很高,但学生得分率低。为什么呢?没有掌握转换技巧。下面是自己从教学中悟出的方法:将英语陈述句变为一般疑问句最最关键的是陈述句中的"要害"词,只要将"要害"词找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3.
钟前宾 《中国教师》2009,(Z2):473-473
<正>理解诗歌的意思是做好诗歌鉴赏题的前提,如果不理解诗歌的意思,即使各种做题技巧烂熟于胸也做不对题。那么,我们怎样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呢?笔者认为正确理解诗歌内  相似文献   

4.
从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来看,"五四"新诗最大的变化在于用白话作诗和"作诗如作文",这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一次有组织的反叛。那么,这种反叛给作者、给读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与传统的诗歌观念相比,这种"自由化"的新诗对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转换呢?文章抓住新诗"自由化"的基本特点,尝试着阐述新诗是怎样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模式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谈到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的也称艺术特色、艺术技巧或艺术手法,那么它到底是指什么呢?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中谈到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的也称艺术特色、艺术技巧或艺术手法,那么它到底是指什么呢?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我个人认为:它指诗人运用语言的各种具体技巧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正>在历年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是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就其考点来看不外乎考查诗歌鉴赏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个大的考点。很多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语言啰嗦、张冠李戴、措辞不当、要点不全。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读懂诗歌的内涵。笔者认为,要答好诗歌鉴赏题,首先要读懂诗歌。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读懂诗歌呢?检验读懂诗歌的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加以判断:一是诗歌"写了什么";二是诗歌是"怎样写的";三  相似文献   

8.
郑珍诗歌的宗法关系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仔细研读郑珍的诗歌,结合前代学者对郑珍诗歌的研究成果,可知郑珍诗歌继承最多应是"诗圣"杜甫诗歌之笔法。在诗歌内容上,郑珍诗歌继承了杜诗的"诗史"精神,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实,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在形式上,郑珍诗歌继承了杜诗即事明篇的技巧、浑然天成的近体诗的技巧、以议论入诗的技巧、塑造典型的技巧、"看景入细入微"的细节描写技巧、以民间口语俗语入诗和炼字炼句技巧以及独到的"点化"诗句的技巧等。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北京高考微写作题目之一是"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2015年北京高考微写作题目之一是"请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考场作文"诗歌除外"已然成为历史,如今,诗歌落落大方地登上了高考的舞台。但为什么我们不鼓励孩子们写诗呢?为什么大作文要将"诗歌除外"呢?其实,诗歌永远无法被"除外",即使在被"除外"的时代,它也一直是精神在场的。诗歌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和文学本是孪生姐妹"。诗歌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如何将科学与文学相结合,将诗歌应用于化学教学呢?文章主要论述了诗歌在导入新课与复习旧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全国卷把古诗词鉴赏由客观题转为主观题,这就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而高考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何才能准确地对诗歌进行鉴赏呢?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全国卷把古诗词鉴赏由客观题转为主观题,这就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而高考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何才能准确地对诗歌进行鉴赏呢?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分值是8分,可是大部分学生不管怎么做最后只能得4分5分或是更少,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本是教师在平时的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了教授答题技巧、答题模式,而学生呢,只是生硬地死板地去记忆这些所谓的模式、技巧,而他们对很多诗歌是什么意思还没弄懂,那怎么去运用这些技  相似文献   

14.
诗歌内容是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但这也是高中诗歌教学工作中一大难点:老师难以施教,学生难以掌握。其中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是基本。那么,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得学生读懂诗歌和理解诗歌呢?根据本人在一线教学工作的经验,下面浅谈一下,本人将"三步法"运用到高中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5.
《江南逢李龟年》不仅仅是一首"怀旧诗",诗歌以私人之谊进入时光隧道的做法,也区别于"大历史""大时代"的史诗。诗歌的中心场景是与"歧王""崔九"共度的过去时光,但是这个人生的断片没有得到故人的指认,因此断片所代表的人生、时代以及可能开拓的想象空间,都成为被质疑的对象。诗人以人生的断片为信物,试图将过去与现在连接,但是过去被质疑,存在也被否定。诗歌的意义因此得以凸显:如何确认我们的过去?如何确认生命的存在?这是诗人对存在的质疑,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16.
正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情感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难忘,以高度凝练、含蓄的语言使人回味无穷。可是,由于初中生对诗歌本身表意的凝练含蓄难以把握,以及他们的文化积淀少等原因,诗歌鉴赏历来是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谈谈中考诗歌赏析的方法和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诗的国都。中国古代文学因古典诗歌而更加绚丽多彩。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也将其作为重要的内容来教学。诗歌是最精炼、最简洁、最富表现力的文学样式,它凝聚着先人的智慧。那么我们的先人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来构思他们的作品呢?本论文将从最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比兴、用典、双关、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角度来谈谈古典诗歌的构思。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无论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还是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必须以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为前提。把握了古诗的主旨,就犹如拿到了开启古诗阅读之门的金钥匙。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诗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几个方面,因其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而深受命题人的青睐,分值较高。但考试中学生此板块的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首要原因。如何才能快速读懂诗歌呢?笔者以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培养思维习惯《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这是前人对诗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诗歌以抒情言志为目的。古人很少直白地宣泄情感,常委婉地加以表达,或借景抒  相似文献   

20.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先驱和集大成者。他的诗歌在语言上一改以往英国诗坛晦涩难懂之风,清新、质朴、自然、纯净,实现了深刻思想、真挚感情与朴素语言的完美结合,体现了高超的美学价值,对现代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五首"露西组诗"为研究对象,从诗歌的美学基石、灵魂、空间和技巧四个角度,来探析华兹华斯那完美和谐、意境深远的诗歌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