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基 《考试周刊》2010,(24):148-150
公共体育课体适能教学是我校针对新生入校后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开设的一门体育课。本文作者根据宁夏大学公共体育课体适能的构成要素,通过调查发现其公共体育课体适能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以此推进宁夏大学公共体育课体适能教学的改革,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健康体适能的专项教学对旅游类高职女生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作者将210名在校高职女生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体育课程教学。实验组则在课堂教学中专门安排部分时间进行健康体适能的教学训练,每周2次共12周。在训练开始和结束时,进行体适能测定和锻炼感觉量表测验;比较两组得分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女生经过12周健康体适能练习后,其体适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高。锻炼感觉量表的检查亦显示出体适能训练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心理体验。说明健康体适能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旅游类高职女生的健康状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具有明显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福建教育学院的福建省儿童职业发展学院教学点的2010级240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大学体育健康体适能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体适能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周的健康体适能教学干预中,实验组同学在心肺适能、肌肉力量适能、柔韧性适能水平得到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变化,并从大学体育教学现实性角度,讨论了健康体适能理念教学产生明显效果的原因,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健康体适能的概念,探讨了将健康体适能课引进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必要性和制约因素,提出开设此课程的建议和对策,为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职业体适能可视为身体适应工作、生活与环境的综合能力,包括职业健康体适能和职业技能体适能两个方面。职业体适能概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职业健康及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具体内容和途径;职业体适能概念突出强调“适量”的运动;职业体适能概念的使用既有助于更好地和国际接轨又能凸显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色.不同类型的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体适能的需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一线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他们的健康与体适能意义重大,拥有一个完善的职业健康体适能对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与身体竞争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中体弱学生健康体适能促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基于“体医融合”的健康高职发展模式,构建了“职业发展”与“健康促进”融合互动的高职院校体弱学生健康体适能促进的应用模型。研究认为,学生健康体适能促进相关工作对于普通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来说具有挑战性,同时也具备可行性,体弱学生体适能发展需要线上、线下协同促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冯传国 《中国教师》2013,(Z1):105-105
本人积于多年从事一线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并结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对如何上好一节好的体育课,总结以下几点认识。一、教学目标单一,不经过整合的课,不是一节好课长期以来,我们十分关注学生的体适能状况和运动技能目标是否达成,从而使这一教学目标成为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教书育人"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停留于口头上,对学生进行完整教育的"全人教育"永远只是个理想,因此说,只达到"体适能和运动技能目标"的课不是一节好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适能课程理论的研究,阐述体适能的概念及与健康的关系,并把体适能理念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普通高校篮球体适能训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对体育教育的需求,在高校篮球体适能训练体系中,应首先和重点开展健康体适能训练.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训练系统的作用表现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初步提高其篮球专项体适能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对健康体适能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审视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存在的问题.大致有:选项教学等同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内容重实践轻理论;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以技能与竞技体适能为主忽视健康体适能;课余体育以竞赛类为主而忽视健身类活动;场地器材多以竞技体育为主.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依据健康体适能理论,未来高校公共体育改革与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教学内容注重健身娱乐与生活化;俱乐部将成为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体育理论课受到重视;评价注重健康体适能测评技术;课余体育竞赛更加注重健身性与全体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对相关专家和专选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进行试验设计,对运动员进行试验干预,并对运动员的体适能进行全程监测。同时,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特征,对篮球运动员与一般大学生的体适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发现篮球运动对高校大学生对体适能的影响,促进大学生体适能水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在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对健康体适能的理解与篮球运动特点关系出发,指出篮球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有氧耐力,提高肌肉力量,发展柔韧性和降低体脂。通过把健康体适能的相关内容整合到篮球教学中,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明永 《考试周刊》2010,(29):24-25
欧美对体适能的研究在健康体适能方面不断深入,在与运动相关的体适能和与代谢相关的体适能方面逐渐拓展。体适能与工作学习、娱乐和应急处理等生活情况紧密联系。给我们的启示是:体适能的发展要与健康紧密相连;健康观念应由无疾病的消极观念转向充分发挥身体潜能的积极生活观念;学校体育教育应正确处理好健康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适能”这一旨在培养青少年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健身教育,随着我国体育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已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领域。健康与运动性的“体适能”活动己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体适能”教育能增进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能促进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的重新认识,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73):111-1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山东某高校体育通识课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体适能教育模式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适能教育模式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对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健康体适能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是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于1987年提出的一项旨在建立一个能协助体育教师帮助青少年理解终身体育活动的计划。实践证明,健康体适能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效果甚佳。近年来,健康体适能在我国逐渐被众多体育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如何使健康体适能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得到充分演绎,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曾杰 《西藏教育》2013,(4):25-26
在体育课中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教育赋予体育课的神圣使命和体育教师的重要职责。利用每一节体育课引导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是《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更高更新要求。一、体育课与心理教育的内在联系初中体育课中,教学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在运动场,在教师教导下,他们能充分用脑筋、动身体,尽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质的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了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调查郑州市高校大学生的体适能状况,对郑州市5所高校学生进行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从而为郑州市高校体育工作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郑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总体水平良好,身体形态和肌力适能均处于一般水平,心肺适能和柔韧适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74):124-125
本文运用文献、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山东某高校体育通识课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健康体适能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理论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体适能理论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对指导大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知识、培养良好健身态度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知网和pubmed搜集有关徒步运动与健康体适能的文献资料,并对其归纳整理,探讨徒步运动对人体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强度的徒步运动对人体健康体适能的心肺功能、肌力和肌耐力以及身体成分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柔韧性有积极影响,同时徒步运动干预在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