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配置、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力等等都不是以抽象的一般形式而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各种特殊的历史形式之中,因而都是历史范畴。从精确的(系统)科学意义上讲,生产方式指社会生产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指人与人的关系,两者构成统一的社会经济结构,而生产力则是这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量上就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的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经济结构,其中包括一定经济结构下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即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物质规定性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是指与生产的社会形式无关的生产产品的劳动,社会规定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后者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内容.生产劳动的两种规定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在特定生产关系下的特殊化.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前人理论的科学总结,尤其是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生产力理论,即资本生产力理论的直接批判和吸收并不断突破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形成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它不仅赋予生产力更加鲜明的哲学意义,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而且通过对生产力理论所蕴含的包括生产关系的阶段性、人自身也是生产力、生产力既是历史运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实现社会更替的动力等丰富的唯物史观的探索,为整个唯物史观奠定了科学而坚固的基础,从而使它成为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郑重地给俄国作家帕·瓦·安年科夫(1812—1887)回信,在信中他批判了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经济理论;深刻地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辩证关系,以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归根到底决定了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等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不能自由地选择社会形式等正确论断。  相似文献   

5.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化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社会生活中落后或超越了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最终都要与生产力保持一致。政治结构、思想文化对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从来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方式也是物质生产方式与精神方式的有机统一。同理,作为反映社会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也是对社会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概括。人类社会就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及其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的生态生产力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首先,马克思的生产力思想中内含了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性,是生态生产力理念的理论渊源.其次,生态生产力的核心理念是生态良好与生产发展的相互溶融,以"人的需要"为视角对生态生产力理念做深入解读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最后...  相似文献   

8.
用交往行动理论来指导并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是哈贝马斯人生的一大抱负。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研背景,哈贝马斯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劳动”和“类的历史”两个基本概念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两个基本假说的批判性考察,构建起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三论"即价值论、拜物教理论及历史演进论构成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核心内容.价值论的本质是一整套的社会生产关系,是所有制结构条件下双方或多方缔结的合约结构,制度变迁则是合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于一体的合约选择与合约替代.拜物教理论从资本逻辑、利益集团和社会意识形态偏好等角度考察了异化或物化对组织演进和制度变迁的关键影响.马克思的历史演进论则从历史视角揭示了制度变迁的动力结构和演化机制.我们有必要从马克思"三论"中汲取有益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把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弈论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经济学的创造性转换,以便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逻辑自洽的理论解释和有效而又科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思想转变 ,这两次思想转变都与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社会实践 ,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马克思并非一开始就完全将现实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作为社会历史的现实基础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旧的形而上学思辨哲学的影响 ,在起初曾错误地从人的抽象本质出发 ,把工业、异化劳动和分工作为前共产主义社会历史的基础。要真正超越旧哲学 ,就必须找到新哲学的全新的立足点和理论出发点 ,而这个立足点和理论出发点 ,就是马克思所发现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革命实践及现实生活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里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并创立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是与其还不够成熟的生产劳动理论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历史分期思想是丰富而复杂的,逻辑视角的多重性导致了其历史分期形式的多样性;“亚细亚生产方式”只是马克思其中一种历史分期形式曾运用的一个基本范畴,其有效性受自身成熟程度的限制;在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分期思想中,放弃了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人类历史逻辑起点的观点;长期以来,学术界在马克思历史分期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论,主要是由于把马克思丰富而复杂的历史分期思想模式化、图示化和公式化,并试图把“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不成熟的范畴纳入设定的公式中  相似文献   

12.
政治生产力范畴是一种新质的现代生产力,与历史共生,与现实共契。它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这一逻辑起点上提出的,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向度上出场的,具有特定的内涵、时代特征和现实社会功效。它丰富了现代生产力内涵,深化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当下“公民社会”的理论底蕴。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时期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正确认识其关键是了解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弄清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符合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道德判断决不可能用独断论立场确立一个一劳永逸的现成尺度,只能根据道德的现实和未来作出具体的历史的思考。道德判断的尺度是现实的道德规范系统;道德活动的最终评判尺度必须服从生产力系统尺度;要实现现实道德规范系统向生产力系统的转换,还须以社会生产关系系统为中介,即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之内将社会生产关系系统作为判断道德活动的尺度,由此,构成道德判断的三重合理尺度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对抗性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从思想上武装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今天,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仍是我们观察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锐利武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否还具有普遍意义。对此问题的正确回答,不仅有其现实意义,也是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把"艺术生产"作为人异化的生产方式来认识只是研究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一个角度,不能完全解释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也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马克思"艺术生产不平衡"的判断,不应从艺术和社会条件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应从如何审美及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艺术是人把握世界的实践方式,目的是实现人自由的本质,审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对象化世界的水平及为对象化所付出努力的反思。艺术的意义是展现人自由自觉的能力,这不仅为审美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当代文化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理解两个"决不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歧义有:第一,人们常常在不自觉中混淆"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或"生产关系"这两对概念;第二,对生产力这一概念缺少全面准确的理解;第三,不能准确地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及其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阶级对立是由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所引起的,这种变革必然导致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资产阶级政权是认识规律,利用政权迟滞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政权则是顺应历史规律,进行建设性发展.推进马克思中国化要解决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就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阶级国家没有消亡之前,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掌握和运用资本运行规律,超越资本逻辑,创造新的文明形态,瞄定世界未来航向.  相似文献   

19.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的人际关系属于上层建筑中生产关系范畴,是精神内容,生产力则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是物质内容。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与人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国际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兴旺,民族才能昌盛,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一个劳动集体产生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社会的实践证明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健康的心理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先进社会制度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社会基础,经济利益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因而社会经济发展便成为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它具有质与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其本身也需要被衡度、评价.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对其进行的社会评价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