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家重新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师范院校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几年来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也暴露了不足,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继承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将政策目标聚焦农村教育师资短缺和教师综合素质偏低问题、采取“以县为主”的免费师范生招生就业机制、缩短免费师范毕业生服务年限,增加了政策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于解决贫困师范生的就学问题、保障基础教育师资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对非部属师范院校会产生新的不公平;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师范生不一定能享受政策优惠;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职后保障成本太高;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等.对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我国教师的待遇;增强师范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师范教育免费制度的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男教师紧缺的社会难题,各省市相继推行免费师范男生政策。总体而言,免费师范男生政策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是一次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师范政策试验,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饱受争议。福建某大四女学生申请审查"师范男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男生政策推向了舆论高潮。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自2007年回归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围绕着政策的各种论争更是常议常新。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及其相关规定是国家最新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其出台、执行、发展价值、利益分配、实践演绎等构成了一个新的"政策网络"。用西方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对新政策的现象形态、本体形态、过程特点和特殊性质予以检视透析,可对其实施效果与可能性论争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揭开了师范教育和教师培养的新篇章。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走上基础教育岗位已有一年多时间,开展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培养质量反馈研究,对于检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落实效果,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访谈的方法,客观了解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职业现状、对高校培养质量反馈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及基础教育用人单位对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工作表现、高校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更多优秀教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男幼师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为了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少地方出台政策实施对男幼师的免费培养。在培养探索中新出现一些话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文章对免费幼儿师范男生培养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从免费幼儿师范男生教育政策、培养模式与机制、培养策略与实践、职业认同与发展、学习动机与现状以及培养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免费幼儿师范男生培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实施情况是对该政策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完善与继续推行这一政策的前提。通过对北京某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及"优化师范院校生源、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等目标得到了有限实现。同时,就业政策实施中存在政策部分失真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业政策目标多重,易导致"目的失真";仅靠就业政策,难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等目标;政策存在"免费"与"优秀"、"有志"与"优秀"两对错位的矛盾。此外,还可能产生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减退、阶层固化等非预期结果。进一步完善与继续推行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政府应完善、落实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免费师范生培养院校应细化免费师范生准入、退出机制,加强培养及政策宣传;免费师范生应合理选择,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8.
2007年我国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政策客观上引发了新的教育不公现象,扩大了师范院校层次上的差异。同时,我国教师教育在投入、开放性、学术性和创新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构建开放的大师范教育体系,突出师范院校的地方特色和师范特色,增强师范院校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服务一体化的能力,丰富师范教育的内涵,提升师范院校的适应能力,是新时期师范院校发展的有效策略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理化》2008,(5):65-66
根据国家有关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精神,为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鼓励优秀青年当教师,我校2008年在部分省份招收免费教育师范生,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对就业结果、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个人素质和国家相关政策是决定免费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就业满意度高低的关键因素。文章据此提出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和适当调整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考察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历史变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政策。清末和民国时期,师范教育免费政策曲折发展,时兴时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师范教育历来受到重视,师范生历来享受最优厚待遇。免费是师范教育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但要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更需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师范生免费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新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效果,文章提出如下几种观点:同一所招收师范生的院校应该同时提供免费和收费两种选择;今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非重点师范院校;在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同时必须完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大学化已成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各级传统师范院校都凸显出众多问题,并在为摆脱固有问题而进行的转型实践中遭遇了多种困境。我国师范院校在向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过程中主要存在非师范类专业对教师教育资源的争夺、盲目跃进导致的教师教育质量下滑、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带来的冲击、部属师范大学免费政策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冲击等问题。通过平衡培养重心,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建立一体化平台,创建独特优势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的角度来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政策明确了各级政府、师范大学和免费师范生的责任要求,具有鲜明的国家性、示范性和整体性特征。当然,为确保这一政策顺利实施,就需要在招生、培养、就业、继续教育等环节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深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为基础美术教育培养、输送师资的高师美术教育,理应跟上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步伐、顺应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努力为基础美术教育培养合格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秋季开始,国家在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中,积极探索针对免费教育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免费教育师范生群体所呈现的新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对免费教育师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给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必须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明确其重要性,增强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主客体的针对性,发挥创造性,借助新媒体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理念和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大学化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世界趋势,大学教育之共识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统一,但是,以往“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分歧、当前“专业化与解制化”的争议,始终牵伴着各国大学的教师教育改革之路,也困扰着教师培养模式的选择,甚至陷入教育伦理困境:一些大学倾向以实习课程来增加职前教师的教学经验,却无法避免其教学行为失误给予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秉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原则,系统梳理大学介入教师教育的历史,重点考察教育研究与职前教师培养的关系演变,尤其聚焦教师教育大学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即教育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的割裂问题。作为以培养教师为主责的师范大学,借鉴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开启的“意识-经验”关系新视域,重构大学视域教师教育改革的方法论,关注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理论-实验-实习”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传统的高校德育体系面临新的价值观念与新的行为方式的挑战,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手段都日益显得陈旧过时。高校德育方针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应该认真研究新的社会、新的学生、新的思想潮流,培养新的观念、拓展新的途径、探索新的方法,从多个角度重新构建一套高效的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20.
师范生免费教育为我国自1997年以来大学普遍实行并轨收费的制度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对于新的举措,人们更应该关注在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于免费的"午餐",不应该只是单一的享用它"免费"的成分,更应该注重其本身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催化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与提升社会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