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长自己却很少学习.其实,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对于自己和孩子都有很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长自己却很少学习.其实,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对于自己和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我们学习和孩子共同生活中,当孩子的学习比我们预料的要容易、要快或者更好,取得惊人的进步时,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往往是快心遂意、喜上眉梢。孩子希望成长和更加独立,这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而父母和老师希望孩子成长、学习进步,这正是  相似文献   

4.
父母把孩子送进学校都希望孩子能够轻松学习,成绩出色。孩子们个个希望自己聪明绝顶,学习优秀。很多现代  相似文献   

5.
上小学时,孩子放学回家总要绘声绘色地把学校里有趣的事向父母汇报,可一上初中,便不再主动与父母说话。孩子进入初中,青春期悄然来临,身高、体重发展很快,柔韧性增强,力量增加,给孩子自己以“成人感”在心理变化上,由于他的独立性增强,故尽量避免对大人的依赖。渴求独立,不希望父母对自己过多的干涉,因而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孩子此时开始重视与同性、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故可以与朋友尽诉衷肠,尽情欢乐,而不愿再对父母说心里话和表达亲密的感情。所以,对父母“疏远”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是孩子的独立性表现。父母应尊重孩子在家中的权利,有意地把孩子看成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想 眼睛是人体最精密、最灵活的感觉器官,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然而,由于孩子的无知、成人的疏忽,越来越多的孩子因视力不良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影响今后的学习、工作.我们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增强幼儿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意识.让幼儿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用,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眼睛的朋友"来辅助眼睛看得更清、更远,同时也渗透一些仿生学的原理,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优者"之忧     
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位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满怀殷切的希望,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任何一位老师也同样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当我们看到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自己的督促指导下日有所长,不断提高的时候,会感到由衷的欣慰,然而在这欣慰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些优等生的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高"起点,将来取得"高"成就!可是,由于身高受到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不能尽如人意.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达到比较理想的身高呢?专家指出,关键在于把握三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9.
希望孩子的未来光辉灿烂,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因此,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让多少父母心急如焚.简单的打骂惩罚不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会让孩子对学校与学习产生恐惧.  相似文献   

10.
爱心——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得有“爱心”,即全面关爱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成长等。有这样一个孩子,平时很听话,在学校表现也很好,成绩不错,突然有一天老师告诉他父母,孩子在学校和老师顶撞并大发脾气。父母这才意识到最近一段时间孩子怪怪的。其实孩子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大多是由于心理变化引起的,作为父母首先得在生活、学习上更加体贴孩子并倾心去与孩子沟通,在聆听孩子诉说中找出孩子心理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用“爱心”感知孩子,及时了解孩子思想变化的状况,及…  相似文献   

11.
家长要有责任感。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但只希望而不尽责是不行的。有些孩子之所以厌学,是因为没有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没有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感受,忽略了对孩子的教  相似文献   

12.
一次,在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在日本一个工薪家庭里有一个非常厌学的孩子。为了使孩子好好学习,父母想尽办法,也未能奏效。于是,父母请来了一名大学生做家庭教师,一般的家庭教师总是和孩子一起学习,而这位教师却一反常态,总是和孩子一起练棒球。每当孩子练得精疲力竭时,他就说: “那么,明天见。”这样持续了好些天,父母都很吃惊。终于有一天,在练球最高兴时,孩子突然说: “还是回去学习吧。”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一个5岁的女童能流利地背诵诗经,一个6岁的男孩能快速地计算,当很多小神童在电视屏幕上一一展现自己过人的才智时,有些父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还不会写字、不会算数而心急如焚,便开始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将这种希望寄托于学校,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学习更多知识,希望幼儿园的老师能提前讲授小学知识,并觉得这种希望和要求合情合理,认为自己是"重视"孩子,其实,他们更重视的是自己。当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的时候,其  相似文献   

14.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孩子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如何能帮助孩子?如何能知道孩子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陶先生的教诲对现在的家庭教育有着指导意义.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6.
【观点再现】:父母不该做“孩奴”,许多父母放弃自己的兴趣以及事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有很大压力的。学习是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孩子自觉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有可能学有所成。父母不该做“孩农”,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农作物”,  相似文献   

17.
现在许多的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在教师的嘴里可以听到“哪都有你,就学习找不到你。”“别再玩了,跟××学学,看他多听话”……这些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学习琴棋书画才是又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孩子才是班里的典范,父母的骄傲。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一、玩就是学习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  相似文献   

18.
面对孩子的出走,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的正确教育是避免孩子离家出走的最好药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在成长中,心理上还在依赖父母,但行动上却表现出想独立的倾向,时时希望得到尊重,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冲突。父母应细致观察孩子,注意其细微变化,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尊重  相似文献   

19.
高军 《陕西教育》2006,(9):33-33
最近从网上读到一篇介绍美国家庭注重孩子“体商”培养的文章,文中所说的“体商”一词,是指孩子对体育锻炼的热心程度。美国父母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是希望孩子在运动中结交“运动高手”,通过运动克服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培养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心理,让孩子在父母宽容的心态下逐步建立起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家教荟萃     
辅导孩子学习要坚持三不希望孩子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共同心愿。一些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与忽略了孩子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