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明 《新闻前哨》2001,(11):34-3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传媒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报业市场中,以市民为主要对象的都市类、生活类报纸之间的同城竞争已近“白热化”,而且这种抢占读者的风潮正在蔓延到其他领域的报纸,尤以体育专业报为甚。 与都市类报纸所不同的是,体育报对市场的争夺范围几乎涉及到全国所有的大城市,绝大部分的体育报在创办初期进行定位时,不约而同地喊出了“面向全国”的口号。 1999年11月份,湖北日报社创办了我省首家专业体育报──《体育周报》,如今,它的发行量十分可喜。这说明:只要善于做好报道内容,《体…  相似文献   

2.
兆杰 《今传媒》2005,(9S):78-80
创刊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兰州晚报》可谓兰州都市类报纸的大哥大,时隔17年后《兰州晨报》才呱呱落地。举着“奉献兰州最好新闻”大旗的《西部商报》2000年1月1日正式创刊,并且带着鲜明的外地报业对于兰州报业“入侵”的姿态。“入侵者”刚刚踏上黄河之滨脚跟尚未站稳,《都市天地报》便于当年9月9日汹汹而来。又过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全国新闻百佳之一的杨重琦先生又创办了《科技鑫报》并任社长和总编辑。这一下兰州报业可谓红红火火,竞争也变得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3.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4):10-11
当绿茵场上不同的球队在激烈竞争的时候,场外不同的媒介也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 就平面媒体而言,参与这场“媒介赛事”的,不仅有体育类报纸,也有都市类报纸、专业类报纸。各类媒体不仅纷纷派驻记在新闻源头上展开竞争——例如仅晚报全国就有七十余家派出记前往世界杯现场,而且也依据报纸的定位和受众推出世界杯专刊——例如《广州日报》的《世界波》、《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推出的《盛宴》、《经济观察报》专刊《世界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类报纸的发展也日益升温。同时,也意味着经济类报纸的竞争日趋激烈,新的市场进入层出不穷。先有《中国经营报》的一枝独秀,后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后来居上。这三家报纸进入市场后的良好发展趋势,使它们成为中国经济类报纸的典型代表、富有鲜明特色的先行,在同类报纸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的发展状况也很好地折射出当今经济类报纸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李蓓 《新闻前哨》2003,(3):26-27
80年代伊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国报业市场悄然启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了中国报业的兴盛,报纸数量及种类不断扩容。尤其近年来,“分众化”时代到来,传媒的“窄播”趋势日益明显,报纸的传统内容这一资源也得到重新分配,各种专业报纸应运而生。其中以家庭、人口为服务对象的家庭类报纸纷纷进入市场,立足未稳就已感到生存的压力。毕竟机遇与竞争是同时出现的,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家庭报要想脱颖而出,势必要经过一番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6.
姚娜 《传媒观察》2004,(8):25-27
《华夏时报》是一份一出身就命运多舛的报纸。在诞生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四易其主,四变其身。报纸也随着总编/社长的变动不断调整定位:从关注弱势群体,克隆南方周末的“大报”,到服务少数中上层人士,办“新型主流报”的“瘦报”。然后是定位市民新闻的都市类日报的“小报”,到现在  相似文献   

7.
都市类报纸是一种面向城市市民的大众性报纸,也是我国报业市场中竞争最激烈的报纸种类。都市类报纸趋同化倾向从都市类报纸诞生不久,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出现了。随着时间的发展,趋同化倾向已经成为了我国都市类报纸发展过程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香港免费报纸的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劲松 《新闻界》2006,(4):37-38
在香港报业市场上,免费报纸比内地出现更早、竞争更加激烈,分析和借鉴香港免费报纸的经营策略,对内地报业竞争会有所启发。在过去的十年里,免费报纸已经成为全球出版产业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之一。在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香港,继2002年瑞典的地铁国际公司创办地铁报《都市日报》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新闻传播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传——受”关系由过去的“皇帝女儿不愁稼”式的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各类新闻媒介间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于是,“营销时代”的市场竞争,逼着报刊的老总们在报纸的质量上、发行上苦苦下功,甚至不惜压低报价、扩大版面,力求“飞进千家万户”。然而,却不同程度的“冷落”着报纸“假日市场”。 一块不容忽视的阵地 自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以来,《周末》之类的专版、专刊相继问世。从《南方周末》到《北方周末》,从《都市周末》到《周末时尚》等等,精心为读者设计周末生活,有的正浓墨重彩美化版面。这不能不说读者“周末生活”引起了报界的足够重视。可  相似文献   

10.
吴山  颜伟 《新闻界》2001,(6):62-64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趋好,经济类报纸的发展趋势也如火如荼,但这同样也意味着经济类报纸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经济类报纸如何在日益激烈、不断发展变化的报业市场环境中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从而达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经济类报纸如何组织更好的传播内容、采用更好的传播方式、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等等问题成为业内人士探讨的热点。在我国经济类报纸市场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这三家经济类报纸先后进入中国报业市场发展、扩张,并随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行者、竞争者的市场地位。同时,…  相似文献   

11.
当今全球较有影响的专业体育报纸大多分布在西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专业体育报纸如法国的《队报》、西班牙的《马卡报》、意大利的《米兰体育报》、德国的“踢球》、日本的《东京体育报》历经百年而不衰,并在与广播、电视、综合性报纸和网络的长期竞争与合作中得到发展和壮大。其中隐含的经验和发展规律,对我国年轻的专业体育报纸的发展应有借鉴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独出心裁,率先在全国首家创办“星期天”刊。 1984年10月,被誉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报纸,发行量曾达900万份的《参考消息》,再次拿出绝招——增加周末版。此前此后,《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报纸也相继增加了“星期天”和“周末”刊。于是,一种新的报样悄然产生了,我暂且称之为“附报”。  相似文献   

13.
《京华时报》魔鬼发行之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军波 《传媒》2003,(12):44-45
生于2001年5月28日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老大、地铁发行量冠军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行”的美誉而声名鹊起。大树意识 《京华时报》的决策层很清楚:在市场竞争惨烈的环境下,新创办的报纸一开始就应该是一棵参天大树,而不能从一株小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广泛谈论“银发产业”之时,“银发报业”在我国已经悄然崛起。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创办老年类报纸33家,发行总量超过300万份,全国平均每40位老人即拥有一份老年类报纸。 据全国老龄新闻研讨会介绍,近10多年来,我国老年新闻事业发展十分迅速。1984年我国第一家老年报《老人报》在广州市诞生,目前,除全国性报纸《中国老年报》之外,大多数省、区、市皆创办了老年类报纸,其中公开发行21家。同时,我国还有各类老年刊物20余家,不少全国性和地方性报纸也开辟了如“夕阳红”、“银潮”、“老年园地”等老年新闻专…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我国报业的空前繁荣。新生的都市生活类综合性报纸,犹如一匹匹异军突起的“黑马”,使业已成熟和稳定的报纸市场产生了巨大震动,同时也给报业市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任何一张新办报纸,在参与市场竞争时都会遇到营销策略的选择,这是决定报纸兴盛与否的重要因素。正确的营销策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报纸很快打开局面,抢占市场,赢得竞争先机。反之,不知“路在何方,甚至会把“财富”变成“包袱”。报纸要适应市场变化,归根到底是要把握读者跳动的“脉搏”,这个“脉搏”就是读者的需求和动机…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现有的文摘类报纸大多是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出现的,是作为特殊的报纸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和都市报、晚报、晨报等热闹的现状相比,文摘报之间的竞争虽然也很激烈,但用“躲进小楼成一统”来形容它们并不为过。在报业跨区域重组、资本兼并竞争、同城报纸白热化拼杀等市场表现面前,文摘类报纸因其文章短小精悍,信息量大,  相似文献   

17.
李琦 《新闻前哨》2012,(10):84-85
四年一届的欧洲杯是世界杯的“浓缩版”,也是今夏全球球迷的狂欢节。2012年欧洲杯由波兰和乌克兰两国共同举办,从当地时问6月8日开幕到7月1日闭幕,为期24天,共有16支劲旅参加,最终西班牙获得冠军。随着国际重大足球赛事欧洲杯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随着中国报业实力的增强,各个报业集团都派出了记者前往国外报道欧洲杯。而制作精美、好看又好玩的欧洲杯特刊,则成为各家报纸在这个炎热夏天为读者奉上的一道佳肴。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非体育专业类报纸在体育领域报道的竞争实力。也是我国报业在体育报道上日臻进步的缩影。从2012年欧洲杯特刊的制作看,不论是都市类报纸,如《南方都市报》、昆明《都市时报》,还是财经类报纸,如《东方早报》,还有本地主流报纸,如《武汉晚报》,都体现出不少亮点和看点。本文撷取部分报纸欧洲杯特刊为例。分析这场全民共享的“欧洲盛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类、生活类的报纸经受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以我省为例,在不到10年的时间就有6 家经济类和生活类的报纸因为经营等原因,在报刊整顿中被除名。这一方面反映出我省报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专业报在经营管理和人事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连连发生的专业报的经营不景气和发展滞后的问题,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忧虑和关注,本文作者作为专业报的从业人员准备就这一问题发表点儿探索性的意见,这就是专业报应该率先实行职业传媒人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报纸副刊,尤其是地方党报的副刊编辑们感叹,副刊越来越难办了,空间小、题材窄,竞争日益激烈,早几年办副刊(专刊)的黄金时代已风光不再……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主流报纸副刊大致都有过从“勃兴”到“繁荣”到“成熟”的轨迹,除了其自身的规律支配外,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其它媒体的兴盛介入和竞争,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也是副刊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地方区域性的报纸副刊,目前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在众多实力雄厚的大报、专业报的夹缝中,地方党报副刊还有没有发展的余地,能不能继续繁荣下去?笔者以为,竞争…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两家零售额在成都报业市场所占的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