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作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信息为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依托其高效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能力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数字产业化及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大力提升社会生产力。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变革,认为数字经济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及质量变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市大脑已经成为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其在架构、功能和应用场景上的演进不断驱动着社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但当前城市大脑仍处于功能与结构协同演化的阶段,有效实现数字赋能必须依靠城市大脑和功能小脑的协同合作.以温州瓯江口"城市大脑+产业智脑"为例提出城市大脑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新模式:以双脑并行实现系统化数字聚能;以双舱联动对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赋能;以数据整合共享推动业务功能的协同,以多维度的职能协同推动应用场景的创新,促进产城融合.这一机制激发了城市创新发展活力,对当前各地城市加快数字化发展,探索数字赋能路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角度出发,分析中小微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厘清数字化概念,把握企业发展新契机;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数字化运营团队;加速推进数字平台建设,实现数据资源融通和整合;重视企业数据累积,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挖掘新的商机,打造新的盈利模式;重视数据安全,提升企业数据防护能力.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以期对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本研究结合案例研究和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两者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机制,并追踪其转型过程的进化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赋能转型机制可分为管控赋能、价值赋能和级联赋能;(2)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创收型和编排型商业模式,且对数字化转型具有倒推作用;(3)协同驱动路径有集群创导驱动、价值创新驱动、资源连接驱动和精益管控驱动路径;(4)在协同推动转型过程中,价值赋能、级联赋能、创收型商业模式和编排型商业模式均是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条件,管控赋能是边缘条件。本研究拓展揭示了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的轨迹,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明  贺伟  豆洪清 《现代情报》2023,(10):120-126
[目的/意义]面对数字经济的新发展态势,小微企业数字转型的关键期,小微企业的竞争情报行为和竞争情报需求较以往有所不同,对小微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进行系统化重构已势在必行。[方法/过程]借鉴帕森斯社会行动系统AGIL理论“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潜在模式维持”四功能模型,提出小微企业竞争情报的多源信息融合、多元机构协同、多维数据处理、多重技术应用的功能模式。[结果/结论]通过小微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式的平台化、服务过程的协同化、服务行为的数字化的运行机理构建,赋能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聚焦于互补者所具备的不同互补性关系对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机制,基于赋能理论视角,选取以JD集团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及互补者K1和K2作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探索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与互补者之间的互动演化以及赋能过程,并通过互补者类型区分揭示赋能过程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的生态价值主张伴随数字平台的升级迭代不断清晰化和明确化,其动态演化性影响互补者数字创新结果;基于数字创新基础差异性的迁移型和原生型两类互补者表现出不同的互补关系演进路径,前者拥有一定的数字产品开发能力,与核心企业的关系是从双向唯一互补性关系逐步演变为唯一互补和超模互补共存的关系,而后者与核心企业则是从单边依赖的单向唯一互补性关系逐渐演化成双向唯一互补性关系、再到唯一互补和超模互补共存的关系;互补性关系具有动态演进性和差异性,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赋能过程,逐渐从核心企业单边输出式赋能转向生态多边共创式赋能。因此,核心企业基于数字平台搭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要重视不同演进阶段赋能机制的特点以有效激发互补者创新,各类企业要拥抱数字创新以获...  相似文献   

7.
数字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字服务化是解释数字化与服务化双重变革的重要概念,而数字技术如何在其中赋能价值创造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内在机理,结果发现:第一,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遵循“生产要素数字化—数字服务能力形成—数字服务价值创造”的三阶段路径。数字服务价值创造所依赖的3种数字服务能力由赋能机制驱动形成。第二,在基于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平台后端、中部和前端的数字赋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包括生产要素数字化的相互依赖及数字服务能力的相互依赖。第三,产品—服务—软件系统在数字化与服务化之间发挥桥接功能,促进数字化与服务化的价值创造协同。  相似文献   

8.
数字赋能战略、长三角一体化下,打造园区独特品牌与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深入产业发展要素与服务模式创新,促使园区与企业"双循坏"转型升级.文章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化改革"为背景进行高度情境化的区域样本研究,采用实证案例与访谈分析等方法,了解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机制的执行过程,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  相似文献   

9.
将小微企业创新分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数字金融要素如何驱动小微企业创新。研究发现单个数字金融要素并不构成提高小微企业创新的必要条件,但不同要素的联合效应能够有效推动小微企业5种创新;数字金融驱动小微企业不同类型高创新的组态存在差异,但网络信贷作为核心条件存在于每一种组态中;数字金融驱动小微企业不同类型高创新的组态可以归纳为3种驱动模式,包括纵深主导型、广度深度协同发展型和多元化均衡发展型。因此,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数字金融不同要素的差序发展,还要因创新类型施策,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多种创新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选择具有智能制造典型特征的案例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和陕汽集团,从供给和需求双侧阐释全数字化赋能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剖析数据要素赋能企业产品迭代,实现价值创造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1)数据要素历经单维赋能、双侧多维赋能和"联动赋能"的发展阶段,"联动赋能"不仅从业务层面,更是从战略层面引发企业数字化创新与颠覆;(2)数字要素以需求侧商务环境变化、社交网络强度和数据资源开放以及供给侧数据生产质量、数据离散程度、数据处理能力和技术融合距离为必要条件,并通过广泛参与、精准匹配和价值共享机制实现"联动赋能";(3)依赖于强数据处理能力和适度技术融合距离所形成的商务环境强感知力,以广泛参与为媒介,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赋能创造了企业、员工和用户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当下乡村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从注重数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数字经济不断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人才支撑弱、数字监管不规范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影响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的赋能效应程度。因此,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目标,从基础设施、数字素养和数字监管等多方面创新赋能路径,提高赋能效应,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人工智能推动我国产业加快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从创新绩效影响因素角度出发,以15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的领先企业为样本,收集样本有关多元化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赋能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技术层面、数据层面和企业层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核心影响因素可归结为技术支撑型、数据驱动型、组织变革型、服务生态型和营销整合型5种影响路径,可为不同类型企业增强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发展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价值链数字化赋予企业形成以数字为关键要素的新的价值创造函数,以数字化、智能化改变价值创新方式,使能创新主体的交互链接结构网络化,降低创新风险,从而赋能创新绩效。既有研究缺乏对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和价值链数字化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因果关系的微观证据。研究基于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企业微观调查数据,考察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和价值链数字化广度延展产生的创新赋能效应,明晰其赋能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和价值链数字化广度延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和价值链数字化广度均可通过三类中介机制作用于其创新绩效:一是信息共享效应,具体为信息交互与信息交互广度延展;二是知识溢出效应,具体为开放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广度延展;三是资源效应,具体为融资约束缓解。(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和价值链数字化广度增加对小企业的创新赋能边际影响更大,而对企业开展各类创新活动产生赋能效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产业转型中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遵循市场经济理论和问题导向法,探索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发现其决定性力量是市场。基于市场的选择,工业互联网的软件集成云架构、大数据分析能力、全覆盖智能感知功能、要素互联互通优势,可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补齐信息化短板、走向定制化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展融通创新。针对工业互联网市场化运作量质仍待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中小企业嵌入工业互联网的意愿和动力不足以及相关人才奇缺等制约因素,提出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核心在于实现市场融通,需要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双向发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激发中小市场主体嵌入上云的内生动力;以市场化方式加强金融支持;发挥融通创新的市场促进作用;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构建数字战略导向、组织文化和资源禀赋三个核心组织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创新平台数字化/创新业务数字化)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国内109家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为样本开展实证检验,以探究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组织条件。结果表明:(1)数字战略导向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都有直接正向影响;(2)组织文化仅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数字化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对业务数字化无直接影响,它通过数字战略导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新业务数字化;(3)资源禀赋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均无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数字战略导向和组织文化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李玲  陶厚永 《科学学研究》2023,(8):1507-1516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变革准备理论,引入了数字化组织准备作为中介传导机制和数字化能力作为调节作用机制,构建了数字化导向对数字化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回收的336份有效问卷对文中的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导向对数字化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组织准备在数字化导向和数字化创新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数字化能力在数字化组织准备与数字化创新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数字化组织准备在数字化导向与数字化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即:数字化能力越强,则数字化组织准备的中介效应越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数智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7.
韩璐  陈松  梁玲玲 《科研管理》2021,42(4):35-45
为了从城市层面定量验证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基于2011—2016年286个主要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在剔除特殊城市样本,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更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能力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越明显,从而导致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扩大;创新环境(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能力二者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即在人才集聚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政府应以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为抓手,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此外,应重视数字经济会扩大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这一现象,在促进数字经济驱动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加强城市间帮扶与合作,避免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赵勍 《科教文汇》2024,(4):163-166
产业数字化是在数字技术引领下,以数据赋能为核心,对产业链要素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在这种趋势下,更多的就业岗位职责也开始出现相应变化。“三教”改革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培养高素质工匠型人才与提升就业胜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文以湖南省产业数字化对就业岗位的新要求为背景,指出“三教”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效路径与举措,以期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三高四新”战略、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范式。  相似文献   

19.
为突破数字技术应用难关,在实现对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评价分指标特性与目标层得分综合考察的同时增强评价结果的可量化性与精确度,基于投入与产出视角,从数字化创新专利产出、人才储备、资金获取、资源整合、经济基础5个维度构建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突变级数法进行评价,并以京津冀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评价,同时分析识别影响其数字化创新能力的因素。结果发现:数字化创新人才储备对数字化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最大,资金获取次之,资源整合和经济基础的影响相对较小;现阶段京津冀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产出能力整体较弱,远低于数字化创新投入能力,且传统制造业与高技术行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数字化创新能力普遍低于北京市。由此,建议京津冀地区从优化基础条件、提升人员素养、加强资源整合流动和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思远  王康 《科研管理》2023,44(1):26-36
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数据集,探究数字技术提升企业业绩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业绩,并且多项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乘数效应显著,尤其是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的深度融合对企业业绩的提升效果最佳。该结论在经过倾向匹配得分、工具变量等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改善成本结构以及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数字技术提升企业业绩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企业业绩的提升效果在大型企业、中国港澳台及外商控股企业表现更好,并且行业异质性使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规划数字化转型路径。本文为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