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袁宏史学思想再探讨──袁宏《后汉纪》史论浅析周文玖袁宏的史学思想,是史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历来的中国史学史论著,在论述袁宏的史学成就时,都对他的名教观点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而没有结合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深入地研究其名教观的特点,对他名教观以外的丰富的史学思...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六一诗话》的问世,改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走向,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话"体评论体例的先河,其独特的批评视角、幽默的批评话语、独特的文体特征对后世诗话具有一定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来,李裕民教授在史学研究领域勤奋耕耘,收获甚丰.《宋史新探》反映了他尊重科学、求新求真的精神.他对漆侠教授《宋代经济史》的批评及与漆教授弟子的论辩,成为当代史学史上引人注目的一桩公案.此事给人最大的启迪,是史学研究的繁荣有待于学术民主大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4.
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几的《史通》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1000多年的史学实践,对后来的史学批评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也是最为全面的,从其所表现的精神、到体例、史料的运用,甚而到遣辞造句。对于这一批评需要认真予以分析,找出正确与错误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则纲在《史学通论》中对"历史是什么"(同时,"历史学是什么")以及"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吗"这些有关历史学科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认识论角度指出作为认识客体的历史与作为本体的历史或曰历史事实之间的区别,进而对"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做了较为正确的界定,但因受实证主义史学影响,将历史学科的性质等同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四史”教育要求,高校要充分依托现行教材,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纲”,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为“要”,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明确课程要求,挖掘教育资源,贯通教学过程,使大学生经由“纲要”之门,步入“四史”殿堂,厚植史学底蕴,引导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相似文献   

7.
“四史”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思想资源,对推动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较大意义,是确保大学生可以以史为鉴、形成坚定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为发挥“四史”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施中的重要作用,需要从其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出发,探究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四史”红色资源融合的意义,并从提高“四史”红色资源认知度、优化思政教育观念,落实“四史”教育实践的要求、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等多个角度寻找“四史”红色资源在教育中融入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扬弃朱学、自创新说之后,在修身工夫诸环节中一直是将"诚意"置于优先地位的。他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现实世界关联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批评"务外遗内"的朱学和"是内遣外"的禅学之同时,坚持以超越内与外、整合心与物的"合内外"作为自己新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9.
当前西南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形成"描述性"法史学和"解释性"法史学两种进路,应当在此基础上把坚持历史学本位与历史人类学方法的运用两者有机结合,以拓展其研究领域和深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思无邪"是孔子对于《诗经》诗品的总体概括。孔子的意见有其所本,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在极为实用的现实动机基础上依据个人的经验对文本所进行的一种主体"误读"。在承袭孔子意见时,后世解读者对于"思无邪"往往进行了进一步的道德化处理,将其和"诗言志"或"文以载道"并置并确立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从而于批评的内部制约了中国文学可能的新变。传统文论进行现代转换,以今天的眼光观审,孔子的"思无邪"认知最起码有如下三点可作当下思想资源:一是宽容精神;二是节制要求;三是创造性强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武侠文化在冷兵器时代生存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历史基础,虽然重文轻武之俗由来已久,但任侠之风仍延绵不绝,其根本原因是其文化底蕴与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深度的切合,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出现的所谓“思想进步,艺术退步”是现当代文学发展中带有“偏至”性的“普遍化現象”的批评,是一种“偏至”批评。对被指责的所谓“老舍现象”、“茅盾现象”有其片面性。对被重点指责的所谓“郭沫若现象”,作者认为应根据广义的“诗学”原则认识郭沫若创作发展,他不仅在初期以诗歌《女神》显示出文学“高峰”地位,而且在中后期又以历史剧显示出文学“高峰”地位。对其中后期诗歌也应实事求是评价。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是辩证思想的大师,他和他的思想本身都应该受到辩证的对待。在“恶”这个具体的道德问题上,黑格尔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探讨“恶”的含义和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恶”的历史发展的杠杆作用的辩证法思想正是在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思想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也正因如此,恩格斯在《终结》中指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论文依据1919年以来百年间各个时期的主要体育史专著,考查了中国体育史中"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中国现当代体育"和"世界体育史"话语的形成与史观范式的形成演进,指出由于中国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需要和语境变化,形成了不同的体育史话语与研究范式,并对今天的体育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观和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在20世纪末期颠覆了传统的历史叙述和文学叙述。它传人中国以后,也自然对中国的历史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新历史小说就是在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念影响之下而形成的,两者在历史观上是一致的。然而,作为西方舶来品的新历史主义和中国土生土长的新历史小说之间在历史观念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两者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文章即拟对两者之间的差异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成立于1928年底的"寒之友"社,是民国时期成立的众多书画社团之一。不同于一般的书画社团,其核心成员为经亨颐、陈树人及何香凝三位政界人士,同时又囊括了黄宾虹、刘海粟、王一亭、张大千、张善孖、李祖韩等海上名家。经亨颐是"寒之友"社的创建者、组织者,因此该社带有强烈的经氏烙印。通过对经亨颐的文人画倾向、与海上名家的交往、"经陈合作"模式方面等进行分析,可加深对"寒之友"社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7.
《泛槎图》是成书于道光年间的一部自传体的木刻画集,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清代画家张宝的游历人生。他在纪游过程中亲绘各地著名景观103处,并请名流文士和王公巨卿题咏,后又经张太占、刘文楷刊刻成集。考察其写作缘起和成书过程后发现,《泛槎图》的图文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正是基于图文之间的互相启发,张宝在纪游过程中不断修正叙事策略,最终在纪游路线上建构出一种宏大的龙脉景观,成为理解明清文人画家思想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研究中,司马迁把“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与汉兴百年的历史变迁结合起来,让史学承担哲学的责任。以李陵之祸为人生转折点,司马迁对现实政治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在深刻反省汉兴百年的历史中看到盛世下的危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循环论。在继承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司马迁抓住“历史循环”的大势,将社会变化的法则与“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历史哲学观。  相似文献   

19.
《窝头会馆》是作家刘恒的话剧处女作,虽然是第一次写话剧,还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表现主旋律上,刘恒的创作体现了新的变化。主旋律很容易使人想到高大全、假大空的文学形象和文学作品,然而《窝头会馆》却避免了这样的弊病,在展现建国前后特殊时代风貌时,作者把落脚点放在永恒的人性上,剧中的人物显得生动可感,"对主旋律的探索能悄悄抵达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20.
毕孝立的长篇小说《海选》以乡村选举这一敏感的话题为题材,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农村的政治生活状况。主人公刘建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过渡性人物,他的奉献精神与专制作风,带有深刻的历史烙印,而他在选举中的落败,则昭示着农村民主化进程的必然。在艺术上,小说注重向古典小说学习,很好地处理了"避"与"犯"的关系。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思想史上,《海选》都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