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因特网在给青少年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就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成痣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干预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展开.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里,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过度使用和不良使用互联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身心损害,危害家庭和社会.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文章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840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网络成瘾机制、诊断方法、矫治措施和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周庆行教授最近呼吁:警惕网络迷信成青少年网络鸦片。他认为青少年迷恋网络迷信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有关。青少年正处于好奇心极强、求知欲极强阶段.对于网上算命、测运势等充满好奇心,容易随波逐流.而且大多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网络信息影响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影响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情感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通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系统工程,创建权威的网络心理教育体系;加强对网络的使用监督,提高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加强网络管理的法制化,培养热心从事网络心理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等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青少年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甚至是严重的问题。由于网络技术上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网络管理规范相对滞后,再加之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心理上动荡不安,使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而网络正好符合了他们渴望自由与成熟的心理。使得一些青少年对正确利用网络认识不足,网络介入程度增高。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青少年所独有的心理发展特点.网络给青少年心理、生理、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从网络对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影响入手,对互联网时代如何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蒋太年 《林区教学》2009,(3):101-102
研究沉溺网络青少年的心理动态,并结合体育文化活动对增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实效性的研究,提出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来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  相似文献   

8.
邹娟  朱俊 《教育现代化》2005,(11):19-19
现代网络文化的冲击。让孩子们从头到脚都散发着网络文化的气息。青少年上网的时间和机会一直都在不断地递增。这个时候,往往是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盲点”时期:教师没有正确的指导,家长也上班忙.顾不上孩子.所以青少年在网络世界里迷失了方向。所以,怎样顺利地指导青春期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这是父母和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及负面效应,并探讨了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冲击和负面效应的干预措施。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突出表现为青少年情感自我迷失、角色自我迷失和自我约束力降低;在这种冲击下,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信息超载引发的"信息综合征"、信息垃圾引发的道德问题、网络沉溺引发的人格障碍和眷机情结引发的认知惰怠;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加强网络心理研究和网络监管等是对这种冲击和负面效应进行干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比较网络成瘾者与一般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的异同。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问卷、人际关系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在校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结果网络成瘾者心理问题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低自尊、生活压力大或抑郁感等,这些心理特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有较高的相关。结论社会,学校,家庭要积极开展科学的网络心理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黄华 《教育导刊》2014,(1):48-51
社交网络是青少年线上自我探索的理想场域。基于技术的驱动,青少年的线上自我以后现代的方式“拼凑”而成,是其“希望的可能自我”。青少年的线上自我探索需要遵从某些规范共识的制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锚定于现实自我。青少年参与社交网络意味着某些新的经验,这一方面对其线下自我具有增强效应,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心理的、道德的或法律的潜在风险。作为新近涌现的现象,青少年于社交网络的自我探索亟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红薇 《教育探索》2005,(10):87-88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青少年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网络带来的青少年犯罪屡有发生,并呈上升之势、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并提出加强教育的策略,对于规范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杜绝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德育新视角:网络道德心理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对网络化带来的冲击,成为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的道德心理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青少年网络德育必须触及青少年道德问题的根本,从道德心理角度切入,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青少年统一、和谐的网络道德心理,从而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对其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聊天的参与面越来越广,青少年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但因过度使用而导致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保持健康的网络心理,已成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个焦点,也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根据调查研究,青少年中使用Email、聊天和BBS进行网络人际沟通的人数均超过半数。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上网用户中,青少年是主体,他们参与网络活动的人数和时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在推动网络发展的同时,网络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网络对青少年是有积极影响的。例如,青少年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业和个性养成,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受教育的空间,但是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自由性、隐蔽性、虚拟性及平等性等特征,它常常以超形象化、超综合化的特征使青少年习惯于放弃对问题本质的思考和追问的方式,诱导青少年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而排斥“想”的方式,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一个庞大的使用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热性和不稳定性,使得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机遇与挑战--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拓展了时空、丰富了资源、增强了预警,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易引起青少年学生心理焦虑、道德沦丧、性心理畸型和人际互动障碍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在教育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引导他们克服网络依赖倾向的同时,既要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通过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努力缩小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信息时代的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广大青少年成为上网的主力军,网络在给青少年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成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主要诱因之一。必须运用高科技控制、积极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教育等各种手段来尽可能降低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效应.才能使青少年取网络之精华.去网络之糟粕.发挥网络的最大效用.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8.
父母控制是指父母在对子女实施教养活动的过程中,用以控制、管理子女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且直接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初中生的两年追踪数据,基于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探讨我国父母控制的亚型、转变特点及其对青少年适应的影响。主要发现如下:(1)父母控制可以分成三种亚型:低心理控制-中行为控制(低-中控制)、中心理控制-中行为控制(中-中控制)和高心理控制-高行为控制(高-高控制),在两个时间点都是中-中控制亚型的家长比例最多,分别约占六成和五成。(2)父母控制亚型会随着时间产生转变,从初一到初二,近七成的父母控制亚型保持稳定,约有三成出现转变。初一的中-中控制亚型约有三分之二在初二时没有变化,约两成在初二时变成高-高控制亚型。(3)父母控制亚型对主观幸福感、网络成瘾、亲子冲突等适应结果有显著影响,其中高-高控制亚型最不利于青少年适应的发展,低-中控制亚型最有利于青少年适应的发展。本研究为不同类型的父母控制进行精准干预奠定了实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今,随着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学会了上网。网络所具有的新颖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特征对中小学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同时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伯顿所言:“凡上帝有一所庙宇的地方,魔鬼也有一所礼拜堂。”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也具有负作用。研究中小学的上网心理,寻找相应的调适策略,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应是广大心理教育者和教师亟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开放度和自由度日趋提高,复杂化、多元化、商业化日益加强。色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它极大地丰富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据统计,在我国的因特网用户中,青少年学生占了至少1/5。青少年学生在心理、生理上都不成熟,抗腐蚀、抗污染能力弱,易受诱惑而误入歧途。因此,学校网络德育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焦点。一、网络传播对学校德育的挑战1.网络世界良莠并存,青少年学生因为涉世未深,常常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网络如同信息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