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英语时,我们会常遇到由what和 how引导的感叹句,如:What a good student she is!How good the student is! 如何区别和应用以上两种感叹句型,我们应首先了解what和how各自的词性以及它们的语法功能。 what adj.修饰名词 how adv.修饰形容词,副词和动词从what和how在句中所修饰的词性来  相似文献   

2.
任存金 《阅读》2011,(9):40-41
同学们都学过好多疑问词了,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what是“什么”吧。what在英语中译为“什么”,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单词组合连用,下面我们—起来看看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3.
宫文胜 《阅读》2011,(10):42-43
“多少”在英语中怎么来表示?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对了,“how many”和“how much”两兄弟,都能表示“多少”,你对他们了解多少了呢?  相似文献   

4.
淑琴  晓燕 《阅读》2006,(2):34-36
A child grew(3)corn(4)onthe top of a hill.When thecorn was ripe enough toreap(5),a bear found it and came intothe land.He ate some,threwsome and destroyed(6)some.The angry child went to reason with thebear who cared little about it.*“Though(7)I destroyed your corn,what canyou do with me?”“You must repay(8)my corn!”said the child.“What if I don’t repay it?”“I will let you know how strong I am.”“You’d better give it up(9).I have nothingbut strength,”answered the bear.“I only hea…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上蹿下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处蹿蹦”。例如:“小松鼠上蹿下跳,寻找食物。”另一个意思是“比喻人到处活动(含贬义)”。例如:“他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有的词典写作“上窜下跳”。这种写法不妥。从表示动作来说,“蹿”是“向上或向前跳”的意思,“窜”是“乱跑、逃亡”的意思。所以,“上蹿”跟“下跳”是对应的;“上窜”不仅意思不明确,也跟“下跳”不对应。而且,“蹿”跟“跳”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窜”却是贬义的。因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写法,写作“上蹿下跳”比较妥当。是“上蹿下跳”还是“上…  相似文献   

6.
复习要点及要求复习要点1.从是否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及句后标点,知道什么是一句话,懂得句子的主要意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了解怎样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具体。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2.认识下列句式并能相互转换:(1)“把”字句和“被”字句。  相似文献   

7.
复习要点及要求复习要点1.从是否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及句后标点,知道什么是一句话,懂得句子的主要意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了解怎样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具体。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  相似文献   

8.
本期“单词分类卡”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英语中的复合词及其构成(主要是“名词 名词”的情况)。有时候两个独立的词可以结合,构成一个新的词。这种词就是复合词。就像烘制蛋糕一样:两个词的意思必须搅和在一起,才能构造出一个全新的词来。请小朋友们比照插图,猜猜例句的意思吧!因为通过例句更容易记忆哦  相似文献   

9.
姚少华 《阅读》2014,(9):40-40
小朋友,“对不起”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你知道用英语该怎样表达吗?对,“excuseme”和“sorry”字面上都有“对不起”的意思,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sorry 的意思是“对不起,抱歉”。可以用于做错了事后表示道歉,或者听到不好的消息表示抱歉。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什么”和英语的“what”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是常用的词语,在语义和用法上,二者有同有异.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两个词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困难层次模式预测英语为母语者学习“什么”时的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11.
浅论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问:“老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或“这篇文章到底说明什么?”,还有的问:“老师,这些词我都认识,甚至把句子翻译出来,我还不懂,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单词或  相似文献   

12.
Never Say Die     
小雨 《阅读》2010,(10):39-39
“Never say die”常用来鼓励逆境中的人要坚持住,千万别放弃希望。有时我们也可以加上主语,来明确地表示出自己的态度。中文的意思是“不言弃,不放弃,不认输,不言败”等,喜欢四字成语的我们还经常在前面突出“never”的意思,即“永不言败”。例如:  相似文献   

13.
徐小红 《阅读》2013,(3):38-39
指示代词This和That是一对好兄弟,从不分彼此。但是,在工作上它们却各尽其责,认真从事着各自的本职工作!This的意思是“这,这个”,掌管近物或人;That的意思是“那,那个”,掌管远物或人。  相似文献   

14.
诸子语 《阅读》2011,(6):23-23
“小迷糊.小迷糊……”是谁在喊小迷糊呀?小迷糊低头一看,哦,原来是“意义”和“意思”小哥俩。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领域,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往往通过合同的形式来表现。经济合同成立后能否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能否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便涉及到合同的生效问题。判断一项合同是否生效主要依三个要件进行考察:当事人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其中“当事人具有缔约能力”,“不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都容易判断,唯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的认定在实践中有较大难度。 当今各国,对意思表示多采用外观主义。外观主义认为当行为的内在意思与外部的表示不一致时,以行为的外部表示为准。因为行为人的内心意识纯粹是行为人主观上的原因,并不为外人所知,为防止行为人随意撤销意思表示,当然应以行为人的外部表示为准,  相似文献   

16.
刘倩雯 《阅读》2023,(41):42-45
<正>说到咱们中国的独特艺术,就不得不提到陶瓷,英文中小写的“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而说到陶瓷,唐三彩就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一种陶器。唐三彩的全名是唐代三色釉陶器,虽然它叫唐三彩,但其实它并不只有三种颜色。“三”在古代有“多”的意思,所以“三彩”其实是多彩的意思。唐三彩里有黄色、绿色、白色、褐色、蓝色、黑色等,最常见的是黄色、绿色、白色。  相似文献   

17.
盛林 《阅读》2014,(Z6):62-63
<正>小问号同学正在睡梦中,忽然被一阵争吵声惊醒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被四个人拉到一边去了。小问号定睛一看,原来是"how"家四兄弟:how often,how long,how far与how soon,他们正在争论谁的作用大呢,都想让小问号做裁判,来评判他们哪个最厉害。首先出场的是how often:我是how often,我的中文翻译是"多久一次",我主要是用来问做某事的频率。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先问问我,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出场率最高的人,我的作用最大。例如:—How often do you play basketball?你多久打一次篮球?  相似文献   

18.
戏谑意思表示是重要的意思表示制度之一,但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对戏谑意思表示进行明确规定.通过分析戏谑意思表示的概念及比较分析国外对戏谑意思表示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法律中对戏谑意思表示进行单条规定较为符合我国的实际,在民事法律中可做出如下规定:“第n条表意人并无严肃的意思表示的意思,而且在意思表示时预期到该项表示不会被严肃采认的,该意思表示无效.”  相似文献   

19.
储呈进 《阅读》2013,(3):20-21
有句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说,看一个人要想看到他的心里去,可以看看他的眼睛。同样的道理,要想把一篇文章读懂读透读出意思来,那也得善于去找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眼睛叫做“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章中的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个词语或句子往往“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文章中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文眼”一般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呢?  相似文献   

20.
复习要点及要求复习要点1.从是否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及句后标点,知道什么是一句话,懂得句子的主要意思。认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能分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了解怎样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具体。能按要求完成缩句和扩句练习。2.认识下列句式并能相互转换:(1)“把”字句和“被”字句。(2)引述和转述。(3)陈述句和反问句。3.从理解内容入手,初步认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与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