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汉语中有许多含有相同语素、在意义上对称的词语.如“男人”和“女人”、“好人”和“坏人”等。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意义上并不完全对称的词语,如“新房”和“旧房”、“大人”和“小人”等。  相似文献   

2.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3.
宗守云 《学语文》2005,(3):43-43
“公汽”、“公车”、“巴士”,都可以用来指公共汽车,它们都是“公共汽车”这个概念在向双音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们有时候可以互相替换,如“我喜欢在公车上看风景或想事情……”“公车”如果换成“公汽”或“巴士”.都是可以说得通的。这样看来。“公汽”、“公车”和“巴士”这三个词语应该是完全等义的,是绝对等义词。  相似文献   

4.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介词“在”有处所介词、时间介词和范围介词的用法,“当”有处所介词和时间介词的用法,“方”只有时间介词的用法。介词“在”和“当”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成的,而介词“方”则源于副词。“在”、“当”、“方”三者在出现频率、语义功能、语法功能以及地域性等方面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幅”、“副”和“服”都可以作量词使用,但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幅”读作“fú”,作量词时常用于形容布帛穴bó雪、尼绒及图画等,如:“一幅金绫穴líng雪装裱穴biǎo雪的纵幅国画”、“一幅绣了字的锦旗”、“用两幅布做一幅床单”等等。“副”和“服”作量词时都念作“fù”。“副”,原指成套的东西,如“一副象棋”、“一副碗筷”等。后来,发展成为专指成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对联”等。现在,表述面部表情也多用“副”,如“一副迷人的笑容”、“一副严肃的面孔”等等。“服”则用于中药,中药一剂或煎…  相似文献   

6.
蒙古语中表达“母亲”、“姐姐”、“妻子”、“女儿”等称谓意义的词互相间尽管其派生形式不同,但是它们的词根形式相同或相近。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这些称谓词曾有过同源关系,它们的共同形式为,并且进一步认为,同表达“乳房”意义的词同源。它反映了如下情况:人类在其早期阶段,“乳房”是女人区别于男人的重要标志,从而女人也有了“乳房”的称谓意义,之后,随着“女人”的社会分工的加细和明确,由“女人”派生出了“母亲”、“姐姐”、“妻子”、“女儿”等不同称谓词。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历史教材上,“左”与“有”多次出现.如“左派”、“右派”、“左翼”、“右翼”、“左倾”,“右倾”等,那么,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声”、“音”、“乐”现在通常作为一般性词语来使用和训释,而三者在音乐意义上的关系问题,即三者在音乐系统内的特指性含义,已基本上被人忽略。至使一些与此相关的词语和语句亦被曲解、误训。同时,又由于三者“浑言”、“析言”已经相混,其文化意义上的差异性现已基本消失,这也使得人们在阅读理解上出现曲会。为了清晰辩认和正确理会所谓“郑声”、“雅乐”,以及老子的“大直希声”和庄子所云“听之不闻其声”等语,似有必要正本清源。将对“声”、“音”、“乐”的训释,放还在其所自生的语言和文化系统之内来进行。由于古人重礼…  相似文献   

9.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岳阳留下了赞颂洞庭君山美景的千古绝唱《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由于此诗影响巨大,千百年来,古今诗集多所辑录。全诗28字,唯一字有异,即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的“色”字,在诸多版本中作“翠”字。此诗在古本《全唐诗》和今刊《唐诗鉴赏辞典》等典籍中,皆作“色”字,在《岳阳楼诗词选》、《岳阳楼历代名家诗词注评》等书中,则多作“翠”。笔者认同“色”字,其珲由如下:  相似文献   

10.
“等”和“等等”是人们用错率较高的两个词。它们都经常用在别的词语后面,但是用法和词性都有一些不同。“等”可以担当四种词性:动词、量词、助词和介词。  相似文献   

11.
彭慧 《学语文》2011,(6):66-66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胡言乱语”、“胡编乱造”、?胡思乱想”等词总是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或响起在我们的耳畔。在人们的普通语感中,似乎提“胡”便及“乱”、言“乱”便及“胡”。那么,在意义相同、搭配成词的表面背后.二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13.
南音在记谱、乐器、表演等方面,至今保留许多唐宋遗响。二弦是南音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引”与“塞”是其传统又独具特色的“做韵”方法。详细讨论二弦“引”“塞”的“做韵”方法及其运用,以期对二弦演奏的保护、传承和深入研究有所脾益。  相似文献   

14.
析“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却”是起关联和修饰两种作用的副词。关联,主要用在转折句中,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类连词的用法。但它有时也用在并列句、逆进句、条件句、假设句和让步句中,表示各复句的分句间的结构关系。修饰,可以表示相当于“竟”等的九个副词的语义,常用在单句中,也出现在连贯、因果、条件和假设等复句类型中,表示相应的意义。有的“却”又兼起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淮晨报》2005年10月18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一代文学巨匠巴金陨落”。初看上去,似乎明白:细读一遍,觉得别扭;仔细分析,发现问题出在“文学巨匠”与“陨落”的搭配上。“陨落”就是“坠落”,经常用来比喻大师等辞世,用在巴老身上十分恰当。但“陨落”的主语应当是“星”,《左传·庄公七年》:“夜中星陨如雨。”因此,“文学巨匠”宜改为“文坛巨星”。如果一定要用“巨匠”,那就应当把“陨落”改为“逝世”“辞世”等词。  相似文献   

16.
“■”、“皙”、“■”形体近似,在文献使用上有混淆现象。从训诂角度来讲,“■”与“哲”是同源字,“皙”与“■”是异体字中的广义分形字;从汉字构形的角度来分析,这三个字有一个相同的构件“斤”,有相同的构件数目、结构方式、层级数目等,结构上确实极为近似。但是它们各自的不同构件决定这三个字具有不同的造字意图,所以,它们只可能是三个不同的字,而不可能互相合并。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中的“侪”、“辈”、“属”、“曹”、“等”是用来表示复数的,但不能把它们看做代词的复数形式。这几个字虽然具有相同、相近的词汇意义,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特别是在用法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尖子班”、“重点班”,并加大了处罚力度,违规学校的校长将结予行政处分。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执行普通高中不得办“尖子班”、“重点班”等规定。普通高中各年级均不得以任何名义或理由举办或变相举办“尖子班”、“重点班”等,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要表达与衣着服饰有关的动作行为,常用的动词有:穿、围、套、披、系、裹、戴、佩等。其中最常用的有两个,即“穿”和“戴”。“穿”和“戴”在语义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后面各自带的宾语为什么自成体系?“穿袜子”、“戴手套”为什么不能说成“穿手套”、“戴袜子”?“穿衣戴帽”为什么不能说成“戴衣穿帽”?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一番解释。  相似文献   

20.
日前,笔者在某单位打工,任务是汇编一本资料性的书。笔者发现不少原稿中有“雄居”一词,如某项产值指标“雄居”全县首位,某种产品产量“雄居”全省第一,逐将“雄居”改成了“雄踞”。不料,修改稿经“把关者”一过目,要将“雄踞”改复原,并以《文摘报》2001年8月23日5版上的“……畅销五洲的《老夫子》在闯入内地图书市场的一年来,一直雄居中国图书排行榜的前列”为例,证明笔者的改稿之误。“居”、“踞”的读音虽相近,但意义实不相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居”有住、住的地方、在、当、积蓄等八义,而“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