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之间是相互共生的关系,电视技术是电视艺术的物质基础,丰富了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电视艺术的艺术表现力;电视艺术是电视技术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载体"。正确处理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对于促进电视媒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三.在访谈中,高鑫教授从电视艺术关学得以自由言说的历史语境出发,以史带论,勾勒了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和学理路径的构建过程,有针对性地评析电视艺术创作观念论争和流变,并就艺术和技术、创造潜能、电视化,以及艺术本质及审美价值等一些电视艺术美学的重要理论范畴阐发了其独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3.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艺术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基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大众媒体.电视技术的发展是电视事业腾飞的基础,而艺术创新对电视技术发展的要求是始终伴随着电视技术同步发展的,这就对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就包含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处理和艺术创作两个部分.也就是"硬件"和"软件"技术.  相似文献   

4.
陈晓波 《新闻界》2007,(3):83-84
关于电视传播中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孰轻孰重的问题,电视界长期存在着论争.论争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主导派",另一类是"技术主导派".要正确地认识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能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现代艺术的潮流是技术与艺术的合一.作者单位陈晓波,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编辑.  相似文献   

5.
论流媒体时代的挑战与电视生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音频文件在网络媒体中的顺利传播成为现实,从而使网络媒体对于电视媒体的直接竞争开始突现.本文以"流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媒体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流媒体带给网络媒体的新变化、电视节目媒体所面临的挑战、生存机会,并提出了电视节目媒体的生存对策.  相似文献   

6.
何晓兵 《现代传播》2001,(2):110-119
中国的电视文艺类纪录片数量较少且成就不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视文艺界在传统美学和商品文化偏颇的常识体系与价值观的误导下,将人类艺术极其多样的风格种类和多元的文化功能,削减为以经济发达民族、阶层或区域人群为中心的职业舞台艺术,和单调的审美或娱乐功能.这一偏颇观念和物质利益驱动下的电视实践,正在严重损害着各民族多样而鲜活的传统艺术文化这一多功能文化生存方式,并因此无形中损害着人类的文化生存能力.因此,电视文艺纪录片的出场,就不仅仅意味着某种电视体裁的补阙或强化,而是意味着一种更为真实健康的电视传播观念的确立--而这一观念的确立,有助于使我们在诸如树立艺术传播的相对宽容的价值观,揭示"艺术"文化的本来面目及其功能价值,保护和传承宝贵的人类传统艺术资源,乃至开拓"常销"型电视艺术商品等多个方面,弥补现有电视文艺的阙失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韩珂 《新闻爱好者》2011,(24):93-94
舞蹈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主要用身体语言做"心智交流"的艺术,长期以来靠剧场演出作为主流传播手段,堪称典型的舞台艺术。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长足发展,舞蹈艺术与电视技术相嫁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强调舞蹈艺术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舞蹈艺术法则与电视艺术法则、形体节奏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深度契合、有机统一,是记录和传播舞蹈艺术的高效率手段,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多元与重构——电视艺术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论说的研讨和借鉴,试对电视艺术的本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哲学思考.通过对电视艺术形态、语言、思维元素、手段、时空等的多文化分析,将电视艺术最终提炼为"多元"与"重构"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艺术的表现手段与创作手法正在因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变化.本文试从电视艺术"意境"的美学本质出发,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现今高技术平台上电视晚会录制中游动机位功能的变化及其运用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八.杨伟光教授从世界电视发展的前沿入手,分析了中国电视与世界一流大台的现实差距,确立了经典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并就此展开了对中国电视艺术价值实现和内容生产的理论考察,着重分析了中国电视艺术生产战略中的优秀节目为王、精品意识、大制作等一系列论题,进而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国电视在理论、机制、组织等多个层面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