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引言澳大利亚自由泳运动员多采用前交叉配合,通过内旋转上臂和屈肘来实现移臂高肘动作。中国自由泳运动员多采用中交叉配合,在肘内收之前,前臂和手几乎与水平面垂直,水下采用的是屈肘划水动作。通过对澳大利亚和中国自由泳技术对比分析,找出存在差异,借鉴澳大利亚自由泳技术,去改进和完善我国自由泳运动员技术,有助于缩短与他们的距离。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索普刘禹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2.2.2对比法3、研究结果与分析3.1澳中著名自由泳运动员技术特点对比为什么澳大利亚男子游泳运动员能够在200米到1500米自由泳项目中取…  相似文献   

2.
邓永星 《游泳》2009,(3):15-18
"直臂移臂"技术在短距离自由泳中有很大优势,数据证明"直臂移臂"技术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划水能充分发挥腰部和肩部力量,提高划水速度与空中移臂速度并保持划幅。"直臂移臂"技术将成为国际泳坛女子自由泳顶尖技术之一。通过对第28届奥运会女子50、100米自由泳决赛前3名运动员和中国十运会女子50、100米自由泳决赛前3名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探讨,我们发现中外优秀女子短距离自由泳选手之间存在许多"直臂移臂"技术的选手,但国内对"直臂移臂"技术的研究较少,游泳基础训练对此技术不重视,从而失去了一批极有潜质的"直臂移臂"运动员。本文对"直臂移臂"这一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它的存在价值,为我国游泳训练提供实质性的理论依据,以达到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单妍  付喜庆 《游泳》2014,(4):66-68
第三期为大家介绍了四种自由泳划水的基础技术练习方法。本期将在此基础上为您介绍自由泳划水提高技术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注:本文是由《游泳技术》的默根弗斯采访桑顿后写成的)。问:你在第一次看一名自由泳运动员训练时,主要看什么?答:自由泳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划水效果—每次划水后游进的距离。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运动员的划水效果的。我主要看髋部和躯干沿纵轴的滚动情况(通常它能增大划水效果)。此外,我也看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自由泳“直臂移臂”技术,能充分发挥腰部和肩部力量,提高划水与空中移臂速度并保持划幅。这一技术是自由泳顶尖技术之一,如何在少儿运动员中进行教学与应用,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直臂移臂”技术作为自由泳运动员的入门技术,应从基础游泳教学训练开始.在少儿运动员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1.澳中优秀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对比(1)澳大利亚运动员哈克特的自由泳技术特点。在自由泳中,减少阻力的方法就是尽量向两头伸展,而前交叉技术是伸展的最好选择。哈克特也正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的。前交叉配合技术是与较长的身体姿势紧密相连的。当身体尽量伸长,并且在每一个动作周期内尽量保持这种较长的身体姿势时,阻力和克服阻力所需要的力量就明显减少。采用适宜的速度游进,身体多数处于侧卧位置,并呈良好的流线型,这种形状就成为“赛艇”形状。如果移臂和划水同时进行,即移臂的手臂与划水的手臂同时经过肩关节时,形状就类似“…  相似文献   

7.
上一期"精益求精"栏目为大家介绍了多种自由泳腿部的练习方法,目的是为了使身体在水中形成良好的流线型并保持较好的身体位置。本期将在此基础之上为您介绍自由泳的划水技术以及配合呼吸的练习方法。本期我们主要介绍了四种自由泳划手的基础技术练习方法。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自由泳划手技术的提高练习方法。自由泳的划水效果与身体位置密切相关,所以,在学习划手技术的练习时不可以忽略腿部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九运会女子 10 0m自由泳前 3名运动员和第 2 7届奥运会同项目前 3名运动员技术比较的数理统计分析发现 ,我国女子前 3名运动员 15m出发段的速度略低于外国优秀运动员 ;途中游的划水频率不如国外运动员 ,划水幅度与 2 7届前 3名运动员持平 ,5 0m绝对速度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 ;转身段的表现也不如国外运动员 ;中国优秀运动员冲刺到边段表现出色 ,略优于国外运动员 ,展示出良好的速度耐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9.
朱倩蔚是目前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2004年进入上海市游泳队,2006年入选国家游泳队。其自由泳技术特点为:动作规范、身体位置高、手腿动作协调、节奏好;打腿连贯有力且推进性好;划手动作舒展、划频中等但划幅长、划水质量高、划水效果佳。朱倩蔚曾多次获得全国游泳锦标赛和中国游泳公开赛冠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朱倩蔚和队友勇夺女子4×200m自由泳接力亚军;次年,在意  相似文献   

10.
自由泳是四种竞技游泳技术中速度最快的一种姿势。自由泳技术中呼吸技术是较复杂、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怎样才能快速正确地掌握自由泳的呼吸技术呢?我认为,学习自由泳的呼吸技术,必须以正确的手、腿配合技术(手腿配合部分略)为基础,因其划水量和速度都与呼吸有密切关系,要让学生较快地掌握自由泳的呼吸技术,我认为可以加强以下训练:  相似文献   

11.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须经过基础训练、专项技术提高、创造成绩和保持成绩四个阶段。其中专项技术提高是少儿时期游泳训练的重点,而自由泳是重点中之重点。自由泳的技术主要取决于手和臂的划水效果。通过对陈桦、郑静、吴鹏等队员的长期训练实践,摸索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游泳运动更加受现代人们的喜爱,自由泳是各种游泳形式中速度最快的一种方式,但是自由泳对游泳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自由泳技术种类也比较多。在自由泳技术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自由泳技术进行训练。自由泳对运动员身体协同性与控制能力的要求较高,通过技术合理运用使运动员在自由泳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推进力。因而掌握自由泳技术训练要点是运动员技术强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明罡  红军 《游泳》2004,(5):22-25
在当今的游泳竞赛中,大多运动员和教练均侧重于体能的训练和提高,但在运动员泳姿的游行动作的改进上所下的功夫远远小于对体能训练的投入。本文是在学习、研究流体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省市的游泳运动员(专业和业余选手)的观察对比,并进行新旧泳姿对照试验中确定了这一新的自由泳手臂划水动作。并充分感受到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分析、研究自由泳手臂的划水动作后,则会令人有一种全新的惊喜发现!  相似文献   

14.
自由泳蹬离池壁后的双臂划水技术短距离自由泳的转身技术对运动员转身后获得最大冲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将以往传统的转身蹬边后一手前伸,一手往后划水的第一次配合动作改为双手同时向后划水的动作(和蝶泳划手一样),可以获得最大的冲  相似文献   

15.
韩玉霞  高捷  张海峰 《游泳》2012,(1):54-55
自由泳的呼吸方式和其它三种泳姿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好坏直接影响划水力量和速度、耐力的发挥。数据证明,单侧呼吸技战术在自由泳中有很大优势,可使运动员在游进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减少身体多余的转动,节省体力从而提高速度,同时在保证每次呼吸质量的同时,还便于与战术配合。  相似文献   

16.
以索普、哈克特等人为代表的澳大利亚自由泳技术 ,主要表现在推进过程中的有效运动 ,包括由于惯性作用 ,做出轻松无碍的抓水、划臂和回臂技术。哈克特和索普在悉尼奥运会赢得 150 0米和 4 0 0米自由泳金牌时 ,他们水面上的回臂前移 ,用的都是屈臂技术。索普等人在整个划臂过程中 ,有一个较长的划水臂内收动作 ,这个内收动作伴随着躯体肌肉收缩而收缩 ,肘部几乎碰到身体一侧 ,从而确保了推进动作的有效性。这个划水伸展动作的重点 ,不强求躯干肌力及其附加推进力同时到达 ,所以不强调推水“到底”。专家认为 ,推进动作最后阶段如用力伸直肘部…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自由泳短游教练巴拉托尔和中长游教练乔切姆士回答《游泳技术》杂志提出有关自由泳训练的一些问题。问:短游运动员应具备哪些条件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自由泳运动员划臂配合技术动作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距离下自由泳运动员划水时相、划臂配合指数IDC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参加2009年全国游泳冠军杯半决赛及决赛的自由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Dartfish软件进行解析获得IDC等技术参数.结果:随着游泳距离的不断减少,划臂配合模式从后交叉(IDC<0)过渡到中前交叉(IDC=0或IDC>0),从而导致手臂配合时段的重新分配:抓水时段大幅度减少,抱水、推水等时段相对增加.划频和划频/划幅比率的增大、划幅的减小,说明这些参数与途中速度一样可以视为游泳成绩的影响因子.结论:根据不同距离运动员调整划臂配合模式,教练员和运动员就会找到适合自己专项的手臂配合技术,从而通过训练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19.
陈琼霞 《游泳》2006,(1):24-25
一、自由泳技术中的腿、手、身体的位置、呼吸都是相互关联的整体。而晚吸气则是“S”型划水路线的保障。少年儿童在自由泳的初学阶段,往往出现在吸气的一侧臂刚开始划臂,便急于转体吸气并且吸气的时间较长,形成整个划水动作是在转体过程中进行的。同时,过早的转体形成一侧肩下沉,身体在水中起伏较大,破坏了“S”型划水路线,降低了划水效果,影响了前进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少年儿童自由泳移臂技术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身体位置是否保障呈流线型,髋关节稳定不左、右摆动,特别是肩关节柔韧性差的运动员更应重视自由泳移臂技术,以提高长距离自由泳训练水平为根本,避免影响训练计划的任务完成。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少年儿童自由泳运动员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