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条完整的新闻的形成,从寻找新闻选题开始到选择新闻角度、挖掘新闻深度,再到表达新闻事实,记者需要经过一系列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环节。前几个环节属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新闻表现则是将前面的认知成果外化的过程,它需要记者用新闻作品的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再现,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记者对事实的继续认识。  相似文献   

2.
论新闻情感     
新闻的基本属性是客观真实。它是决定一篇新闻是否成为新闻的基础,但作为报道新闻的主体——记者和通讯员,具有社会性,他们存在着社会心理状态。由于其生活阅历、政治倾向,个人爱好和认知水平不同,因而对选择事实、叙述事实和确定报道角度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则是新闻情感的外观。心理学家对情感的经典定义为: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新闻情感,则是记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在事实上体现出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它是记者、通讯员个性心理和受众社会心理的统一。新闻中的情感是由新闻事实诱引而产生的,记者、通讯员在…  相似文献   

3.
吴晓春  闾春飞 《新闻界》2005,(5):60-61,55
自从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报人、学者和政治家都非常重视新闻人才的培养和对新闻人才理论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造就新闻人才的理论主张.其中如何建立记者的知识结构问题,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但纵观以往人们对记者知识结构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很多研究大都是从记者应该获得和具备哪些知识或者什么样的知识来看待记者的知识结构问题的,并且形成了“杂家”说、“专家”说和“专与博结合”说等观点和理论.这些观点和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合理性,但缺乏与具体新闻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待记者的知识结构问题,通常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实际上,记者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一个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动态建立的过程,并且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动态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有效地实现记者的价值.因此,重新审视记者的知识结构问题,无论是对于新闻理论还是新闻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今时今势,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随波逐流正在消弥纸媒记者对新闻的热情,纸媒新闻弱化,谁来救场?专副刊责无旁贷。融媒体时代,相比而言,受冲击较少的其实是纸媒的专副刊。因为与新闻的即时性、碎片化不同,专副刊的稿件完全可以更为从容、深度。新闻如果在即时性上慢了一拍,其威力就打了折,如果在深度调查上再受限,新闻就离平庸又近了一步,这就是今天纸媒新闻面临的窘境。这种背景下,专副刊不能再退居幕后,固  相似文献   

5.
人们不时有这样感觉,有些新闻,记者的报道也许是真实的,但受众则感到不可信、不可靠。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真实性与可信性的关系问题。真实性与可信性,从对新闻的要求和效果上讲,二者是一致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能够达到统一的;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新闻真实性,是对新闻报道的起码要求。新闻的可信性,是受众对新闻真实性方面的一种心理反应。前者是从记者报道的角度看,后者则是从受众的角度看。为什么受众有时感到有些新闻不可信,原因不外有两个,一是有的新闻本来就是失实的;二是有些新闻虽然基本事实真实,但记者没有分…  相似文献   

6.
论电视新闻记者的“突前”意识江克关人们常常用"新闻敏感"来评判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文字记者凭"新闻敏感"辅之以基本的写作能力,就可以写出新闻作品。电视记者则不同,除了应具备一般记者所应有的新闻敏感之外,还必须具备善于和敢于"突前...  相似文献   

7.
“末流”之乐□熊蕾按新闻圈内某些人的分类法,“末流记者写报道”。我等专写很少在国内见报的对外特稿的记者,则可能更是“末流”之末了。我不大能体会被列为“上流”记者从事的事有什么乐趣,但是我们甘居“末流”,自有道理。“末流”也有“末流”的乐趣。我们的一大...  相似文献   

8.
谈记者语言个性化素素报纸是新闻媒体,语言则是媒体的媒体,除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外,语言同样影响着传播的质量。这就要求,记者所捕捉的新闻事实要给人以新鲜的刺激,新闻语言也应是不同寻常的,从未有过的,只属于这篇报道或只属于这个记者的。然而,确有一些记者,"袈...  相似文献   

9.
能不能很好地利用电视新闻的背景材料,记者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记者接受一项采访任务之后,针对这则新闻事件中存在的一些材料和事物都应该去认真地进行调查和了解,这样一来,记者就可以很好地对这则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这样的话,对于这则新闻事件就会有更多的把握,也能够更好地将这则新闻事件报道出来,以免就事论事的单调性。  相似文献   

10.
二、抓好新闻由头,追踪采访新闻事件多个现场,获取现场短新闻的资料。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记者每天碰到的都是新问题。新闻要求“新”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主动进取精神和独创意识。诚然,现场新闻有不少突发性事件是记者无法事先预见和准备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已发生了稍长时间,如果记者作后续采访,写成现场短新闻则时效性差;若是不写又太可惜。因而,抓好新闻由头不失为补救时效性差的好办法。一旦抓到好的新闻由头,记者就应该有所准备地深入到新闻由头发生的现场,去捕捉新闻事实。每一个发生在现场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5号,我国"神舟"四号飞船成功着陆,对于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我们的记者有幸采写到许多有价值的幕后新闻。在本期"记者亲历"中,我们集中选发了3篇文章,《"神舟"飞天记》是专讲发射的,而《茫茫雪野追神舟》是专讲回收经过的,在《"神舟"飞船发射报道背后的新闻》中,记者披露了"神舟"4次发射过程中的鲜为人知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5号,我国"神舟"四号飞船成功着陆,对于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我们的记者有幸采写到许多有价值的幕后新闻。在本期"记者亲历"中,我们集中选发了3篇文章,《"神舟"飞天记》是专讲发射的,而《茫茫雪野追神舟》是专讲回收经过的,在《"神舟"飞船发射报道背后的新闻》中,记者披露了"神舟"4次发射过程中的鲜为人知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黑枫 《新闻记者》2005,(3):60-61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文字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文字新闻可以记述也能追述.而瞬间新闻则不能.它只能在现场抓拍。因此瞬间新闻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记者只有到现场去,才能获得,舍此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8日北京大兴电视台开设了国内第一档以手机拍摄素材为内容的新闻栏目《手机新闻眼》,由此手机记者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所谓手机记者,是指那些利用手机的信息发送、录音、照相和摄像等功能采集素材或内容并提供给媒体使用的非新闻专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5号,我国"神舟"四号飞船成功着陆,对于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我们的记者有幸采写到许多有价值的幕后新闻。在本期"记者亲历"中,我们集中选发了3篇文章,《"神舟"飞天记》是专讲发射的,而《茫茫雪野追神舟》是专讲回收经过的,在《"神舟"飞船发射报道背后的新闻》中,记者披露了"神舟"4次发射过程中的鲜为人知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6,(3)
“记者头子”的地位与品质──对何微一个新闻观点的探讨文/文广毛泽东戏称新闻传媒的总编辑(社长)为“记者头子”。“兵能能一个,将熊熊一窝。“记者头子”的品质如何.关乎一家新闻媒介的荣辱兴衰;一代“记者头子”的品质如何,则关乎一代新闻事业的荣辱兴衰。何微...  相似文献   

17.
张翔 《新闻前哨》2002,(12):18-19
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总是在一定领域中进行,不同的领域使人们具有不同的角色。那么,记者扮演何种角色?著名报人普利策有个形象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了望者。”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也对记者说:“你们的责任,你们的使命,就是做最伟大的真理的向导。”可见记者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本文试对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笔者认为,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角色定位具体说来有以下五种:一、精明的公关者采访对象是新闻信息资源的所有者,记者则是新闻信息资源的需求者。二者之…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记者》2002,(2):70-70
△武警北京总队八支队为让战士们系统地学习新闻写作知识,给每个中队订了《军事记者》杂志。目前已由15份上升到现在的50份。(吴学斌)△山东省夏津县人武部把抓好《军事记者》征订工作,作为培养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成才的重要途径。今年他们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及早动手做好《军事记者》杂志的订阅工作,保证让全县人武系统的每个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都能及时看到2002年度的《军事记者》。他们还从今年的政工费中挤出5000多元,拨到各个乡镇武装部用于订阅《军事记者》补贴。(尹延桥、孙林勇)△在空降兵某航运…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新闻生命。新闻敏感是指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说是指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特有的捕捉新闻的本领,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新闻价值的良好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主要是指记者寻找、捕捉、判定新闻价值的自觉意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是记者职业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业务能力.新闻敏感度则侧重于将捕捉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及时高效地撰写成新闻稿件的能力.这二者对记者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记者是否称职的标志.本文主要论述记者具有新闻敏感性的意义,分析如何提高新闻敏感度的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