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田径裁判仪器设备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终点裁判(规则称径赛裁判)工作的重点正在向长跑记圈工作转移,当然他判定径赛项目名次的职责没有变,因为圈数记准了,名次也就判定了。现就田径场上长跑比赛的记圈工作谈些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田径竞赛规则”第113条规定:径赛(终点)主裁判1人,裁判员3人(或3人以上);记圈员1人或1人以上。看来两者是明确分工的。第124条1.规定:在1500米以上的比赛中,记圈员应记录所有运动员跑完的圈数。5000米以上及竞走项目,应指定若干记圈员,在裁判  相似文献   

2.
裁判工作是进行田径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严格执行裁判规则,确保比赛公平。裁判工作需要大量的裁判员来完成,所以裁判员是比赛成绩和名次的判定者。而裁判员熟知竞赛规则,掌握裁判方法,公正、准确执行裁判工作是比赛顺利完成的关键。本文结合规则精神和有关的裁判方法,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笔者经常观看、参与基层田径比赛,也参与过基层田径裁判执法工作,发现基层田径教练、裁判对判定跳高名次、成绩规则的理解和领会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笔者也曾就跳高比赛名次、成绩判定问题请教过十余名有经验的裁判员、教练员、体育教师(这些人中有不少参与、执法过更高级别的田径赛事),发现他们对跳高比赛名次、成绩的判定同样存在误区。下面就跳高比赛名次、成绩的判定发表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田径竞赛规则是确保田径比赛的规章制度。运动员根据田径规则来进行比赛,裁判员根据竞赛规则来进行评判,教练员根据规则来制定训练计划和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田径运动的发展和田径规则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阅读文献,结合田径运动教学和裁判实际工作经验将针对田径规则变化与田径运动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希冀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黄坚 《体育世界》2011,(10):93-94
径赛成绩的好坏除了与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心智训练水平高低有关外,如何在田径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运用比赛战术也对径赛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田径径赛比赛战术的分析,提出优秀田径径赛运动员为取得比赛的最佳成绩和名次必须具备的比赛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田联《田径竞赛规则》每两年修改一次,现代田径竞赛越来越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随着高科技在田径裁判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也使得田径大赛裁判工作分工更加合理,职责更加明确,时间安排更加紧凑,裁判判罚更加公平、公正,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观赏性更强。培养一批精通裁判业务,精通外语,能胜任大型田径赛事的裁判队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是否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田径全能比赛的特点之一,是运动员可以在另一个单项比赛中出色发挥来弥补在前面某个单项比赛成绩欠佳所造成的相对落后的局面。在全能比赛中,采用不同的单项成绩组合方案,均可能达到同样的总分。在全能比赛中,时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单项比赛后成绩领先的运动员,在以后的比赛中总分却不断下降,而原来成绩落后的运动员则会在以后的比赛中总分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8.
计时工作是客观 反映运动员比赛成 绩、训练水平的重要 环节,它的主要任务 是迅速、准确地计取 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根据游泳竞赛规则中 的计时规则“使用三 个计时数字秒表由三 名计时员计时时,运 动员的正式成绩是名 次的根本依据,不设 终点裁判”的修改,内 容更加强调计时工作 的重要性。计时长是 计时工作的领导者、 组织者。计时员对运 动员成绩、名次判定 得怎样,将直接影响 整个裁判工作质量和 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 的发挥以及整个比赛 的成败。 根据自己几年来做计时长的体会,结合其他同志的经验,就如何当好计时长这一专题谈…  相似文献   

9.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究田径运动竞赛规则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田径运动员出色的比赛能力与田径竞赛规则密切相关.在比赛中合理运用规则精神将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技能、自我控制应变能力,以及有效地选择与运用技战术,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0.
谈谈现代金属标枪落点裁判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径项目的裁判工作不象球类那么复杂,但如果业务不熟,也会出现差错,从而给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造成障碍。近年来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有的项目已达到国际水平,对裁判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投掷项目中,标枪落点的判定比较复杂,争议也较大。正确的判定标枪落点,对调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创造优异成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1979年5月全国田径分区赛(天津赛区)和1982年9月中巴田径对抗赛曾任落点裁判工作。近年来又参观了几次大型比赛,对落点裁判情况进行了仔细的观查。记录和研究。下面就标枪比赛规则及如何根据规则要求判定落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田径竞技特征尤其是青少年田径竞技水平的现状和发展,以探讨田径竞技成绩发展态势和后备人才的竞技实力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对黄冈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少年13-14岁四项全能的总成绩、单项成绩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田径竞技总体成绩呈现不稳定趋势,场地器材对竞赛成绩影响大.不同项目破纪录人数在不断增加,女子竞技水平高于男生,各个项目在不同时期发展不均衡,优弱势项目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和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第十五届大学生运动会竞赛成绩的格局特征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①十个大运会比赛项目分值赋分存在不均衡特征;②参赛院校在得分获奖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类型强势特征;③十个大运会比赛项目具有十分明显的强校特征和获奖面局部离散性特征;④不同地域、不同性质院校在获奖能力方面的总体无差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三小球比赛得分两倍倍率激励制度设计,加强竞赛格局战略分析,科学谋划校外运动竞赛参赛整体计划,扬长避短,提升参赛绩效。运动竞赛整体强势学校须注重田径、游泳和三个大球类项目对整体获奖能力评价的重要贡献率,竞赛整体弱势学校可择取田径、羽毛球和游泳项目参赛获奖面相对较广、单项设置数较多的比赛项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影响我国女子体操成绩结构因素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8运会女子体操比赛成绩的技术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全能与单项之间、比赛成绩和完成质量与相应结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世界标锦标赛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探讨适应新规则的情况和奥运战略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翔在跨栏项目上取得的突破代表了目前中国田径项目最高成就。从雅典夺冠到北京奥运会退赛,再到广州亚运会实现三连冠。表象上,夺冠伴随着赞美和热捧,失败夹杂着质疑和批判。本质上,刘翔现象折射出我国田径文化的缺失。刘翔现象是暂时的,田径文化的精髓是永恒的。唤醒和构建我国田径文化,对于我国田径运动乃至整个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竞赛规程是组织运动会的前提,以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为着眼点,对高校田径运动会进行思考,认为高校田径运动会存在目标定位锦标化、项目设置专业化、参与对象精英化、激励机制单一化等问题.依据阳光体育精神,提出更新运动会项目设置、计分方法和奖励机制的措施,并在厦门大学第43届田径运动会检验,实践证明可以达到参与人数飙升、赛场气氛热烈、团队意识增强、运动情趣提升等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运用调查、统计、比较的方法,对1994年全国体育学院田径比赛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通过对比赛成绩及项目开展状况等情况的比较分析,达到了解、提高、改进全国体育学院田径比赛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安徽省田径竞技水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安徽省田径竞技水平面临着整体下降、传统强项处于滑坡,优势项目较为集中和比赛风气较差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为使安徽省田径能有所提高,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文史资料的研究方法对马可波罗关于国王海都女比武招亲的故事进行考证,引证了海都和海都女的真实身世,以及比武招亲的方法、地点。藉此说明,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比武招亲在婚姻自主与父母包办两者之间来一个折中,从而借助于比武的仪式在一定的风险下,将女方有限的自由选择合理化。另一方面,显示了女性情爱要素向侠义竞争的转变,是女性顽强的个性勃发和对主流文化的挑战,这也是对于带有侠情义胆的女性性格别致的审美表现,在一定意义上冲破了传统束缚女性的枷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认知风格、竞赛焦虑特征与竞技水平发挥的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的方法,对我国15个省、市优秀田径运动员9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有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个体差异情况较大;田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低于田径常模、躯体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常模,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常模,场独立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更低而状态自信心更高。②认知风格与认知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正相关,认知风格是影响认知状态焦虑的一个主因素。③两种认知风格运动员与竞技水平发挥率负相关,场独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率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更低,状态自信心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负相关,竞技水平发挥低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正相关,两组运动员与状态自信心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竞赛焦虑的三个维度均不能预测竞技水平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20.
The relative age effect (RA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youth sport, whereby children born early in the selection year a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success and to sustain participation.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investigating variables which influence RAEs within track and field athletics. Such information is vital to guide policies in relation to competition structure, youth development squads and coach education. A database of competition results was analys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RAEs were present in track and field athletics in the United Kingdom. Subsequent analyses examined whether age, sex, event and skill level influenced the RAE. Examination of 77,571 records revealed that RAEs were widespread, but most pronounced during Under 13 (U13) competitions; that is, during athletes’ first exposure to formal track and field competition. Sex, event and skill level further influenced the existence and magnitude of RAEs at different age grades. Relative age is a key influencing factor within track and field athletics, especially at the youngest age category. Consequently, national governing bodies need to consider what administrative and stakeholder initiatives are necessary to minimise the effects of RAEs on young athletes’ early experiences of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