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的成败,既有教师教学中的预设因素,也有来自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处理及由此引发的“生成”性教学因素。预设即教学设计,设计要关注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生成”则更多展示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智慧性。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生成一节比较完善的课。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一些英语教师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的“互动”,不仅仅是指导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全体或小组)的活动,还包括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这是一种人人参与的网络式互动,作为网络节点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教学中的“生成”就是通过开放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资源的生成,再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师的回应反馈,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的“生长元”,实现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内容或程序的新的教学过程的生成。因此,这里所说的互动生成,是对教学动态性、不确定性的展开状态的刻画,它是…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常规工作,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提升课堂实效的关键。可是。在当前的备课活动中,教师却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传统的备课只定格为课前教学设计.并把它定位为不可更改的“铁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致使“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情况的出现,从而造成了教学的压抑和失败。那么,怎样备课才能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反思可以成为有效备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教学机智在课堂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信息反馈出现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未曾料到的突发性情况时,教师能通过敏锐的观察作出迅速的判断,并及时地予以适当的处理,这就是教学应变能力,也称教学机智。课堂上的突发性信息,大部分源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尤其是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有效地激...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简单地来讲就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教学手段.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积极思维得以激发的动力,是信息反馈与信息输入的纽带,是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与沟通思想认识的桥梁.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对课堂提问的效能引起应有的重视.由于提问的艺术与提问的方法变化繁多且因人而异,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切实的立足在数学教学现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积极地探寻出多种多样切实可行的提问策略,并且以课堂问题的设计作为课堂教学开展的切人点,以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再创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相似文献   

6.
田长青 《考试周刊》2010,(16):228-230
“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这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从这个意思上讲,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自我意义的教学预案。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更要关注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生“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学”的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来因材施教设计学习,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但教学设计又不是一种程式化的拟定教案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排定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关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的几对矛盾,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理性化,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其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正由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主体在课堂中实现了有效沟通,才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这说明课堂教学离不开沟通,沟通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媒介和基本活动方式。一、课堂教学沟通释义1.沟通的广义概念“沟通”从作为“信息传递”的本意来说,它与社会的交往是密切相联的。有人认为:“人的生命起源于与他人的沟通”[1]。“社会不仅通过交往、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交往中、在沟通中生存”[2]。这就是在“社会交往”条件下对沟通的广义理解,即从广义上来说,沟通就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陈艳萍 《湖南教育》2005,(23):35-35
理想中的教学设计总是根据预设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但真正的课堂教学并不一定都会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前行,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惊喜”。那么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惊喜”呢?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技巧了。如果教师能随机应变,顺势而行,课堂也就一帆风顺,精彩纷呈;如果教师仍然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课堂便会呆板僵化,了无趣味。最近笔者听了一位数学老师执教“100以内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颇生感慨。应该说这位教师做教学设计时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是合理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规定教师分三个…  相似文献   

9.
肖培东 《湖北教育》2022,(10):28-30
<正>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学生,这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也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难以预测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可能与备课时的教学设计完全一致,甚至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这里的意外有三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理解脱离了教师的教学预设;二是因师生互动而引发的教学“尴尬”;三是课堂教学中突发的与教学无关的意外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0.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很关键的一环是教师课前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通常的课堂教学会出现如下问题:(1)教师对“大纲”认识不够,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灵活;(2)教学设计思路混杂不清,高耗低效;(3)教师  相似文献   

11.
谢国兴 《物理教师》2002,23(7):3-13,15
所谓“圈圈”式教学 ,就是教师在学生测试卷的题号上画圈 ,而被画圈的学生 (每题一人 )在课前作好准备 ,在课堂上由该生完成该题的分析和讲解 .因此 ,“圈圈”式教学的核心就是“错位” .学生是课堂主讲人 ,而教师只是一位“听众”和主持人 .1 “圈圈”式教学的准备工作(1 )教师要认真细致地批改好学生的试卷 ,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试题 ,设置它的姊妹题 (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投影或多媒体课件 ) ,构思好课堂教学的程序 ,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 )确定被画圈的学生 .在我们的教改试验中 ,有两类学生是属于被画圈的重点 …  相似文献   

12.
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媒介,课堂教学活动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四种基本形式,这四类活动的对象都是媒介材料,以上这些活动称之为显性活动。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称之为“隐性活动(过程)”。教学中设计的每一项显性教学活动,必须为“隐性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课堂教学宏观上来说,这种“任务”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也就定下了师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课堂教学微观上说,这种“任务”就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优质的教学过程是由良好的教学环节构成的,虽然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学生情感和行为的变化教师会机智地进行调整,但这决不应影响教学环节的预设性。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围绕教学目标而提出的具体任务, 它常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连同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反馈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控制的活动过程,它由师生双方共同控制,控制的方法就是信息的传输和反馈。“课堂教学反馈”是指师生之间互相输出信息,又反回来作为输入信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媒介。从“教”和“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反馈包括两个方面: 1.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或称学习反馈。学习活动是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也就是个体吸收和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识正确与否的过程。信息反馈不但是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学习进程与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反馈是指教师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与教学     
教和学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有“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之分。所谓“控制信息”,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经自己头脑控制(加工)向学生传递,学生把教师传递的信息经过自己头脑控制、吸收、贮存,从而获得知识的信息。教师控制的信息是否正确?学生是否从所得信息中获得知识?这就要从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得知。(这恰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这一个小说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时,将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这是值得嘉许的,因为这是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交给学生。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环境下,小说教学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一千个读者心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现象,这一个“哈姆雷特”是教师心目中的,或者是教师从于教学参考资料中得到的。这一个“哈姆雷特”形象虽然有其准确性和普适性,但是由于这个“哈姆雷特”不是从学生中来,当然也很难回到学生中去,这个形象会因此而失去亲和力。随着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深入,人们意识到,…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学设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文本视角”,只注重对知识和文本价值进行深度解构和整合.然而,对“知识”和“文本”的过度聚焦往往导致教师对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忽视,缺乏对“人”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关照.因此,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视野从“文本”回归到“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体现.但过度关注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也可能让课堂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出现热闹却低效、无效等问题.由此,将“知识”中心和“学生”中心进行融合、平衡的“学本视角”,就成了教学设计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事前准备,事先谋划。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否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美好愿望能否实现以及教师在新课程中能否尽快成长,这一切,教学的“预”(即设计教学)至关重要。这也正是新课程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的原因所在。然而,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课堂教学“伪设计”和“粗设计”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三段学导式”是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为教学的基本形式,以相对稳定而又相互渗透、互相联系、有机结合的“自学——导读——训练”三段为教学基本程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这个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改革的精神,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也与人的学习心理过程、感知、理解、运用过程相吻合。按照信息论的原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储存和输出的信息流程。同时,由于语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还要重视思维训练并渗透德育,所以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贯穿着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必须凭借教材,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建立在学生潜心读书、专心上课的基础上,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又形成了一个信息多向传递和及时反馈的系统。(如下图)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不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更是课堂教学的归 宿。可以说,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并且支配着课堂 教学的整个过程,规定和引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方向。 物理教材和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既定的,但是教学的具体目 标却具有生成性。这里的生成性是指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 的实践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动态变化,会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和 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形成。这就造成一些物理老师在设计教 学目标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进入一些误区,本文从教学实践出 发探究了这些误区’以做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